真锅淑郎(英文名:Syukuro Manabe),男,于1931年9月21日出生在日本爱媛县新宫,物理学家,博士学位,毕业于东京大学。已加入美国籍,供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气象学家。
20世纪60年代,他领导了地球气候物理模型的开发,并且是探索辐射平衡与气团垂直输送之间相互作用的第一人。他的工作为气候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真锅淑郎于199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外籍院士。1997-2001年在日本全球变化前沿研究系统担任全球变暖研究部主任。2006-2013年,曾担任名古屋市大学教授。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
获得过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德奖、BBVA基金会颁发的2016年知识前沿奖、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罗杰·雷维尔奖章、朝日新闻文化基金会朝日新闻奖、美国气象学会克拉伦斯·勒罗伊·梅辛格奖等奖项。2021年10月5日,因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凭借“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突破性贡献”,与科学家克劳斯·哈斯曼和乔治·帕里西瓜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5万美元)的奖金。
人物经历
1931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乌马县新宫村(今四国中央市)。在旧三岛初中(现爱媛县立三岛高中)完成学业后,真锅淑郎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为日本著名气象学家正野重方教授。
195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院地球物理系,然后他继续读研究生,并于1958年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收到气象学家约瑟夫·斯马戈林斯基(Joseph Smagorinsky)的邀请函来到美国工作。斯马戈林斯基是真锅淑的伯乐,他摒弃战后国际合作的仇外心理,给予真锅百分之百的支持。。
真锅淑郎在1960年代开发出可以根据物理定律在计算机上再现和预测整个地球的气候的数值模型。首次明确证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候的影响。使国际社会的目光转向全球变暖,促成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成立。
1963年,他转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担任高级研究气象学家。1968年,他同时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项目的讲师和教授。
1967年6月,真锅淑郎和理查德·韦瑟尔德合作在美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给定相对湿度分布的大气热平衡》的著名论文。在文章中,基于辐射传输科学的最新进展,他们利用简化的一维辐射对流平衡模型将大气分为多个层,通过考虑辐射和对流的作用,真实地模拟重现了观测的大气垂直温度廓线。
1969年,他和柯克·布莱恩博士结合大气环流模型和海洋环流模型,成功地捕捉到了地球气候系统的三维基本结构。真锅淑郎教授利用这个模型进行了第一项研究,详细阐明了人为增加二氧化碳时全球气候是如何变化的。
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09年当选为日本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他被任命为全球变化前沿研究中心全球变暖研究项目主任,该项目是日本国家空间开发机构(NASDA)和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JAMSTEC)的联合项目。
2002年,他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项目,是那里的高级气象学家。
2006年—2013年,真锅淑郎任名古屋大学环境科学学院访问教授。
2009年,真锅淑郎当选为日本学士院外籍院士;2018年,其获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德奖。
2021年,因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研究方向
真锅淑郎从19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研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如何提高全球温度,为当前的气候模型奠定了基础。于1958年在东京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就来到美国工作。在美国气象局的总循环研究部门工作,即地球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实验室。
上世纪60年代,真锅淑郎教授设计了一种一维大气模型,被称为辐射对流平衡模型。他是第一个成功量化辐射活性气体(如蒸汽、二氧化碳、臭氧和云)在利用计算机模拟再现大气垂直温度结构中的作用的人。他甚至用这个物理模型估计,在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温度将上升约2°C。这一结果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的理解——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大气与地面交换的红外辐射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在他早期的研究生涯中,这些基础研究是当今澄清人为温室气体增加与全球变暖之间关系的研究的先驱。这些研究的重要性在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背景中得到了高度认可。
此后,真锅淑郎教授利用这种辐射对流过程建立了一个大气环流模型,该模型能够再现大气的三维环流,并再次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平均地表温度的增加。
从那时起,真锅淑郎教授一直在继续推进大气-海洋-陆地表面耦合模型,并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利用耦合模型来理解地球气候变化和变化的过程及其机制。他的不断努力导致了许多开创性的重要发现,包括全球变暖的特征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出现得更快,以及海洋对全球变暖具有缓和作用。这些研究构成了目前广泛用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的全球变暖模拟的基础,如果没有他开创性的研究,这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70年代,真锅首次估算了未来的全球变暖幅度。他估计,从1970年代到2000年,全球温度将增加约0.57℃,实际全球温度增加了0.54℃;他估算了1900-2000年的100年里,全球温度增加幅度为0.8℃,这与实际值(0.72℃)非常接近。
人才培养
真锅淑郎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Climate Science and Communications”课程。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事件
获得2021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2021年10月5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克劳斯·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以及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们“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根据获奖说明,日裔美国气象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气象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为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的可变性以及可靠预测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2021年10月5日,日本出生的美国科学家真部秀郎在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在新泽西州的家中接受了采访。他与意大利人乔治·帕里西和德国人克劳斯·哈斯曼分享了这一奖项。“从没想过我一直参与研究的内容会对社会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起初开始这项研究单纯地只是因为我的好奇心,我真的很喜欢研究气候变化。好奇心是我所有研究活动的驱动力,所以我用模型来研究过去4亿年来气候变化的演变过程,这非常有趣。”
包括加入美国籍的日本人在内,真锅淑郎是第28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是继梶田隆章20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第12名被授予该奖项的日本人。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塔拉斯10月5日在位于日内瓦的总部举行记者会表示,本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归属再次证明气候科学正在并理应获得高度评价。
与中国气象界的关系
真锅淑郎与小行星3789渊源颇深,与中国气象界交往密切,多次到中国交流讲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叶笃正院士(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陶诗言院士、曾庆存院士(201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等曾经和真锅淑郎共事,他们都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一起工作过,与真锅淑郎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
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叶笃正先生访问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期间的合作者就是真锅淑郎先生,二人合作于1982年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关于土壤湿度记忆力的重要学术文章,推动了国际上关于青藏高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2005年8月6日,“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科学大会特别研讨会“从大气环流到全球变化:资深院士叶笃正教授90华诞庆祝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办,真锅淑郎先生专程赶来北京市参会,表达他对叶笃正先生的敬意。
人物评价
“当时真锅淑郎年近80岁,但精力充沛,有着说不完的观点和点评。真锅淑郎性格之开朗和健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
“真锅淑郎是气候科学领域的支柱,建立在真锅淑郎研究基础上的气候模型是当今预测和分析世界将如何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发生变化、量化快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上生命的巨大好处的重要工具。”——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及公共和国际事务教授Denise Mauzerall
“真锅淑郎在1950年代开始他的职业生涯,那时全球变暖议题还很模糊,但他的灵感和远见使他研究出了所有现代气候科学所依赖的基本原理和事实。尽管已经过去很久,但他在1960年代的论文非常有先见之明,以至于至今我仍然在课堂上援引这些内容。”——普林斯顿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项目讲师汤姆·德尔沃思(Tom Delw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