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大学(英文名称: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ZUST),简称浙科大,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主管单位为浙江省。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学校和“国家‘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是浙江省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
浙江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继1983年先后经历了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一系列阶段,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23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
截至2025年6月9日,浙江科技大学建有小和山校区和安吉校区2个校区,其中小和山校区占地面积2900余亩,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安吉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8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55个本科专业,有在编教职工1730余名,专任教师1370余名,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20000名,来华留学生1500余名,拥有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科技大学位列第231名。
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1980年)
1980年10月9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浙江科技大学的前身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应运而生。
杭州工业专科学校(1983年)
1983年,学校被当时国家教委批准接受世界银行电大/短大17所之一的贷款项目,对外不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为迎接世界银行专家来校第一次考察,学校立即赶制了一块白底黑字的“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校牌,在世界银行专家组来校当天,该校牌挂在了杭州莫干山路中学门口,成为了学校第二块校牌。
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与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学校开始执行省州合作办学项目。为学习借鉴德国办学经验,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高等专科学校”。当时学校又将1980年所用的第一块校牌取出,将“工业”两字改为“高等”,在1985年暑期学院路校区第一期工程完成时,挂在现学院路校区科技楼大门处,成为第三块校牌。
杭州高等专科学校(1987年)
1987年10月,学校被列为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单位,学校领导体制改为当时的国家教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由浙江省政府管理。同时确定校名不再使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全称为“杭州高等专科学校”,使学校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1992年)
1992年4月,当时国家教委根据中德政府代表合作办学需要,批准学校为中德政府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的试点高校,在改变教育体制同时,校名又改成了“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2001年)
2001年10月,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向国家教育部提出更改校名的请示。后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
2014年10月,安吉校区一期项目基本建设完成,10月8日开始投入使用。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安吉,由浙江科技大学与安吉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学校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中德工程师学院并顺利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浙江科技大学(2023年)
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公示:拟同意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2023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浙江科技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2024年1月18日,浙江科技大学揭牌仪式在小和山校区举行。2024年4月24日,浙江科技大学慈溪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慈溪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设有18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55个本科专业。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730余名,专任教师137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57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2%。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顶尖和国家级人才近30人次,省部级人才近140余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拥有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十四五”省一流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2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6个,“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8个。
教学情况
2024年8月31日,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6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6个浙江省省十二五优势专业,8个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有浙江省十二五国际化专业、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校级优势特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中八大专业群内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40个,国家级、省级专业40余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0余门,12个专业通过中外专业认证。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近5年获得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及薪资水平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省部级教材(项目)80余部(项)。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境)外183所高校(机构)签订各类合作交流项目237项,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海外孔子学院2所。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G20杭州市峰会期间对学校中德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伍尔夫曾亲访学校。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截至2025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有小和山中心馆和安吉2个分馆,小和山中心馆于1980年建馆,安吉分馆于2014年随着中德工程师学院的建设而建馆。总建筑面积为29900平方米,中心馆建筑面积为22600平方米,安吉分馆建筑面积为7300平方米。中心馆布置阅览座位2540席,分馆布置阅览座位809席。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图书馆纸质图书217.87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9.17万册),电子图书558.0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784种(其中小和山馆408种,安吉分馆376种),中外文电子期刊约45.08万册。学科覆盖面涉及工、理、文、经管、教育等各领域,其中以建筑工程、艺术设计为馆藏特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馆藏体系。图书馆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管理的建设,拥有242TB的磁盘阵列, 服务器12台,计算机及终端239台,网络设备56个(含核心交换机7609一台),自助打印机复印机6台,自助借还设备3台,自助还书设备1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馆内局域网和教学资源服务系统。订购了CNKI清华同方大总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知识库、博图外文电子图书、Springer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Elsevier全文数据库(3个学科)、SCIE(含JCR)等数字资源库30个,其中自建3个,数据库内容基本涵盖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初步形成了印刷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近年来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浙江省分中心的数据库共享系统,并与国内100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学术期刊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3-1294/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8798,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 该刊主要是发表自然科学研究类论文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校弓箭创新载体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2011协调创新中心”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1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
参考资料: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学校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制方式带动实施。通过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验收 29 项;立项2024年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26项。积极组织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中期检查,对于重大和重点项 目,组织现场汇报和专家评审。立项项目的实施和结题项目的验收对学校教学改革发挥了推动促进作用。
学校排行
在2023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科技大学位列第296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科技大学位列第236名。
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科技大学位列第231名。
校园文化
校训
浙江科技大学校训是:崇德 尚用 求真 创新。
崇德,秉持“崇德”精神,既尊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
尚用,秉持“尚用”理念,着意彰显崇实尚用、知行合一、学术愈精、能力愈强、应用愈广、贡献愈著之办学特色与决心。
求真,秉持“求真”精神,昭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探索规律、严谨治学、终身学习之坚毅信心。
创新,秉持“创新”精神,以之为灵魂,为动力,体现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开拓进取、锐意前行、追求卓越、实干进位之不懈追求。
校标
参考文献:
校标形体按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比例形成。
校歌
校歌为《浙科大树》,作词:王建华;作曲:包卫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5年6月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参考文献: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6月9日,学校有2个校区,分别是小和山校区、安吉校区。
小和山校区
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校园占地面积1900余亩,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土木工程(中德合作办学)、工业工程(中德合作办学)、英语、德语专业学生大三起在小和山校区学习;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国际商务(国际班)学生在小和山校区学习。
安吉校区
安吉校区位于湖州安吉,安吉校区的土地面积有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计算机类(中德联合培养)、土木类(中德联合培养)、电气类(中德联合培养)、国际商务(中澳联合培养)专业国内学习期间在安吉校区就读;土木工程(中德合作办学)专业大一、大二在安吉校区就读,大二结束到小和山校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大一在安吉校区就读,大一结束到小和山校区继续学习;在浙江科技大学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市场营销(专升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升本)学生在安吉校区学习。安吉校区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中德工程师学院并顺利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校友情况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5年6月
所获荣誉
2009年5月,浙江科技大学获省阳光高考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表彰。
2012年3月,浙江科技大学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选颁发的“浙江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称号。
2012年5月,浙江科技大学获2011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12月,浙江科技大学连续3年获杭州市高校安全保卫情报信息一等奖。
2016年9月,浙江科技大学被授予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22年2月,浙江科技大学电工、车工、钳工,入选首批浙江省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及开展职业(工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