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化学工程与工艺
编辑:浩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化工与制药类(化工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1301,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学习化学合成药物中间体及有机精细化学品(包括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染料中间体、涂料、特种精细化学品等)的合成原理、生产工艺、过程开发及设备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理论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等。

专业发展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现代工程学科的四大支柱之一,支撑着占国家GDP14%的化学工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1953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石油工学专业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石油大学最早的专业之一,经过69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领域最具影响的专业;本专业是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也是首先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年颁布)》,将原化学工程(081201)、化工工艺(08120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工(081203)、精细化工(081204)、生物化工(部分)(081205)、工业分析(081206)、电化学工程(081207)、工业催化(081208)、化学工程与工艺(081214W)、高分子材料及化工(部分)(081215W)、生物化学工程(部分)(081216W)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代码为081101,属化工与制药类,为工学门类专业。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将原化学工程与工艺(081101)及化工与制药(部分)(081103W)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1301,属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0年2月25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保留。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工、资源、能源、冶金、环保、材料以及生物、医药、食品、信息与国防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知识要求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接受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分析测试、计算、设计、制图、文献检索的能力,同时具有对现代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组织运行与生产管理,对新过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要求执行。

业务知识与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吸收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中国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通识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20%,使学生在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培养目标的学科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5%,学科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在专业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至少占总学分的25%。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等知识。在保证中国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增加某方面的教学内容。

学科基础知识

包括工程基础类知识,安全与环保类知识,专业概论知识,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核心知识以及反映不同专业特点的特色学科知识。

参考来源:

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化工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特色实践教学。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主要包括安全化学与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分离、鉴定与表征,常用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基本物理量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除验证性实验外,应有适当比例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工实验教学

主要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和专业实验。通过化工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技术、数据处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全面训练。因此,化工实验教学要从培养目标出发,统一规划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分步实施并注意与理论课程的配合与衔接。应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应大于60%,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化工原理实验:主要包括化工流体流动实验、化工传热实验、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实验。

2、专业实验: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具体情况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包括化工热力学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工分离技术实验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验。

综合实践教学

包括实习、化工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与创业训练等。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后所能从事的工作面非常宽,能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生物、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科学研究、产品销售、教育、化工项目管理、行业咨询等各种工作。也可以选择选择报考各地的海关和公安局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务员岗位。

人才需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从事有机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设计、运行与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业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须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专业生师比应不高于24:1;讲授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课程,每个课堂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不应多于100人。新开办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应不少于8名,当该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20名时,每增加24名学生,至少增加1名专任教师。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70%,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40%。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实验室人员应有固定编制,实验室主任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每位实验指导教师不得同时指导2个及以上不同内容的实验。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的专任教师,其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中,应至少有1个来自化工类专业,其中讲授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的教师的本科应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5岁以下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0%以上的专任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应有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经历(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专任教师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至少有参与1项科研活动的经历。教师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科学教育学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关心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

教师发展环境

学校应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制定专业教师队伍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注重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实验室

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管线布局安全、合理,实验台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实验室安全符合中国国家规范。实验过程中,化工原理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含设备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每间实验室内都应配备防护用品柜,应配有和学生实验人数相符的安全防护器具,应安装喷淋蕃和洗眼器,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具有应急处理预案。一般实验室噪声应控制在55分贝以下,具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噪声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实验室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化学品的购置、存放、使用和管理符合中国国家及相关部门有关规定。实验涉及的危险化学药品均备有安全技术说明书。

基础化学实验设备

化工原理实验设备要求

包括流体流动实验装置、传热实验装置、传质与分离实验装置,实验设备台套数应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4名学生的要求。

专业教学实验设备要求

除常用的元器件、玻璃仪器、小型辅助仪器外,还应有必备的测量仪器、分析仪器和较大型的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台套数应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4名学生的要求。

实践基地

应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是中国国内或区域内有特色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其生产工艺过程满足实习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信息资源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投入应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除此之外,用于购置、开发、更新教学实验设备的费用每年不低于现有仪器设备总值的5%,且教学经费的投入应持续增长。

质量保障

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齐齐哈尔大学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工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构建了"需求导向、项目驱动、实践强化"的三维教学体系。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采用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大一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大二夯实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大三强化化学反应工程等核心课程,并增设化工安全与环保等特色课程;大四则结合地缘优势开设工业催化技术等方向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性地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题目融入课堂教学,通过项目驱动实现"学做结合",重构课程群组确保知识衔接,并引入现代化工设计软件和行业标准。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推行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实验-实习-实训"三位一体模式,通过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创新综合实践等环节,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逻辑,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体系注重将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安科技大学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多维度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构建了分类分级的教学模式,在保留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等基础课程的同时,创新性增设"化工导论"课程,帮助学生早期建立专业认知,并增加国学素质类选修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建立了"必修+选修"的弹性课程结构,必修课夯实专业基础,选修课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的双轨模式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增设化工仿真模拟、生产实习等实践模块,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理论学习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对接。同时,通过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化工设计竞赛等专业赛事,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这一体系注重将产业需求、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培养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工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兰州理工大学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通过系统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教学强化,构建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施"校企协同、教研并重"的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依托学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全链条创新体系解决产业技术难题,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推进教学理念革新,通过项目式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教学方法上形成了"四维创新"模式:以课程思政强化价值塑造,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效果,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项目式教学培养工程思维,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三位一体"体系:通过优化实验平台强化基础技能,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实习资源,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系统衔接,并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这一体系注重师资水平提升、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同发展,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化工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软科排名

参考来源:

校友会排名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中国科教评价网排名

参考来源: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专业知识库.阳光高考.2023-05-1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2025-06-26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国在线教育.2023-05-12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12

新闻列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招生网.2023-05-1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教育部网站.2025-06-26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30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6-26

本科招生信息网.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2023-05-12

新闻列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招生网.2023-05-12

2023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专业.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2023-05-13

化学工程与工艺.全国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平台.2025-06-26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2025-06-26

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研究型),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第一.艾瑞深网.2025-06-26

2025-2026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国科教评价网.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