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是马来西亚航空有限公司(英语:Malaysia Airlines Berhad )运营的马来西亚吉隆坡至中国北京航线的一个航班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编号)。2014年3月14日,因执飞该航班的国际航空器注册编号为“9M-MRO”号客机失踪事件,马来西亚航空取消了“MH370”这一航班编号。
“9M-MRO”号客机国际民航组织(ICAO)编号为“MAS370”。该机为波音777-200ER型客机,波音公司序列号“28420”,于2002年5月14日首飞,2002年5月31日交付给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主要用于执飞巴黎、约翰内斯堡、北京等国际航班。
2014年3月8日0时42分,“9M-MRO”号客机搭载包括154名中国人在内的239名机组人员和乘客执飞“MH370”航班,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飞往中国北京首都机场股份,在起飞后约38分钟失联。2018年5月29日,马来西亚交通部宣布搜索工作停止,但始终没有找到该机。
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间,MH370航班乘客家属与马航、波音等公司的航空运输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当地时间2025年2月25日,对马航MH370的新一轮搜索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约1500公里处重启。2025年4月3日,搜寻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客机残骸工作因天气原因再度暂停。
基本情况
航班情况
该航班开通于2012年,为定期航班,截至失踪前已飞行约450次,其中2012年约100次,2013年约300次,2014年约50次。
飞机情况
最后一次执飞该航班的“9M-MRO”号客机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于2002年5月31日接收的美国波音公司波音777-200ER型客机,客户代码为波音 777-2H6ER,国际航空器注册编号为“9M-MRO”号,2002年5月14日首飞。截至失联前,已累计飞行53,471.6小时,起降7,526个架次,发生轻微事故1次,无重大安全事故。起飞时,机上载239人和14,296千克货物,计划飞行时间为5小时34分钟,预计将消耗37,200千克燃料。该机实际携带49,100千克燃料,可续航7小时31分钟。额外的燃料足以从北京备降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波音777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中长程双发动机宽体客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发宽体客机,原型机于1994年6月12日首飞,1995年6月7日开始服役,总生产数量约1600架。其中波音777-200ER型是在基础性的上增加燃油量和最大起飞重量而来的改进型,是波音777家族中售价较为低端的型号,于1997年1月17日获取适航证书,1997年2月6日开始服役。
机组情况
失联的最后一次MH370航班的机组为12人,由2名飞行员和10名机组人员组成,均为马来西亚籍;
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 (Zaharie Ahmad Shah) ,马来西亚槟城人,53岁,于1981年作为见习飞行员加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经过培训后获得商业飞行员执照,1983年升任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二副飞行员,1991年开始担任机长,为波音737-400,1996年开始担任空中客车公司A330机长,1998年担任波音777-200机长,自2007年起担任机型评级教练和型号评级审查员。总飞行经验为18,365小时。
副机长:法里克·哈米德(Fariq Abdul Hamid),马来西亚吉隆坡人,27岁,于2007 年作为见习飞行员加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2009年成为波音 737-400二副飞行员,2010年升任波音737-400副机长,2012 年转任空客A330-300副机长。2013年11月开始接受波音777-200 的副机长培训。总飞行经验为2,763小时。
乘务员:Patrick Francis Gomes,30岁,乘务监督员;Junaidi Mohd Kassim,37岁;Mohd Hazrin Mohd Hasnan,34岁;Tan Size Hiang,46 岁、Junaidi Mohd Kassim,37 岁;Wan Swid Bin Wan Ismail,41 岁;Goh Sock Lay,45岁,空姐长;Foong Wai Yueng,39岁;Ng Yar Chien,41岁;Tan Ser Kuin,42岁。
乘客情况
失联的最后一次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载有227名乘客,其中25人是参加“第四届中国书画名家赴马来西亚作品邀请展”归国的中国艺术家及其家属和工作人员。20人是美国飞思卡尔的中国籍和马来西亚籍员工。年龄情况分别是10岁以下有5人,11~20岁有5人,21~30岁有38人,31~40岁有63人,41~50岁有42人,51~60岁有40人,61~70岁有26人,71~80岁8人。10岁以下的5人均不满5岁,有3人来自中国,2人来自美国,年龄分别为2岁、3岁、4岁,2岁和3岁各有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4人,占15%。年龄最大的为来自中国的楼宝棠,79岁。
航司情况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是马来西亚的载旗航空公司,其地位类似于中国的国航或日本的全日空。于1937年10月12日成立,机队规模约70架,基地为吉隆坡国际机场,运营约118条国内航线和114条国际航线。上世纪8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政府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资本改革,经历了国有、私有化、再国有的过程,但到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开始陷入长期亏损状态,2005年,马来西亚著名经济人物伊德里斯贾拉(Idris Jala)入主马来西亚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终于在2006-2007年度扭亏为盈。2011年,受新石油危机影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再度陷入亏损,直至2015年宣布破产。
航线情况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于1989年后相继开通了吉隆坡-广州市和吉隆坡-北京的航线,2011年9月,吉隆坡-北京航线更换为波音777-200客机,2012年3月25日起,将吉隆坡至北京航线由每周7班增加至每周14班。航线全程3500英里/5632公里,一般在凌晨12时左右经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后,向东北方向飞行进入泰国湾东部海域→经胡志明市附近进入越南领空→经归仁市附近出越南进入南海→转向北飞行经阳江市附近进入中国领空→随后基本沿京汉铁路线向北飞行→早晨6时左右抵达北京首都机场股份。
航班失联
基本情况
“MH370”航班于当地时间3月8日00时42 (吉隆坡/北京时间; UTC+08:00 )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预计于当地时间6时30分(CST; UTC+08)抵达。1时19分,当“MH370”航班飞越马来西亚和越南之间的南海泰国湾时,马来西亚空中交通管制(ATC)中心因“MH370”航班即将离开其管制区,指示“MH370”航班联系越南空中交通管制。“MH370” 航班的最后一次语音联系是机长回答说:“晚安,马来西亚370”。两分钟后01时21分,飞机的应答器停止工作,从胡志明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上消失。随后马来西亚军用雷达发现“MH370”左转、飞越马泰边境附近的马来半岛并抵达安达曼海。
2时22分,“MH370”在槟城西北200海里(370公里)处从马来西亚军用雷达上消失。2点25分,“MH370”在01时07分至02时03分期间丢失的卫星数据链重新建立。此后,飞机的自动卫星数据在03时41至08时10之间每小时回复5个自动状态请求以及地对空电话无人接听的信号。08时19分,飞机的自动卫星数据发送了一条“登录请求”消息以建立卫星数据链,八秒后从地面接收到了飞机的最后一个信号。经过多个空管中心四个小时的沟通,吉隆坡航空救援协调中心于6时32分启动了航空救援行动。
07时24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新闻声明,宣布“MH370” 航班失去联系。
搜索救援
东南亚的搜救
“MH370”失联约4个小时后,搜救行动启动,指挥部设在吉隆坡航空救援协调中心 (ARCC),搜救工作最开始集中在泰国湾和南海,即吉隆坡和胡志明管制最开始失去该机信号的位置的周边海域。附近的泰国和越南也迅速加入搜救当中,马来西亚根据五国联防预案(FPDA),要求东南亚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英国的力量立即投入搜救,中国交通部南海救助局的两艘搜救船分别于3月8日10点49分、11点30分从西沙群岛、海口两地出发开展搜救工作。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敦·侯赛因8日下午在吉隆坡国际机场附近一家酒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参与联合搜救的国家有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新加坡、越南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动了海空军参与搜救。
3月9日,经研判马来西亚军用雷达信息,认为该机的确左转后,搜救范围扩大到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马六甲海峡。同时,马来西亚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协助搜索邀请;
3月10日,各国在该地区的搜救力量已达34架各型飞机和40艘舰船;同日,马来西亚内政部公布,2名亚洲面孔的人使用了2本报失的意大利和奥地利人护照登上了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国际刑警加入调查。
3月11日,国际刑警组织表示持失窃护照登机的2名乘客为来自伊朗的青年,但其登机可能仅为偷渡,初步排除恐怖攻击的可能;
3月12日,经进一步研判马来西亚军用雷达信息,搜索范围扩大到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
3月15日下午2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在吉隆坡召开新闻发布会,纳吉布表示:MH370航班在8日凌晨失去联系后确实仍持续飞行,且飞行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客机的联络系统也是被人为关闭,为“蓄意的人为行为”,但是仍无法证实是遭到劫机。此时已经确认飞机现或存在于两个地形狭长地带:哈萨克斯坦到土库曼斯坦一直延伸到泰国的区域,另一个是印度尼西亚到南印度洋的区域。根据随后公开的初步分析结果,搜索范围确定在东印度洋从孟加拉湾到澳大利亚西部的弧线区域的海域,同时放弃在东南亚的搜索。
此时,除五国联防成员、泰国、越南外,孟加拉、文莱、柬埔寨、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缅甸、新西兰、挪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26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投入了约60架飞机和50余艘舰船进行搜救,附近各国共有1788艘渔船参与了搜救。
印度洋的搜索
水上搜索
3月15日新闻发布会之后,搜索重点转移到澳大利亚西部的南印度洋;
3月17日,澳大利亚开始领导从苏门答腊岛到南印度洋南部地区的搜寻工作;
3月18日,搜索范围集中在澳大利亚珀斯西南约2,600公里的305,000平方公里的区域;
3月24日,马来西亚政府表示,确认客机消失在印度洋,搜救工作已转为搜索工作;
3月28日,通过对雷达轨迹和飞机剩余燃油的进一步研判,搜索区域向东北移动1,100 公里;多国卫星在该区域发现疑似碎片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派出军用和民用船只和飞机到该区域搜索,但经核实碎片是海洋垃圾;
4月3日,搜索工作集中在利尔蒙斯以西 1,060至2,100 公里的面积超过 217,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
4月6日,中国“海巡01”轮在25.975°S 101.461°E连续两次侦听到脉冲信号是一个“重要线索”,澳大利亚边防部队的“海洋盾牌”号(ocean shield )巡逻船也在距离“海巡01”轮约300海里附近位置接收到了相似信号。后经研判,认为这些信号频率与客机飞行记录仪的信号不太一致。
4月8日,中国加强了水面舰船的水下信号探测,交通运输部所属“海巡01”轮、“东海救101”轮和中国海军999舰、998舰在疑似海区面积为144平方公里的搜寻区域内进行复核扫测;“南海救115”和海军171舰分别在西区近6万平方公里和南区约3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区搜寻并向疑似海区靠拢;“海巡31”、“南海救101”及海军863舰继续在印度洋东部海域搜寻。
4月14日,客机黑匣子的电量已到达设计使用时长,搜索工作转移到海底声呐扫描方面,但该区域水深太大,海底地形复杂,超出了各国携带的大部分设备的搜索极限,“海洋盾牌”号携带“蓝鳍金枪鱼-21”号无人潜航器在该区域进行测绘学,进行了30多次下潜,测绘860平方公里,但仍无所获。
4月29日,MH370的空中搜索正式结束,各国部队将陆续从珀斯空军基地撤离。
5月2日,北京丽都饭店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客机家属协助中心正式关闭,大部分家属或返乡。马航当晚在丽都饭店贴出最新通知称,将在家属返乡后,向每位乘客的直系近亲属预先付款5万美元。
水下搜索
5月5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就MH370搜寻工作三方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与会三方决定继续开展搜寻,并尽快转入新阶段,重点加强水下搜寻。各方舰船首先对该区域进行水深测量,以每像素 100 米的分辨率获取大概的水下地形数据,以为下步工作做好铺垫。
中国“竺可”号于5月19日后开始测深工作。澳大利亚雇佣了荷兰调查船于6月18日开始测深工作。两船分别于9月20日和12月7日结束测深工作,绘制了约 208,000 平方公里的海底地图。
6月26日,结合海底地图数据,搜寻将转入新区域,新区域在此前搜寻过的区域西南方向,距离西澳大利亚海岸1800公里,面积为6万平方公里,搜寻过程需要1年时间。后续搜索工作将采用商业化的方式,雇佣商业公司进行,澳大利亚组织进行了招标工作。
8月6日,澳大利亚宣布荷兰辉固公司成功中标MH370的下步搜索工作,辉固将动用两艘测绘船参与MH370的搜索工作。测绘船将配备拖曳型深水潜航器,并利用侧扫声呐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与摄像镜头来定位并鉴别疑似客机残骸。“竺可桢”号和马来西亚“木犀”号测量船也将加入其中。澳大利亚预计新一轮搜索工作预计持续一年。
10月6日,搜索工作在中断4个月后重新启动,包括荷兰辉固公司“发现号”、“赤道号”、大马“凤凰号”、中方“竺可桢号”等测量船抵达相关海域开始执行任务。
宣布失事
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
继续搜索
2015年4月26日,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中国召开三方部长级会议,决定继续搜MH370,若在当前重点搜寻区域内发现客机残骸,将组织开展打捞工作;如未能在当前重点区域发现客机残骸,将按照国际专家团划定的拓展区域(现有重点区域以北,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继续开展搜寻工作。
5月14日,马来西亚一艘搜救船--辉固赤道号在南印度洋发现沉船残骸,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14日在此间指出,这重燃找到马航MH370客机下落的希望。
5月21日,澳大利亚发布了一份有关马航MH370搜索行动的报告,指出截止当前,已完成对MH370主要搜索区域内75%的水下部分搜索,暂未有任何发现。
2015年7月29日,印度洋的法属留尼汪岛居民在海滩上发现一块飞机残骸和破损严重的行李箱。后续在2016年3月6日和2016年6月23日分别发现了其他残骸。
2016年1月2日,澳大利亚的潜航器找到一艘19世纪的船只残骸,但客机却依然没有下落。
2016年2月,中国搜救船“东海救101”抵达南印度洋,协助澳大利亚一同搜寻马航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
2016年3月2日,莫桑比克民航管理局发布消息说,在该国海岸附近发现一块飞机残骸。29日,在南非也发现一块飞机残骸。经分析,残骸几乎确定来自MH370。
2017年1月17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与中国三国政府通报称,在南印度洋搜索区域的1200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没有定位到”飞机。“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新信息可以确定飞机的明确位置。据此,对MH370的水下搜寻行动正式暂停。”至此,这场大规模搜索行动持续了1046天,覆盖了12万平方公里,耗资约2亿澳元(约合1.5662亿美元)。
2018年1月9日,美国海洋无限探勘公司(Ocean Infinity)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约,以找不到飞机不收取费用为条件继续进行MH370的搜索工作,但如果海洋无限探勘公司能够找到飞机,则马方需要支付7000万美元。
2018年6月15日,海洋无限探勘公司按照协定完成了8.6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搜寻,但仍未有任何发现。
2018年8月7日,根据法国巴黎人报的消息,法国是唯一一个仍在继续调查MH370的国家,MH370机上载有4名法国人,55 岁的法国商人吉斯兰·瓦特雷洛斯 (Ghyslain Wattrelos )、他的51岁的华人女友闫·劳伦斯(Yan Laurence)和他分别17岁和13岁的孩子。法国国家宪兵队航空运输总队还在继续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托法属印度洋领地进行调查。
后续进展
2019年3月,在MH370失踪五周年纪念日之后,马来西亚政府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有关新搜寻的“可信线索或具体建议”。
2021年12月,英国航空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发表研究报告称其利用“弱信号传播报告器”无线电技术,已定位MH370的具体位置。但并未获得马来西亚官方的认可,有人批评其只是为了博取眼球,徒增希望,只会伤害遇难者家属。
2022年3月,海洋无限探勘公司承诺在2023年或2024年中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重新搜寻MH370,该公司对于搜寻工作一直在分析和准备过程中,并向马来西亚政府提交了新的申请。马来西亚交通部要求该公司提交以供重新启动搜索的新证据,双方还在交涉过程中。
2022年12月12日,美国布莱恩·吉布森(Blaine Gibson)和英国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他们11月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块疑似MH370碎片。这一碎片可能来自左机翼底部的主起落架部件,也即是耳轴门的一部分,曾在巨大冲击力下被击穿。这块碎片在热带风暴费尔南多经过后,于2017年3月被冲上马达加斯加安塞拉卡半岛南岸。渔民拾获时,并不知道碎片的真实来源,他的妻子一度把它当作洗衣板使用。
2023年12月,让·吕克·马尔尚和帕特里克·布莱利两位专家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未经搜索的坠机区域,认为飞机在“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控制下落入该区域,这与先前普遍接受的“自由落体”坠海假设不同。让·吕克·马尔尚,曾任欧盟委员会航空项目官员和欧洲航天局研究员;另一位是帕特里克·布莱利,曾是法国空军飞行员、法国航空机长,拥有44年的航空经验。马尔尚和布莱利的新研究,利用第六弧线和第七弧线计算出MH370最后阶段的飞行剖面图。通过假设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可以找到飞机在通过第七弧线后的最远和最近飞行距离。根据研究小组的推测,最近的落点为东经93.025°,南纬35.518°;最远的落点为东经93.039°,南纬35.875°。研究认为,之前的搜索区与残骸擦肩而过,其实只需向南几百公里打捞,就能找到残骸。两名专家声称如果在该区域进行搜索,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失踪之谜可能会在“10天”内解开,呼吁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当局以及美国“海洋无限”海底钻探公司展开新一轮搜寻。
2024年3月3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帝国购物中心(NU Empire)举行,展出了MH370的零星残骸。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5日,对马航MH370的新一轮搜索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约1500公里处重启,此次搜索比以前的搜索更加集中和有针对性。对于此次重启搜索,马航MH370家属委员会发布声明表示了欢迎与感谢,称“这为人们期待已久的答案和结局带来了新的希望”。2月27日,部分家属代理律师张起淮表示,AI技术也要应用在此次搜寻上,此次新的搜寻范围主要是位于澳大利亚的珀斯以西,1500公里的印度洋,面积大概有1.5万公里。根据天气情况,搜寻预计会到2025年的下半年。“如果搜索重启有了结果,可能会加快判决结果推进的速度。”张起淮还表示,搜寻重启的价值不仅是找到失联家属、找到残骸、找到赔偿的依据、找到法律上的责任,第一位还是要为了人类飞行发展的安全。3月19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宣布,马来西亚内阁当日正式批准与水下探测公司“海洋无限”签署搜寻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客机残骸相关协议。陆兆福介绍,马交通部会代表政府与“海洋无限”公司签署协议。协议会秉持“没找到,不收费”原则,如果搜寻到马航370航班客机残骸,马政府会向“海洋无限”公司支付7000万美元;如果搜寻不成功,则无需支付任何费用。陆兆福称,“海洋无限”公司会在南印度洋约1.5万平方公里的新区域,搜寻马航370航班客机残骸。4月3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水下探测公司“海洋无限”在印度洋南部搜寻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客机残骸工作因天气原因再度暂停,预计年底重启。
机组疑点
机长是反对党狂热支持者:有媒体报道,机长扎哈里是马来西亚反对党领袖、前副总理安瓦尔的狂热支持者,驾驶飞机前数小时曾到法庭聆听安瓦尔案的聆讯,安瓦尔当时被裁决鸡奸案罪名成立,被处监禁5年,使安瓦尔失去参加本月23日雪兰莪州加影州议席补选的资格。
机长家中搜出飞行模拟器:2014年3月15日,马来西亚警方搜查了机长和副机长的家。在机长家中找到了一部昂贵的飞行模拟器,警方将飞行模拟器带走调查,进行了组装和拆装,让专家来分析。
机长曾与恐怖分子同窗:有媒体报道,MH370机长扎哈里1980年到1981年间曾在菲律宾航空学校学习,同一期间,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穆拉德也在当地就读航空学校,但不知两人是否同窗或有无联系。
机长事发前突然搬家:有媒体报道,MH370机长扎哈里的妻子和3个孩子在航班失联前一天离开了他们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莎阿南的拉曼斯里小区的住所,搬到他们在梳邦再也的第二处住宅。机长家人的离奇举动引发了外界对于扎哈里是否在事发前经历了什么家庭问题的疑问。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山慕丁·胡先在记者会上面对媒体提问回应称“没有人搬离,只是住到另一个家里而已”,现场一片哗然。
副机长曾拨打电话:有媒体报道,马来西亚航空公司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副驾驶员可能在飞机神秘失踪前曾试图在飞行途中使用手机,这支持了机长在飞机坠入大海之前强行控制飞机的理论。但随后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部长阿末沙比里表示,副机长法里克并没有在飞机失踪当晚从机上拨打任何紧急电话。
调查报告
2014年5月调查报告
2014年5月1日,马来西亚交通部召开发布会,就失联的MH370航班公布初步调查报告。包含马航MH370飞机驾驶舱与吉隆坡空中管制中心的通话声音记录、马来西亚向国际民航组织4月9日提交的《初步报告》、MH370在3月8日1点38分至6点14分的飞行路径图和飞行动作、航班货运清单、登机人员名单及座位号等信息。详细披露了MH370航班的各项技术参数,以及航班失踪及搜救的详细情况。在报告的最后,马来西亚交通部向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安全建议:建议国际民航组织评估在商业航空运输中引入一套实时追踪定位系统的可能性。
2015年3月调查报告
2015年3月8日,马来西亚当局召开发布会,就失联的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公布中期调查报告。这份报告长达584页,披露了一年来调查工作的进展和已经获取的事实信息。报告主要阐述了如下四点:
2018年7月调查报告
2018年7月30日,马来西亚当局召开发布会,就失联的MH370航班公布调查报告。这份报告长达882页,光是厚度就有15公分。多以专业航空术语记录了调查组对事故各方面的调查分析,涵盖了飞行航线、机组人员档案、客机与系统保养及安全性、卫星通信、残骸信息和航班货物等信息。报告主要阐述了如下六点:
中方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表态:2014年3月8日09:53:秦刚(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得知这一消息,我们感到非常忧虑。我们正在同有关方面联系,设法了解核实有关情况。中国外交部、驻马来西亚使馆和驻越南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宣布一级应急:2014年3月8日10:30杨传堂(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部长)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10分钟后,“南海救115”轮启程开赴泰国湾。随即,14艘专业救助船、6艘海事执法船及2架救助飞机迅速补充给养装备,待命出发。
中方召开记者会:2014年3月8日12:00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于北京丽都假日饭店组织召开记者会,介绍MH370失联事件情况。100余名记者参与记者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召开两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许多上午在两会现场的记者也第一时间赶到记者会。
中方启动应急机制:2014年3月8日12:13李克强总理就MH370失去联系作出重要批示:请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与马方加强沟通联系,督促加大搜寻力度,尽快核实机上中国乘客具体情况。要在境外中国公民保护机制的框架下,与外方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并会同有关地方及时妥善做好乘客家属的信息通报、安抚等工作。
习近平指示:2014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有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进一步加强民用航空领域的安全检查,确保民用航空运行绝对安全。
中国海军井冈山舰艇编队开赴泰国湾:3月8日夜间和3月9日凌晨,中国海军的两艘舰艇“井冈山号”和“绵阳号”编队分别出发,开赴泰国湾。
“海巡31”轮、“南海救101”轮开赴泰国湾:3月9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第2天,年近60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副局长汤宗法亲自挂帅,随“南海救101”轮赶赴泰国湾,“海巡31”轮也从三亚启程开赴泰国湾。
中方紧急调动卫星:接到对失联客机提供搜救保障命令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动遥感、高分等卫星资源,配合海面、陆地、空中搜救人员全方位对搜救行动提供支援。他们启动调整卫星测控应急预案,对客机失联海域上空附近在轨运行卫星注入调姿指令。其中,部分卫星调整了原有工作计划,清空星上原有指令,全力投入搜救任务,以加强对失联区域的气象监控、通信、导航、搜索等搜救行动的支持。
8艘舰船转战第二个搜寻场:3月15日,随着搜寻区域调整,中国8艘舰船从泰国湾奔赴千里之外的第二个搜寻场孟加拉湾、印度尼西亚以西海域。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加入搜寻:根据国家海洋局部署,3月21日,正在补给的“雪龙”船从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出发,前往MH370疑似失踪海域进行搜寻工作。
中国空军出动三架飞机飞赴马来西亚: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空军2架伊尔-76飞机和1架运-8飞机,3月21日上午8时许从海南三亚凤凰机场相继起飞,急赴马来西亚某空军基地,执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搜救新任务。
紧急约见大使:2014年3月24日 ,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奉命紧急约见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萨鲁丁。谢杭生阐明中国政府对马方宣布马航失联客机落入印度洋一事的高度关注。谢杭生表示,我们注意到马方表示将进一步说明有关细节。我们要求马方尽快说明做出此判断的具体依据,进一步提供相关卫星数据分析的所有相关信息和证据。
中国海军第七批反海盗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提前起航参与搜寻: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3月24日上午从舟山市某军港提前起航,前往印度洋海域执行搜寻马航失联客机任务。
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抵达澳大利亚:3月24日,中国空军两架伊尔-76抵达澳大利亚珀斯基地开始执行空中搜寻任务。
竺可桢号调查船开赴印度洋:2014年5月3日,竺可桢号调查船开赴印度洋,这是MH370失踪以来,中国海军首次出动专业调查船加入搜索。
李克强发表谈话:2015年1月2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来访的法国总理瓦尔斯共见记者时,应询就马来西亚宣布马航MH370客机失事发表谈话。李克强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和4名法国乘客在内的所有机上人员遭遇的不幸深表痛心,对乘客家属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对于每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和我们大家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时刻。李克强强调,近一年来,中国政府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开展搜寻和调查工作、做好对中国乘客家属的安抚和服务工作方面做了最大努力。下一步,中国政府将继续全力做好相关工作。希望马方履行承诺,做好事件调查、理赔、家属协助等工作,特别是要继续千方百计找到飞机和乘客下落。
中方加大投资:2015年11月21日,李克强宣布中方将出资2000万澳元(注:约合9241万人民币元)推动有关国家继续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搜救工作。中方这样做主要本着对"人"的最大尊重,望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就继续搜救工作,与中方保持有效沟通。
希望继续展开调查:2016年3月9日,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希望国际调查组继续就马航MH370航班全力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给机上所有人员的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批评马方
多方认为,马来西亚当局在MH370搜救工作中的表现“不尽人意”,受到了很多批评,路透社在评价马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时指出,世界上最扑朔迷离的航空谜团让马来西亚政府饱受质疑,马来西亚领导层面临着国际社会关于其信息发布混乱和缺乏透明度的批评。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马来西亚方面存在一系列过失,导致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航班搜救工作复杂化。雷达信号图显示马航370在泰国湾上空来了个大掉头,接着横穿马来西亚北部,并通过了至少3处军用雷达,甚至在飞往马六甲海峡之前曾拉高飞行高度飞过马来西亚大城市。但马来西亚军方动作缓慢,既没有及时通报也没有出动战斗机前往调查。而且据知情人士称,MH370“消失”那天,马来西亚军队领导已经接到雷达可疑光点的汇报。然而,马来西亚政府依旧将其大部分搜救力量,包括其他国家的搜救船只和飞机,安排在了泰国湾,即机载卫星信号收发器关闭的地点,使得搜救工作被耽误。
英国《全球飞行》发表文章指出,马来西亚政府在披露失联航班相关信息方面有诸多失误。马军方具有使用一次雷达监控其边境、海岸线附近领域活动的能力。显然,它比任何其他马方机构掌握着更多关于失联航班的信息。但看上去该国当局似乎还没有利用这些信息,也许军方在提供这些信息上的动作太过缓慢。这让失联客机乘客和机组人员家属一直被蒙在鼓里。导致搜寻飞机的范围反复更改扩大。
“香港东网”发表文章称,马来西亚发布最终报告后,遭到MH370乘客家属的批评,他们谴责马来西亚政府隐瞒真相。此外,法国政府也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的调查报告予以批评,并决定“介入”对该报告的调查,查证所有由卫星公司提供的数据真伪,调查客机的飞行路线是否准确。法国媒体报道称,由于MH370上有4名法国籍乘客,因此法国有权展开调查。
德国《巴登日报》发表文章称,马来西亚政府想尽快结束这场危机,在没有详细证据的前提下公布结果,但并不会改变事实。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主席霍尔评价称,很遗憾,马来西亚政府没有能力处理这起调查。
原因猜测
MH370在气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平流层巡航高度时突然失踪,因此事件起因并未有统一的解释,导致各界都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猜测。
人为因素论
有人认为MH370的坠毁是由于飞行员操作失误或故意操作导致的。这种猜测包括飞行员自杀、劫机或出于其他动机等。其中,澳大利亚前任总理托尼·阿博特2022年在电台发表马航MH370客机是机长驾驶客机自杀的言论,但由于该说法会让马来西亚的形象蒙羞,因此政府一直否认该说法。航空专家杰夫·怀斯(Jeff Wise)2019年认为,MH370可能遭遇了劫机,劫机者可能用了一种“经典欺骗伎俩”来欺骗调查人员。声称劫机者可能利用SDU一直在发送错误的数据。据3F1通讯卫星反馈的信息显示,已经关闭的卫星数据单元(SDU)被重新打开过。英国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表示,根据在马达加斯加一名渔民家里发现了MH370的起落架门“耳轴门”判断,MH370的起落架是放下的,这表示飞行员可能故意将起落架放下,因为按照训练标准,水上迫降不能放下起落架。
机械故障论
有人猜测飞机系统出现故障,可能是由于机械故障、氧气故障或其他飞机系统故障导致等。其中,航空律师詹姆斯·希利-普拉特表示,2011年7月29日,埃及航空MS667在空中出现机械故障,氧气瓶爆炸导致飞机事故,MH370也可能因为氧气瓶爆炸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班机神秘失踪数月前,美国监管部门曾警告称,波音777系列飞机机身蒙皮存在“破裂和腐蚀”问题,可能导致空中解体和机舱急剧施压。美国联邦航空局要求对美国注册的数百架波音777系列飞机进行检查。MH370可能遭遇了类似情况。北欧航空公司的瑞典资深飞行员艾兰⋅林德贝格(Allan Lindberg)拥有30年飞行经验、飞行时长达1.7万小时,他认为,马航MH370客机飞行员的氧气瓶很有可能出了故障,因而导致客机出事。他更有可能是因为缺氧,没来得及呼救。
外部影响论
有人猜测MH370可能遭到了外部干扰,如导弹袭击、雷击或其他飞行中的外部影响事件等。其中,法国女记者佛罗伦萨(Florence de Changy)称马航应该是被导弹或者一种新型激光武器意外或故意击落。如果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被击落是故意的, 那么机上载有未经检查的非法货物,这可能就是导致其被击落的主要原因。她还称马航机组人员曾经和越南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紧急联系,称飞机正在坠毁。普罗透斯航空公司(Proteus Airlines)前老板马克·杜甘(Marc Dugain)认为,MH370被黑客侵入后,在印度洋上迪戈加西亚岛上的美军基地附近被击落。
赔偿工作
MH370失踪后不久,马航向乘客家属提供了特惠慰问金。在中国,向这些家庭提供了约 5,000 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31,000元)的“慰问金”,部分家属领取了这笔钱,但一些家属拒绝。另据报道,马来西亚籍亲属的“慰问金”约2,000美元。
2015年2月,马航已确定赔偿标准,每位遇难中国乘客将获得22.5万美元的赔偿,约合150万元人民币。作为对比,台湾复兴航空赔偿方案是每名遇难乘客295万人民币,接近于MH370的两倍。绝大多数家属表示无法接受。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无论航空承运人是否有过错,每位乘客的近亲都自动有权从航空公司的保险公司获得约17.5万美元的赔偿,但《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赔偿额不高,许多飞机事故的受害者寻求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高的赔偿。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飞机事故是因飞机质量或飞机部件的故障引起时,对飞机制造商或飞机部件的制造商提起产品责任的侵权之诉。历史上许多飞机事故中的受害者都在失事飞机制造商或飞机零部件生产商的所在地的美国提起产品责任之诉,获得高额赔偿。由于目前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客机失事原因不明,还无法在其他国家法院提起产品责任之诉。
部分中国乘客亲属已提起诉讼,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受理了诉讼,被告包括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有限公司、波音公司、罗尔斯-罗伊斯控股有限公司、安联保险集团五方,每个原告提出的赔偿数额不等,最多的是七千余万,最低的为一千余万。2017年11月20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首次开庭审理了案件。
2015年11月10日,马航商务营运总监邓利维在此间表示,希望失联乘客家属耐心等待,马航将确保家属获得赔偿。MH370失联事件已发生8个月,在飞机搜寻未果的情况下,马航所承诺的赔偿金家属也无法获得,引起家属的不满。对此,马航商务营运总监邓利维要求家属耐心等待,赔偿终究会发出。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航空公司需支付每名遇难乘客约18.3万美元的赔偿。邓利维表示,乘客家属可以通过法律行动,要求更高的赔偿。
2016年3月4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呼吁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乘客的家属在《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两年期限结束前,向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提出索赔。
开庭审理
马来西亚高等法庭
76名MH370航班乘客的家属于2016年3月向马航、马来西亚政府、马来西亚民航局及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对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提出诉讼。
2016年9月8日,马来西亚高等法庭判决马航提供MH370航班客机的相关文件给予76名乘客家属。这76名家属展开了航空史上最大宗的民事诉讼。马航首席代表律师沙兰吉星在庭外向媒体表示,高庭认为起诉人有权获得MH370客机的相关文件,以便他们进行针对政府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上诉。起诉人代表律师叶麦克表示,马航必须在10月20日过堂前交出参与调查的所有笔记、备忘录、调查报告等37个文件。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2023年11月27日,航空运输损害责任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了解,共有40多名乘客的家属提起了诉讼,案件将于11月27日至12月6日期间在北京朝阳法院分别开庭审理。乘客家属的代理律师介绍,这起案件的被告共有五个,分别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又称老马航,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有限公司又称新马航,波音公司,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英国罗罗公司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在诉讼请求上,40多名乘客的家属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要求通过案件审理查明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真相,二是赔偿问题。据了解,这次案件庭审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事件真相的查明。
家属通气会
2024年2月28日,马航MH370失联乘客中方家属代表姜辉表示,2024年3月8日是马航MH370事件发生十周年,马航部分失联乘客中方的家属自费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参与由马来西亚方面组织的家属通气会。马来西亚交通部长也会出席此次会议,马方会在会议后的同一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家属们称希望可以听到有关重启搜索的消息。
家属反应
2023年11月27日,马航乘客家属称:儿子的邮箱密码曾被修改,许多证据马航并未追究。2024年3月27日,马航失联乘客家属表示拒绝和解,害怕签后就再也没人找失联的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