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9号(Falcon 9)火箭是美国私营航天公司SpaceX研发和制造的可回收式中型运载火箭。
“猎鹰”9 系列火箭包括3种型号,分别是:“猎鹰”9-1.0、“猎鹰”9-1.1、“猎鹰”9-1.2(构型5),其中1.0与1.1已退役。猎鹰9号于2010年6月4日完成首次发射,于2015年12月21日完成首次回收。2021年9月15日,SpaceX利用和猎鹰9号火箭执行了首次纯商业载人太空飞行任务。2023年11月22日,SpaceX使用猎鹰9号发射23颗星链卫星。2024年4月8日,搭载有韩国军事侦察卫星的“猎鹰9”号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2025年2月18日,猎鹰9号火箭首次成功实现跨国回收。2月27日,搭载有月球着陆器“雅典娜”的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21时46分,“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将名为“Fram2”的私人载人航天任务送入地球极地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载人航天器环绕地球两极飞行。
猎鹰9号是第一枚完全于21世纪开发和设计的火箭、第一枚实现可控陆地和海上垂直着陆回收的火箭、第一枚实现多次重复使用的火箭,也是首度由私人企业承包国家探索太空的发射火箭,其低成本、多发并联、多次使用、垂直回收的设计思路深刻地影响了商业航天时代的火箭的设计。
发展沿革
发展背景
千禧年以前,美国航天界一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NASA的经费支持虽然在逐年上升,但占财政预算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考虑到成本因素,NASA选择了与商业公司合作,以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并提高效率。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创建了SpaceX,旨在通过采用创新的技术和流程,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并提高其可靠性。SpaceX通过采用可回收火箭技术、自主导航系统等创新技术,以及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等手段,旨在实现太空探索的高效、经济和安全。
发展历程
发展初期
2002年,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正式创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SpaceX专注于开发生产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运载火箭。
(SpaceX)SpaceX火箭的研发并不顺利。2006年3月24日,SpaceX的猎鹰1号火箭首次发射失败,2007年3月20日,第二枚火箭也没能顺利进入轨道,2008年8月2日在第三次火箭发射期间,搭载着三颗NASA卫星的火箭爆炸了,猎鹰一号三次试发射全部失败。同年9月28日,SpaceX开始了第四次发射,此次终于成功。SpaceX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火箭发射入轨的私营商业航天公司,同年还获得(NASA)正式合同。
猎鹰1号发射成功之后,SpaceX就开始升级,将原本仅有1台梅林(Merlin)发动机的猎鹰1号升级为由9台梅林发动机组成的猎鹰9号。2010年6月4日,猎鹰9号完成首次发射,2011年SpaceX又拿到了追加至3.96亿美元投资,用于研发猎鹰9号和龙飞船。
发展方向
根据惯例,火箭发射升空后,第一级推进器就会被废弃,马斯克认为这是火箭发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若能将其回收将有效降低成本。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SpaceX陆续做了8次火箭回收试验,但遗憾都以失败告终。
回收技术成功
2014年10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研制的“”火箭由发射台点火后飞到744米的空中,然后又垂直降落回发射台。指出,“草蜢”的试验是研发垂直起降、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一步”。之后,SpaceX开发出“猎鹰9”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版本,并在2014年9月底的一次发射中,成功回收“猎鹰9”的部分一级火箭。
2015年12月21日,“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是以自动垂直降落、借助可变推力发动机在陆地软着陆的方式实现回收,在回收应用技术上突破了很多难题,这也是人类发射火箭历史上的第一次助推器回收,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陆地回收技术成功实现后,SpaceX尝试海上回收试验。2016年4月9日,“猎鹰9”搭载龙飞船顺利升空,一级火箭助推器分离之后,再次尝试难度极高的海上回收任务。在此前多次尝试失败后,一级火箭稳稳降落于名为“我依然爱你”的海上平台,完成历史性突破。
2018年10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枚“猎鹰9”火箭成功将一颗地球观测卫星送入太空,并首次在美国成功实现火箭第一级的陆地回收。2021年6月30日,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拼车发射”任务,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将88颗微型卫星送入轨道,并实现了当年首次助推器陆地回收。
2025年2月18日,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近8分钟后,其一级助推器降落在巴哈马海岸的无人回收船上,该火箭首次成功实现跨国回收。3月15日,SpaceX 猎鹰9号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执行“运输者 13 号”(Transporter 13)拼车任务,成功将74个航天器送入轨道。火箭一级助推器按计划在发射后7.5分钟返回地球,该枚一级助推器B1081完成第13次回收,系SpaceX 猎鹰9号总计第400次火箭回收,同时还延续了2021年1月“运输者1号”任务之后的“单箭最多载荷”发射纪录。
回收失败经历
2015年1月6日,SpaceX研制的“猎鹰9”运载火箭原本计划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但在倒计时进入1分钟时,由于故障原因发射任务被紧急中止。经过修正后,“猎鹰9”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改为2015年1月10日,发射地点不变,但火箭海上回收尝试以失败告终,火箭在海上浮动平台硬着陆并损毁。同年6月28日,SpaceX发射一枚猎鹰9号火箭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火箭升空2分半钟后突然爆炸解体,携带约2500公斤补给的货舱也被炸毁,原本计划的火箭回收着陆试验也未能进行。
2016年1月17日,SpaceX成功发射了搭载一颗海洋观测卫星的“猎鹰9”火箭,然而遗憾的是,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2018年7月25日,“猎鹰9”火箭成功把美国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计划的第七批10颗卫星发射至目标轨道,火箭第一级虽实现海上回收,但整流罩回收再次失败。2021年2月15日,第19批60颗“星链”卫星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并成功部署,但一级火箭的着陆回收过程出现了罕见的技术故障,导致火箭未能成功返回地球并最终坠毁。
发射任务
货物补给
载人航天
组网星链
其他任务
设计思路
回收利用
猎鹰9号的回收利用设计思路主要是基于其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已经成为现代太空探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猎鹰9号的回收利用主要涉及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火箭发射后,将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开,然后让第一级返回地球并着陆。第二阶段是当火箭需要再次发射时,重复使用已经成功返回和着陆的第一级,以减少新火箭的制造和发射成本。SpaceX对鹰9号火箭的的顶端和外层采用航天常用的超强度铝锂合金材料制造,并在后盖上面盖了特制的挡热板,用以保护“猎鹰9”第一级和第二级在重再入地球大气层时免遭损坏,这样便可以回收再利用。
垂直着陆
猎鹰9号火箭的垂直着陆技术是它的一大特点,这项技术使得火箭在发射后能够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为火箭的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猎鹰9号火箭的垂直着陆技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火箭型号
“猎鹰”9 系列火箭包括3种型号,分别是:“猎鹰”9-1.0、“猎鹰”9-1.1、“猎鹰”9-1.2,其中1.0与1.1已退役。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价格和载荷
2023年新发布了猎鹰9号和重型猎鹰的报价及其最大有效载荷,如表格所示:
参考资料
发射记录
社会意义
猎鹰9号火箭的成功具有四大社会意义:
4.支持可持续发展:猎鹰九号火箭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性原则,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可重复使用的部件、减少燃料消耗等。这种做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环境和资源。
世界纪录
2021年1月2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使用“猎鹰-9”运载火箭进行了一次一箭143星发射,刷新之前由印度保持的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
2021年3月14日,SpaceX的一枚九手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升空,成功将第22批60颗星链卫星送上太空,再次刷新人类火箭复用纪录。
2024年7月12日北京时间10:35,SpaceX 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 SLC-4E将猎鹰9号Block.5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由于本次发射任务的失败宣告猎鹰9号连续325次发射成功纪录从此中断。
2025年3月15日北京时间14:43,SpaceX 猎鹰9号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成功将 74 个航天器送入轨道。该枚一级助推器B1081完成第13次回收,系SpaceX 猎鹰9号总计第400次火箭回收。延续了2021年1月“运输者1号”任务之后的“单箭最多载荷”发射纪录。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3月31日21时46分,“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将名为“Fram2”的私人载人航天任务送入地球极地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载人航天器环绕地球两极飞行。
相关事件
爆炸
2016年9月1日,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点火测试引擎期间突然发生猛烈爆炸,令搭载的价值2亿美元以色列通讯卫星Amos-6焚毁。事件虽未造成伤亡,但势令SpaceX火箭发展计划受挫,并重创以色列卫星通讯业。
侧翻
2024年2月15日,美国私营企业“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于22日18时23分(北京时间23日7时23分)在月球着陆,着陆时发生侧翻。“直觉机器”公司23日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奥德修斯”目前“存活良好”,其遥测仪器和太阳能充电板运行正常。
暂停发射任务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7月11日,SpaceX的“猎鹰9”火箭在执行“星链”发射任务时,二级发动机发生罕见故障,导致20颗“星链”卫星被部署到“比计划低得多”的轨道上,它们面临着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的风险。当地时间12日,美国联邦航空局发表声明称,暂停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发射任务,并要求该公司调查11日晚任务期间火箭出现故障的原因。7月13日,对此马斯克回应,在太空重新点燃发动机的尝试“出于未知的原因”,导致了发动机爆炸。马斯克还称,SpaceX正在更新星链卫星的软件,以迫使其机载推进器比平时更用力地发射,以避免炽热的大气层再入。同时他还指出:与《星际迷航》的情节不同,这可能行不通,但值得一试。9月30日,美国联邦航空局叫停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型主力运载火箭发射活动,原因是一枚“猎鹰9”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时出现故障,二级火箭没有落到目标区域。这是三个月来“猎鹰9”第三次停飞。10月6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表示,SpaceX(SpaceX)“猎鹰9”型主力运载火箭可以复飞,执行计划于周一从佛罗里达州发射欧洲航天局“赫拉”(Hera)航天器的任务。
火箭碎片坠落波兰
2025年2月19日,波兰西部村庄科莫尔尼基男子亚当·博鲁茨基当天上午10时左右在自家仓库后发现一块汽油桶大小、被烧得漆黑的火箭碎片,仓库院子里的灯似乎被这位“不速之客”砸坏,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博鲁茨基报告了警方,后者与波兰航天局一起调查后确认,“不速之客”来自SpaceX2月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猎鹰9”火箭。警方说,在另外一个村庄附近的森林里也发现了一块类似碎片。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称,“猎鹰9”火箭原本应在控制下重新进入大气层并掉落在太平洋,但是因为发动机故障,“数周来,我们一直看着它绕地球运行,预计它会不受控制地重新进入太空。”麦克道尔称,碎片以每小时1.7万英里(1英里约合1.61公里)的速度掠过英国,然后掠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部分地区,最后以每小时数百英里的速度坠向东欧。他推测还有部分碎片落入乌克兰西部。麦克道尔还称,这是近期第四次发生“猎鹰”型火箭发动机出现故障引发担忧的事件,“这种情况似乎正在变得更加常见”。在丹麦、瑞典、英国,有人于2月19日看到火箭碎片重新进入大气层过程中燃烧并划破夜空的景象。
送上太空的骨灰样本散落在太平洋
2025年6月,媒体称SpaceX猎鹰9号火箭曾送骨灰样本上太空,但飞船降落失控,150份骨灰全扬在了太平洋。负责承包“太空骨灰游”的美国航天企业CelestisCelestis在声明中表示他们使用的是德国初创公司开发的新型飞船Nyx,虽然Nyx顺利入轨,但是降落伞系统在回到地球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内部装载的骨灰和脱氧核糖核酸散落在太平洋。Celestis表示虽然太空舱无法回收,但是公司团队会与客户家属挨个联系,讨论可能的后续措施。
相关评价
“猎鹰9号”之所以备受外界关注,不仅在于它将执行的对国际空间站进行第5次货运补给的任务,还在于发射将验证该公司测试已久的自主降落技术。(中国军网 评)
在运载能力方面,与“猎鹰1”相比,“猎鹰9”运载能力要强得多,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煤油液态氧”推进剂较“偏二甲甲肼-四氧化二氮”推进剂的先天优势,“猎鹰9”有两次启动能力,推力调节范围很大。尽管煤油-液氧推进剂加上燃气发生器循环在排气速度上存在不足,但通过大幅提高喷管的膨胀比,SpaceX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低廉的成本获得了可以接受的真空比冲。(中国网 评)
以“猎鹰9”火箭为代表的低成本火箭运载技术是推动全球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星链”计划则掀起了星座计划和商业卫星市场发展的热潮。多国卫星需求、发射数量都在显著增长,卫星生产也正在从单一的“定制化”逐渐发展出“工业化”生产模式。(新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