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男,1964年出生,安徽岳西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
1981年,储朝晖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确立“以教育为职业、以研究为生命、将教育办得更好”的人生目标。1983年开始教育与社会田野调查。1985年分配至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专职从事研究工作,依据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导农科教结合,1988年国务院发文在全国推广。1988年参加安徽教育学院举办的首届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班。2001年起,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曾先后在教育部人事司、办公厅、规划司从事调查与专题研究工作。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教育学博士学位。2013年8月,当选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2015年11月,当选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谊会主席。次年,储朝晖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年,担任《教育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
储朝晖先后发表论文180余篇,评论2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14册及《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30册分别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和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储朝晖1964年出生于安徽岳西县,1981年,储朝晖考入徽州师专物理系,同年冬开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兴趣。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确立“以教育为职业、以研究为生命、将教育办得更好”的人生目标。1983年开始教育与社会田野调查。
1983年初,储朝晖对屯溪区周边的近二十家工厂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工人文化低的问题突出。这一年暑假他组织同学去办了两处工人文化补习班。次年年,储朝晖发起成立徽州师专教育科学研究协会,与一些志趣相投的同学自发组织起来,定时在一起讨论教育教学问题,开展7个县的教育与社会调查。1984年暑假他走遍太平、黟县、石台县的每个公社,并写出调查报告。1985年毕业于徽州师范专科学院物理系(现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1985年,储朝晖毕业后分配至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专职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学高级教师、歙县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副会长、县政协九、十届委员、《陶行知全集》11-12卷编委。储朝晖运用陶行知思想结合在徽州等地的实验,提出农科教结合。1988年,时任农业部长何康到徽州考察后认为很有价值,打报告给国务院在全国推广,国务院及各省相继成立农科教统筹办公室推行农科教统筹,取得显著成效。同年,储朝晖参加安徽教育学院举办的首届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班。1988年11月,储朝晖第一次就教育问题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访。
工作经历
1995年,储朝晖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原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专业。2001年,他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毕业教育学博士学位。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后,储朝晖先后在教育部人事司、办公厅、发展规划司从事调查与专题研究工作。2005年3月,储朝晖借调到教育部人事司从事调查与专题研究工作,同年10月,回中央教科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工作。
2010年,储朝晖受聘延安大学兼职教授。同年被《时代周报》组织的两岸四地媒体人评选为“2010年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中的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储朝晖被网易评选为年度教育意见领袖。2013年8月,在恢复重建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社员代表会上,储朝晖当选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2014年,储朝晖先后应邀赴哥伦比亚大学参加郭秉文研讨会、赴多哈参加世界教育创新大会。
2015年11月15日,全国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谊会在北京成立,储朝晖当选主席。同年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次年,储朝晖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年,担任《教育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同年7月,当选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9年,他的论文《杜威与陶行知:走出“投射效应”》,发表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年第2期。2020年,《中国高中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启示》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2期发表。2021年,他的论文《我从事陶行知研究40年的回眸与感悟》在《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年第3期刊发。2022年,他先后发表了《集成人学教育论纲》《教育创造未来共享的幸福》等论文。
2023年9月23日,储朝晖出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做作主题报告。
主要成就
截至2024年2月,储朝晖先后发表论文180余篇,评论2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获第五届教育成果三等奖、入选国家社科外译项目)《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获第一届山西出版优秀图书奖)《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签约外译)等20余本计500万字。主编《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14册及《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30册(分别获2012年度、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别获第四届的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和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领域
储朝晖的研究领域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制度、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活动
2023年3月24—27日,储朝晖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新时代研学旅行论坛,并作主题演讲。储朝晖认为,新课标要求各学科需设置10%的实践课程,课本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新课标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开展研学旅行的空间。
2023年9月23日,储朝晖出席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做作《家庭教育本科设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主题报告。他提出家庭教育适合领域集成式研究,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使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技能,以现实问题为根本,以问题讨论和辩论式教学为方法。
社会任职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参考:
以上参考:
主编著作
主要论文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陶先生,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储朝晖的外号。他深入基层做教育调查,足迹遍及中国的所有省区,成为最权威的陶行知研究专家和陶行知教育理念最忠实的传承人。——光明网《教育家》 评
在求索的路上,储朝晖不断有新的进展与收获,不断遇到新的情境与挑战,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与希望,却一直感到未能如愿彻底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于是不断依据实际调整目标,不疾不缓也不息地为把教育办得更好而不懈前行。——合肥师范学院 评
储朝晖以陶行知为做人做事的榜样,积极参与教育改进实践。——教育家杂志社评
相关事件
2024年全国高校开学第一周,土木工程专业登上热搜。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后是清华大学辟谣停招土木工程专业,将其合并为大类专业招生。曾经炙手可热的土木工程,近年来正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天坑”专业:以前“分高者进”,而今招生爆冷,以前家长眼中的“香饽饽”变成“提桶跑路”的尴尬。土木工程专业的巨大反差,也折射出高校专业撤立的囧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专业设置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学生在优势潜能不明的情况下就进入某个专业学习,不符合人的成长发展程序与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是变化的,进校时的计划往往跟不上毕业时的变化;加上专业划分太细,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覆盖面过窄,就业适应性降低,还在一定程度上将人工具化了。储朝晖表示,当今世界不少主流高校在学生入学时不设置专业,采用规范的选课制与学分制,让学生自行找到感兴趣的方向,事实上将就学与就业的选择权留给了学生自己,从而大大减少了所学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