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国献,男,1954年10月出生,中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骨科专家,国际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学会首任秘书长,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
1969年12月至1983年4月,裴国献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6医院医师。同年5月,裴国献加入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创伤外科中心,并从事医师三年。1986年6月,裴国献前往解放军第153医院全军显微外科中心,担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1997年8月,裴国献开始担任南方医科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2008年8月至2019年10月,裴国献任空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院长、所长。2019年11月,裴国献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担任院长兼讲席教授。2024年1月,裴国献不再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
裴国献从事再生骨科研究、3D打印骨科、智能与数字骨科研究领域,是中国显微骨科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主要领军人之一和数字骨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裴国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0)、二等奖1项(200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军队一等奖3项和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主编专著22部。裴国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5 篇,其中SCI论文102篇。裴国献主持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23项,获发明专利17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裴国献于1954年10月出生,中国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人。裴国献年少参军,曾是连队卫生员。
工作经历
1969年12月,裴国献作为医师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6医院,并一直工作至1983年4月。同年5月,裴国献转入解放军第89医院的全军创伤外科中心,并担任了3年医师。1986年6月,裴国献调到解放军第153医院全军显微外科中心。1994年,裴国献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1996年起,裴国献带领团队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围绕骨种子细胞筛选和扩增、神经血管与骨的同步构建技术及分子机制、临床转化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1997年8月起,裴国献任南方医科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
1999年,裴国献在亚洲率先开展了第1、2例(国际第3、4例)异体手移植术,其较好的HLA配型、创新性的组织重建技术获得国际同行首肯,相关研究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十大新闻”。同年5月,裴国献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大会上作了报告,《华盛顿邮报》等中国国外诸多媒体对其进行了专访。2002年4月,裴国献和攻关团队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于大型动物体内构建成功带血管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并以此修复缺损的羊胫骨获得成功。同年,裴国献当选国际手与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学会秘书长,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威斯康星学院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2005年,裴国献以第一完成人凭借《热带地区肢体火器伤基础与救治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次年,裴国献提出了“数字骨科学”的概念,在国际上开拓了新兴交叉学科“数字骨科学”。2008年8月起,裴国献开始担任空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院长、所长。2015年8月3日,裴国献团队实施世界首例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技术,为一名患者实施右胫骨骨缺损组织工程再生骨移植修复术,成功修复长达12CM的大段骨缺损。同年,裴国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4月14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在南宁市成立,裴国献当选为主任委员。
2019年11月,裴国献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担任院长兼讲席教授。2021年11月,裴国献领衔完成的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次年6月,裴国献被授予“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2023年,裴国献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同年8月,裴国献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24年1月,裴国献不再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
研究领域
裴国献从事再生骨科研究、3D打印骨科、智能与数字骨科研究领域。
临床技能
主要成果
综述
裴国献首创下肢严重创伤避免截肢的“双桥式皮瓣移植”修复新技术;开创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成功开展了亚洲第1、2例(世界第3、4例)异体手移植术;创建了中国严重肢体创伤救治理念与新技术体系,解决了极重度肢体创伤保肢的重大技术难题;在国际上最先开展大段骨缺损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研究,被评为骨科权威杂志JBJS(美国版)2010年“骨科学最新研究进展”予以专题介绍;率先在亚洲成功开展异体肢体移植,“代表了当今世界同类手术最高水平,是世界肢体缺失重建领域里一个里程碑”,入选2000年度“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十大新闻”;作为重大创新其多项理论和新技术体系被写入国际教科书和国际专著。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
学术会议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注: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主要论著
主编
注:仅收录部分
主译
注:仅收录部分
参编
社会任职
注: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由于长期弯腰勾头,裴国献患上了颈椎病,发作起来头晕恶心,而左手长时间捏着肉眼根本看不见的针不停地缝合,手部肌肉萎缩严重、常年麻木。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注:仅收录部分
科研荣誉
注:仅收录部分
相关评价
40个春秋岁月,裴国献执着探索,在国际显微外科学领域打出了一张中国名片。(光明网 评)
裴国献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是中国该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骨科专家,为中国异体肢体移植和数字骨科学的开拓者与领军人。(新浪科技 评)
裴国献是中国著名创伤骨科专家,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50余年,在严重肢体创伤救治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理论和技术成果,具有很深的临床造诣与重要学术影响力,是中国数字骨科学学科的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军人。(南方都市报 评)
裴国献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中国显微骨科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主要领军人之一和数字骨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南方科技大学 评)
裴国献从医从教50多年,在创伤骨科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与重要学术影响,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亚洲首例、中国国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他除了在严重创伤性骨缺损救治修复这一骨科领域国际性难题建立救治新体系做出创新性成果,还开创了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第一人”。(南方科技大学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