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Beijing Tiant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天坛生物”,股票代码:600161.SH),成立于1998年6月8日,是一家以从事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为16.48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付道兴。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疫苗、血液制剂、诊断用品等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前身为1919年成立的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1998年6月16日,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和2017年,该公司经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血液制品专业化运营公司。
2006年至2008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获得“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奖项,并于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股东回报百强”等奖项。2019年,该公司获得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研究先进单位等称号。
2024年3月,“山西省19岁男子8个月卖血浆16次后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关注。3月19日,涉事男子父亲赵志杰表示,2023年5月至12月期间,去世男子赵伟在忻州血浆站(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被抽血浆16次,最短记录间隔天数仅12天。3月20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最短献浆间隔天数为12天为不实信息,忻州血浆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少于14天。
发展历程
1997年6月,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经卫生部以卫计发(1997)第214号文批准,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独家发起成立,后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字(1998)111号和(1998)112号文批准,于1998年5月公开发行社会公众股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2000万股。
1998年6月8日,公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登记成立。同年6月16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三级子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生物制药。
1999年,公司以1998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2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共计增加股本7200万股,送股和转增股本后的总股本为19200万股。
2006年5月9日,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向2006年5月19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执行3285万股对价安排,股改后总股本保持不变。次年2月14日,公司将原控股股东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持有本公司的18315万股国有法人股权全部划转给中国生物制药。
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中生股份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联合重组。次年10月,公司完成对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定向发行股份收购,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为51546.68万股。
2010年和2017年,公司经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血液制品专业化运营公司。
2017年和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药集团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天坛生物所属重点企业国药集团上海血制整体搬迁至滇中新区,建设云南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及配套单采血浆站项目。期间,该项目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历时三年时间建成云南省首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血液制品智慧工厂——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血制智慧工厂。
组织治理
管理团队
截至2024年3月21日
主要股东
截至2024年3月21日
对外投资
截至2024年3月21日
分支机构
截至2024年3月21日
公司业务
经营范围
制造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 );设备租赁;出租办公用房;土地使用权的租赁;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主营产品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血液制剂、诊断用品等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辖成都蓉生、兰州血制、上海血制、武汉血制、贵州血制、西安血制等6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主营产品包括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风疹活疫苗、骨髓灰质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麻风病二联疫苗(MR)、各种诊断试剂等20多个品种,占有中国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天坛生物全部生产车间已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GMP认证,主要生产车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的h1N1流感疫苗还获得国家收储。
截至2024年3月21日,天坛生物在中国16个省、自治区拥有单采血浆站(含分站)102家,其中营业单采血浆站(含分站)70家,筹建单采血浆站32家。天坛生物还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72个产品生产文号。
科研项目
2020年2月13日,天坛生物所属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生物”)宣布,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新冠的特免血浆,首期在湖北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该新冠特免血浆项目名称为“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血浆和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备”项目,由中国生物承担。截至2020年2月初,天坛生物生产的“静丙”等产品已进入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
公司业绩
2023年10月25日,天坛生物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22亿元,同比增长38.09%;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47.69%。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3.31亿元,同比增长30.23%;归母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增长48.49%。
2024年1月11日,天坛生物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1.82亿元,同比增长21.59%;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25.23%,主要由于2023年度产品销量增加带来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公司文化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公司事件
2024年3月,“山西省19岁男子8个月卖血浆16次后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关注。3月19日,涉事男子父亲赵志杰表示,2023年5月至12月期间,去世男子赵伟在忻州血浆站(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被抽血浆16次,最短记录间隔天数仅12天。3月20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最短献浆间隔天数为12天为不实信息,忻州血浆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少于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