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天,1966年7月生于上海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亲领“方法论创作与表演”方向的工作 。1985年,组建“再见”创作组和“太阳同伴”城市民俗音乐演唱组,为上海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在“太阳同伴”时期,张广天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并积极参加演艺活动。1990年初,移居北京,从事唱片制作、影视戏剧音乐创作和文学戏剧创作 ,出版有唱片《杨柳枝》 ,诗集《板歌》 《雨师的妹妹》 ,小说《南荣家的越》《既生魄》等 ,公演戏剧作品有《切·格瓦拉》《圣人孔子》《全本昆曲《红楼梦》》等 ;作品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 和戛纳电影节奖
演艺经历
张广天的演艺生涯始于上海市,他在那里组建了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之一。1990年初,他移居北京,开始了他的音乐和戏剧创作生涯。2000年,他导演的《切·格瓦拉:阿根廷》成为知识界、思想界的风标。2002年,他与广州话剧团合作编导《圣人孔子》,该剧犀利地批评了民族主义“假左派”的观点,遭到非议并被禁演,但后来在维也纳中国艺术节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成为首部影响西方世界的中国话剧。2006年,他导演的新剧《圆明园》关注环境问题,剧场中动用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演出。2007年,他的剧作《红楼梦》强调用梦和醒的关系激活演出,剧末曹雪芹的故事设计意味深长,但遭到主流系统的打击。2009年,他在首尔Arko剧场演出《哈姆雷特危机》,并在哥本哈根上演用英语写作的剧本The Pills By Kierkegaard(基尔凯廓尔药丸),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高度评价。2011年,他执导的电影《露》上映。2018年,张广天出版了《既生魄》和《南荣家的越》。2024年6月18日,张广天自编自导自演现场作品之《你》在广州南湖南艺术家夏宫乐剧场首演。
张广天在音乐和戏剧创作之外,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涉及汉藏音乐体系、工业化时代的民俗音乐、现代唱片工业、样板戏和人民戏剧美学等多个领域。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包括与洪启等歌手的合作,以及出版《工业化时代的诗与歌》专辑,都显示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他的自传《我的无产阶级生活》和新书《人类的当务之急》展现了他对个人主义理想之路的追求。2010年代,他出版了数张专辑,如《杨柳枝》,并用吴语汤溪话创作了《Lele-meng》(《老老嬷》)一歌。他还指导了武玮、李晓珞等人的实验音乐创作,并于2019年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张广天的戏剧艺术,是继八十年代先锋潮流后的更激进的艺术实践,他的“材料戏剧”理念要求拓宽文本、行为者和空间三大要素对戏剧的束缚,主张多种新元素深入观演关系中。
创作经历
在创作之外,张广天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包括几个方面:汉藏音乐体系、工业化时代的民俗音乐、现代唱片工业、样板戏、人民戏剧美学。2005年创作“理想主义三部曲”,由三个独立的剧目组成,分别是《左岸》、《切·格瓦拉》、《圣人孔子》。曾出版自传《我的无产阶级生活》,出版新书《人类的当务之急》。“我冷漠得很,也复杂得很,但和想占便宜的懒人交往却不得不嬉皮笑脸,为了杀伤敌手有时也笑里藏刀;我纯粹,绝不单纯;我搞阳谋,绝不搞阴谋,尽管预先通知过你了,但你依然按惯例很难推算出我的招数;我天天在变,天天不变,你想依靠收集我过去的情报来论断我,是你致命的错误。”
在自己的新书里,张广天率先摆出了这样一副“我很可怕,别来惹我”的架势,经历了从话剧《切·格瓦拉》、《圣人孔子》到《左岸》“理想主义三部曲”系列的艰难探索之后,“新左派”、“先疯导演”张广天在新的一年,抛出了一本叫做《人类的当务之急》的新书,继续谈他的理想:他算不上什么“新左派”。他一直倾心追求和打拼的,是一条个人主义的理想之路,他追求个人价值的极端比起自由主义们来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4年,出版学术著作《手珠记》,提出”心学为体,诸学为用“的观点,以”心性习德“为脉络,梳理打通东西方精神文化的症结,破除了宗教与非宗教信仰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