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巴加湾市(马来语:Bandar Seri Begawan,英语:Bandar Seri Begawan,爪夷文:بندر سري بڬاوان),原称为文莱市,简称为BSB,是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位于婆罗洲,的西南岸,属于摩拉区(Muara),境域面积为100.36平方千米,是文莱最大的城市,名义上也是文莱唯一的城市。截止2023年,斯里巴加湾市人口约为24万人,多数居民为马来族,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为主要的第二语言。
斯里巴加湾地处文莱西部,整体地形呈丘陵低地,部分临海地区呈平原地形,由于靠近赤道,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白天炎热,夜晚凉爽,没有旱季。8世纪时,现斯里巴加湾市境内开始出现人类定居点。14至15世纪,文莱镇成为了地区的中心。15至17世纪,文莱镇成为了文莱达鲁萨兰国的重要停靠港。1920年,文莱国家政府宣布文莱镇为国家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文莱镇被日军占领,后续又被盟军占领。1970年,城市名称从文莱镇更名为斯里巴加湾市。1984年2月23日,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独立庆典。独立以后,市政府大力巩固统治且重点扶持经济。2007年城市进行大规模扩建,境域面积增至100.36平方千米。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达鲁萨兰国的文化教育、政治、商业中心,支柱产业为石油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此外,市内有著名的伊斯兰建筑苏丹奥马尔·阿里·赛义夫丁清真寺(Sultan Omar Ali Saifuddien Mosque)和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伊斯兰名人堂(马来语:Balai Khazanah Islam Sultan Haji Hassanal Bolkiah),境内特色建筑群甘榜阿耶尔(Kampong Ayer)水村是文莱的历史核心,还享有东南亚“威尼斯水城”的美称。
名称由来
1970年以前,斯里巴加湾市被称为文莱镇(Brunei Town),得名于流经城市的文莱河(马来语:Sungai Brunei)。
1970年10月5日,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Sultan Haji Hassanal Bolkiah Mu'izzaddin Waddaulah)将文莱镇重新命名,改称为现在的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意为“尊敬的领袖”,以纪念奥马尔·阿里·赛福丁三世苏丹(Sultan Omar Ali Saifuddien III),他带领着文莱走向独立。"Begawan" 这个词被用来指已经退位的文莱君主,最初来源于梵语中的“god”(भगवान bhagavān)。此外,Seri Begawan在梵语中意为"尊敬的赐福者";"Bandar"源自波斯语,最初的意思是"港口"、"港口"或"避风港",马来语中,"bandar"意为"城镇"或"城市"。
历史沿革
探索时期
早期历史记载,十四位探索寻求新居住地的人在文莱河附近发现了一处宜居地。该地区山峦起伏、水源充足,有富裕的鱼类供应,邻近该国目前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这个地区最初只是一片沼泽地,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马来族来这里定居,便形成了几十个水上村落。这也成为了斯里巴加湾市最初的开端。阿旺·阿拉克·贝塔塔尔(Awang Alak Betatar)是十四人之一,之后他成为了第一位苏丹,并在敬拜伊斯兰教教时以苏丹·穆罕默德·沙阿(Sultan 穆罕默德 Shah)为名。
初步建设时期
公元7世纪,马来人的渔港和贸易中心出现在斯里巴加湾港附近。公元八世纪,第一个定居点出现在文莱河的东岸,类似于现在的斯里巴加湾市的甘榜阿耶尔水村(Kampong Ayer),且该定居点靠近文莱博物馆的现址。14世纪至15世纪,文莱镇(Brunei Town)成为了地区中心。16世纪,文莱镇开始以手工业闻名于世。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苏丹国衰落。19世纪中叶,苏丹国被限制在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的一小块地区。此时大量的居民离开,有些人则搬到了内陆。
初步发展时期
从1888年直到1984年独立之前,文莱是英国的保护国。1906年,斯里巴加湾市开始发展。当时的英国殖民管理者鼓励人们在海湾西岸的填海土地上定居。1909年,在位的苏丹在西岸修建了一座新宫殿,中国商人也来到了文莱镇。1920年,政府大楼和主要的清真寺沿着西海岸建立起来。同年,政府宣布文莱镇为文莱的首都。现在的斯里巴加湾市可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两个部分,旧城区是“水上乡村”,依文莱河两岸而建。
二战时期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文莱镇被日本军队占领。在此期间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繁荣也几乎结束。1945年文莱镇又被盟军重新占领。因此,该地区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文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1945年底,随着法律和秩序的恢复以及学校的重新开放,英国人开始重建在婆罗洲的大部分财产。1950年至1960年,石油开始改变斯里巴加湾市。1970年,城市名称从文莱镇更名为斯里巴加湾市。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斯里巴加湾市建造出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并开发了一个中央商务区。
现代化时期
1985年,斯里巴加湾市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并于2007年8月1日开始扩建,扩建前斯里巴加湾市面积为12.87平方千米,扩建后为100.36平方千米。斯里巴加湾市现已成为行政、商业及旅游中心。旅游景点包括文莱博物馆、马来科技博物馆和甘榜艾阿耶尔水村等。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斯里巴加湾市位于临近南海的婆罗洲上,文莱湾的西南岸,距文莱河入海口14.48千米,境域面积为100.36平方千米,地理中心点为东经114°55′,北纬4°52′,地处UTC+8时区。
气候
斯里巴加湾市靠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白天炎热,夜晚凉爽,没有旱季。斯里巴加湾市1月份平均气温为26.7℃,7月份平均气温为27.8℃。全年相对湿度为82%,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最潮湿,降雨多集中在1月和12月,年均降水量为3275毫米。斯里巴加湾市气候受赤道季风影响,每年12月至3月盛行东北季风,6月至10月盛行东南季风。
地质地层
斯里巴加湾属于向北倾斜的贝拉卡斯拗陷(Berakas 向斜),褶皱的右部分呈东北至西南趋势,长约29千米,左部份呈北至南趋势,长约13千米,大部分露头由砂岩和页岩交替层组成,没有变形。浅海生物化石(如瓣鳃纲、腹足类动物和蛇形穴居虫)属于美里组,沉积层的倾斜程度从5°到80°不等。贝拉卡斯拗陷的倾斜量和方向为偏离正北方向,大约朝东,与北方呈16°的夹角。褶皱的不同倾斜方向与褶皱序列的不对称折叠几何形状一致,与文莱地区地质断层森古隆(Sengkurong)有关,该断层切过褶皱,运动路径位于贝拉卡斯拗陷的下方。
地形地貌
斯里巴加湾市整体地处文莱西部地区的丘陵低地,该市部分临海地区位于沿海平原。斯里巴加湾市地处河流沿岸和沿海洪泛区,土壤为更加肥沃的冲积土壤,这些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潜力。
水文水利
文莱河(马来语:Sungai Brunei)是流经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河流。斯里巴加湾市坐落在文莱河的河口附近,文莱河通过斯里巴加湾市境内的文莱湾进入南海。文莱河有三个主要支流,分别为热兰氏河(马来语:Sungai Kedayan)、达姆安河(马来语:Sungai Damuan)和伊芒河(马来语:Sungai Imang),每条支流都在斯里班加湾市的不同位置汇入文莱河。伊芒河及其支流构成了文莱河的源头;热兰氏河周围拥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斯里巴加湾口汇入主流;达姆安河在热兰氏河上游约3千米的地方汇入主流。
斯里巴加湾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水利设施,田埂和水沟残缺,许多地方不能灌溉排放。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斯里巴加湾市的矿产资源包含石油、天然气。1929年,斯里巴加湾市首次发现石油资源。斯里巴加湾市的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亚洲国家。石油产量在70年代后期达到顶峰,随后政府为了节省石油储量而减少对石油的开采。除石油以外,斯里巴加湾市其他矿产资源较少。2012年时,斯里巴加湾市政府确立了石油及天然气领域延续高增长计划,并决定推行石油增产政策,从而加快斯里巴加湾市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还加快实施了斯里巴加湾市陆地及海上的一系列石油及天然气探勘计划,开发新的油区。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斯里巴加湾市附近的雨林和植被为种类繁多的动物提供了生态环境,境内动物包括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乌叶猴(乌叶猴属 auratus)、豚尾猕猴(Macaca nemestrina)、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水鹿(Rusa unicolor)、长臂猿属、鳞甲目、蝙蝠和许多其他哺乳动物。其中,最有名的动物为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主要生活在文莱河沿岸的红树林及其他森林中。斯里巴加湾市还拥有很多有名的鸟类——大眼斑雉(Argusianus argus)和犀鸟科(Bucerotidae),大型网纹蟒也栖息在境内的沼泽和林地中。
植物
斯里巴加湾市邻近文莱河的地区有大片红树林,拥有壮观的动植物群且提供林产品并维持渔业,以及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并通过过滤掉营养物质和沉积物来改善水质。
海滩型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在斯里巴加湾市的所在区——摩拉区(Muara)和都东(Tutong)区之间的海岸线上看到,再往西延伸到马来奕县(Kuala Belait)。海滩型森林是一种沿海森林生态系统,由许多树木组成,其中木麻黄(木麻黄属 equisetifolia)、黄槿(木槿属 tiliaceus)、山榄(Pouteria obovata)和滨玉蕊(Barringtonia asiatica)是优势树种,这些树种通常分布在拥有沙质土壤的涨潮线上。
自然保护区
文莱将森林保护区内将具有特殊自然特征的景观的区域发展为休闲森林公园。位于斯里巴加湾市的森林公园有:沙班达森林休闲公园(Bukit Shahbandar Forest Recreation Park)、贝拉卡斯森林保护区休闲公园(Berakas Forest Reserve Recreational Park)、斯里荣岛森林休闲公园(Pulau Selirong Forest Recreation Park)。
沙班达森林休闲公园距离斯里巴加湾市中心约15千米,占地234公顷。公园内富含石灰岩,主要树种为加勒比松(Caribbean 松属)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山顶拥有观景塔,可以欣赏到南海海岸线、斯里巴加湾市的全景。
贝拉卡斯森林保护区休闲公园靠近海边,距离斯里巴加湾市中心18千米,拥有约348公顷的森林保护区面积。公园经历过多次森林火灾,富含石灰岩,拥有许多独特树种,包括木麻黄(木麻黄属)、黄桐(Endospermum)、红胶木(Tristania)。此外,公园是游客热门的目的地,每月游客数量超过5000名。
斯里荣岛森林休闲公园位于文莱湾的东南外侧地区,总面积为2566公顷,主要由原始的红树林组成,只能通过乘坐商用机动船只进入。公园内蜿蜒的水道两旁矗立着红树,红树根系形成了一种复杂而交错的支柱结构,以支撑树木的生长。此外,该公园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自然灾害
斯里巴加湾市在雨季(每年十月至五月)会有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近年来未发生过大规模洪灾。然而,大雨曾导致斯里巴加湾市城区出现局部涝情。2009年1月21日和2010年1月15日的暴雨导致斯里巴加湾市遭受涝害。
行政区划
政区
斯里巴加湾市位于摩拉区,摩拉区是该国最小但人口最多且最重要的地区。斯里巴加湾市在2007年8月1日开始扩建,扩建前的城市面积为12.87平方千米,扩建后达到了100.36平方千米。斯里巴加湾市与摩拉区的12个巫金(mukims)和村庄重叠。
政治
市政部
斯里巴加湾市由斯里巴加湾市政部(Bandar Seri Begawan Municipal Department)管理,隶属于文莱内政部(Ministry of Home Affairs)。市政部成立于1921年,最初名为卫生委员会(Sanitary Board),负责维护当时文莱城镇的清洁状况。1935年,卫生局更名为市政委员会(Municipal Board)。1963年,市政委员会会议的常规秩序(Standing Orders)设立。1972年,从市政委员会中分设出市政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具有重新设计和建设城市的权力,由市政委员会主席兼任市政部部长。
领导人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该地2023年人口普查报告统计,斯里巴加湾市的人口约为24万人。
族群
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族群是马来族人,华人是最重要的少数族群。原住民群体为比斯亚亚人(Bisaya),贝莱特人(Belait),杜顺人(Dusun),达克雅人(Kedayan),隆巴旺人(Lun Bawang)、穆鲁特人(Murut)和图通人(Tutong),都被归类为马来族群。斯里巴加湾市有大量外国工人群体,其中大部分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次大陆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一些邻近地区)。
语言
斯里巴加湾市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为主要的第二语言,市内的中国人大部分讲汉语里的南方方言。另外,有许多人在斯里巴加湾市的学校内学习马来语。
宗教信仰
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拜物教等。在斯里巴加湾市,伊斯兰教被尊为国教并居于支配地位被多数人信仰,但也有部分居民信仰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妈祖教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Animism)。15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文莱,被当地的马来人接受,马来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政教合一的苏丹王国。1959年,文莱正式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伊斯兰教教规成为马来人的生活准则。《2022年文莱达鲁萨兰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2年,斯里巴加湾市的清真寺数量为59座。市内的华人多信奉佛教,也有少部分华人信奉从中国东南沿海传去的妈祖教;印度移民以印度教为主,其次信奉佛教;欧洲移民及部分达克雅人信奉基督教;当地的土著民族——达克雅人普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境内著名的伊斯兰教宗教场所有苏丹奥马尔·阿里·赛福丁清真寺(Sultan Omar Ali Saifuddin Mosque)、哈桑尼尔·博尔基亚皇后清真寺(Jame' Asr Hassanil Bolkiah Mosque)、阿尔-阿米拉·哈吉亚·玛丽亚姆清真寺(Al-Ameerah Al-Hajjah Maryam Mosque)和阿什-沙利赫清真寺(Ash-Shaliheen Mosque)。
苏丹奥马尔·阿里·赛义夫丁清真寺(Sultan Omar Ali Saifuddien Mosque)位于斯里巴加湾市的中心,被认为是东南亚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这座伊斯兰清真寺以文莱第30任苏丹奥马尔·阿里·赛义夫丁三世的名字命名,其奶油色的外观以及中央金色穹顶反射着阳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
经济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商业中心、离岸银行中心、金融中心。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加工产品有家具、纺织品、手工艺品等,支柱产业为石油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货币单位为文元,文元与新加坡元等值,新币可在市内流通,在市中心通常有钱币兑换处。
第一产业
农业
斯里巴加湾市农业较落后,80%的内需农产品依靠进口。农民只能在狭窄沿海地带种植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橡胶等热带作物,生产力水平较低,一般是家庭式的经营模式。此外,斯里巴加湾市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尤其是水利设施,对种植产生不良影响。再加上社会福利好,就业率高,斯里巴加湾市居民并不重视水稻种植。市内的水稻1年只种植一季,平时则撂荒长草。务农者在9、10月剪草烧草,然后进行简单犁耙,很多农民甚至不犁不耙直接插秧,等待收获。只有小部分土地较多的农户会请专人进行种植,农田管理相对较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弃农转行,传统农业受到冲击。近年来,斯里巴加湾市的大米产量虽有所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改善斯里巴加湾市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2016年,文莱国王提出了稻米自给自足的战略目标。
渔业
渔业是斯里巴加湾市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斯里巴加湾市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国内市场需求50%需要依靠进口。2022年,斯里巴加湾市鱼类市场价值为7735.2文元。
斯里巴加湾市政府鼓励外资进入,与本地公司开展渔业养殖合作。1966年渔业局在斯里巴加湾市成立,隶属于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MIPR)。渔业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渔业的发展,并协助企业扩大生产以满足本地与出口市场的需求;策划和从事系列发展项目,以增加生产并利用各种市场;根据地区与国际海洋公约制定各种渔业法规。斯里巴加湾市政府还制定了政策鼓励商业渔场开发,从而推动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建设鱼类储存和批发中心、地区海产品进出口中心。
林业
斯里巴加湾市林业资源丰富,伐木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要。1980年政府设立国家林业部,1996年林业部迁至斯里巴加湾市,林业部的设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斯里巴加湾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林业部在原有森林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制订了全面的国家森林政策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则,且重视森林在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斯里巴加湾市限制森林砍伐和原木出口,实行“砍一树、种四树”和每年10万立方米限额伐木的政策。
第二产业
1929年,斯里巴加湾市发现石油资源,1932年市内出现石油工业。市内的工业产品主要有天然气、橡胶、木材加工品、船舶制品、铜银制品以及纺织、家具等各类装饰品。市内的液化天然气厂具有世界规模,除了满足内需外,还能向外输出液化天然气,其他出口产品有石油、橡胶、木材等。居民生活所需的食品、衣物等日常消费品则依赖进口。
斯里巴加湾市拥有荷兰壳牌(Royal Dutch/Shell Group of Companys),是最早进入市内的企业,与政府及日本企业合作先后成立了四家合资公司,即文莱壳牌石油公司(BSP)、文莱壳牌销售公司(BSM)、文莱液化天然气公司(BLNG)和文莱天然气运输公司(BGC)。2021年3月,政府宣布,文莱壳牌石油公司(BSP)开始在深水油井进行勘探钻井作业,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石油产量提高两倍。
第三产业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金融中心。20世纪40年代,汇丰银行开始在斯里巴加湾市开展业务。1991年,斯里巴加湾政府建立政策性银行,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斯里巴加湾市变成东南亚重要的金融中心。政府还鼓励将斯里巴加湾市发展为离岸银行中心。当地主要的商业银行有:文莱达鲁萨兰伊斯兰银行(BIBD)和佰都利银行(BAIDURI)。外资银行有:渣打银行(Standard & Chartered Bank)、大华银行 (Overseas Union Bank LTD)、马来亚银行等。2016年4月中国银行获批在斯里巴加湾市开设首家分行,201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分行正式开业。斯里巴加湾市还拥有文莱国际金融中心(bbic),成立于2000年8月,目的是推动其发展为金融中心,从而使经济不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促使经济多样化。
旅游业是斯里巴加湾市近年来除油气产业外,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政府采取多项鼓励措施吸引海外游客旅游,主要旅游景点位于斯里巴加湾市,包括独具民族特色的水村、王室陈列馆、赛夫丁清真寺等。2006年入境的旅客达到12.28万人次,旅游行业的直接收益超过3.15亿文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1.8%。2019年入境的国际旅客约33.32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19.81%。
2004年,首次中国-东盟博览会文莱展在斯里巴加湾市举办。此外,斯里巴加湾市作为文莱“魅力之城”继续参展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11年,文莱旅游局在中国珠海、广州市和深圳市等地举行路演推介活动。
重要企业
文莱国家石油公司(Brunei 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位于斯里巴加湾市,成立于2002年,旨在实现并提升指定石油区块的碳氢化合物价值,以造福国家,虽然作为一家私营公司上市,但实际上完全由政府拥有和控制。文莱国家石油公司获得了文莱国内主要石油区块的所有矿权,总面积约为21000平方千米,通过子公司PB ExPro Sdn Bhd积极参与两个石油区块(A区块和B区块)的运营。
社会事业
教育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文化教育中心,文莱教育部设立在市内。斯里巴加湾市实行免费教育,并资助留学费用,但英文和华文私立学校资金需要自筹。政府向公民的5岁以上的子女提供免费教育直至大学,无公民权但在文莱为常住居民的子女上政府学校时也只需象征性得付费。市内学校可分为政府学校和非政府学校。政府学校除宗教学校、阿拉伯文学校、农业培训中心、艺术与手工艺培训中心等专门学校外,均由教育部管理。非政府学校则由民间团体管理并受教育部监督。
全国华语学校中规模最大的中华中学设立在斯里巴加湾市,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共有80个班,120名教师,2100名学生,小学部用华语普通话教学,中学部则用英语教学;1956年,安德烈英文中学在斯里巴加湾市成立,是基督教教会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及中学部,有70名教师,1500名学生。
斯里巴加湾市的高等学校有文莱达鲁萨兰综合性大学和文莱工艺学校,此外,政府还于1961年成立了一所研究马来族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专科学校。
文莱达鲁萨兰国大学(Universiti Brunei Darussalam)位于斯里巴加湾市。作为一所研究密集型大学,文莱达鲁萨兰国大学专注于生物多样性、能源研究、比较教育、精准医学、基因组学、传感器技术和清真科学、草药、催化、智能农业、数据分析以及伊斯兰历史、治理和文明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斯里巴加湾市乃至文莱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卫生健康
斯里巴加湾市设有卫生委员会,由市政部管理。1921年成立,该委员会一直负责维护当时文莱镇的卫生清洁。斯里巴加湾市政府重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服务,旧城区为”水村”,但现仍有人居住,政府为改善水上居民的生活,政府在此建设了水上医院等基础设施。斯里巴加湾市政府还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并向公民提供免费医疗,包括必要时到国外免费就医等福利。另外,政府对永久居民和政府部门里的外籍雇员及其家属也仅象征性地收取医疗费用。斯里巴加湾市医疗卫生体系可分为四级:卫生诊所、卫生中心、医疗中心和医院。斯里巴加湾市的社会福利是亚洲最完善的,政府设有高额退休金和养老金,市民的生老病死费用均由国家负担。2022年,摩拉区领取老年养恤金的人数为25800人。
药物滥用是斯里巴加湾地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为解决此问题,1988年10月1日政府在斯里巴加湾市设立了麻醉品管制局,现隶属于总理办公室,任务是处理文莱的药物滥用问题,并提高公民对药物滥用的认识。
文化事业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文化娱乐中心,市内设有文莱博物馆、文莱历史中心、皇家王室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位于斯里巴加湾市郊区的文莱博物馆(Brunei Museum)1968年开始建造,1970年完工,1972年2月29日由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皇帝宣布正式开幕。文莱博物馆矗立在山顶上,人们在此可以欣赏到文莱河的景色。博物馆内的雕刻和图案基于传统的马来设计,其灵感来自文莱苏丹国第五任统治者(公元1473-1521年)苏丹博尔基亚墓。馆内收藏有加里曼丹岛各地的自然标本、土著民族手工艺品和中国陶瓷。
斯里巴加湾市的皇家王室博物馆(Royal Regalia Museum)里收藏了苏丹的皇室御用文物,并展览着现任君主银禧及金禧年纪念庆典时的物品。博物馆内最有名的陈列物为1992年苏丹在银禧庆祝活动中搭乘的一辆车。
2020年2月6日,斯里巴加湾市举办金禧庆典,当天的活动包括舞台表演、做传统游戏、烹示范、体育活动、娱乐活动、举办讨论会和开展古兰经背诵课程等。通过这个庆典,青少年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庆典活动中的特色节目,并为青年聚会搭建了平台。
媒体
斯里巴加湾市对新闻媒介的控制较严,电视和广播均由政府垄断。全国报纸和刊物的出版发行机构均集中在斯里巴加湾市,主要英文报纸有《婆罗州公报》(Borneo Bulletin)、马来文报纸PERMATA。马来西亚中文报纸《联合日报》、《诗华日报》和《星洲日报》设有文莱新闻版,在文莱发行。斯里巴加湾市内还设有2个广播电台和2个电视台,分别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廓尔喀语播放节目。1975年,斯里巴加湾市开设彩色电视频道。广播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除一些进口娱乐性节目外,大多为新闻、歌曲、教育和讲经等,比较单调和枯燥。1994年起政府放松对外国电视频道的控制,市民只需安装必要的解码器便可收看如CNN、英国广播公司、中国香港凤凰台、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外国新闻频道以及外国电影频道。
体育
斯里巴加湾市内曾举办多次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包括1999年的第二十届东南亚运动会,为文莱首次主办东南亚运动会,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2365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场运动会。2023年10月17日,文莱国家足球队和印度尼西亚国家足球队的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在斯里巴加湾市的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国家体育场(Hassanal Bolkiah National Stadium)举行。
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国家体育场为一座占地28公顷的大型体育中心,体育场于1983年9月23日启用,历经多次翻修。为了筹备1999年东南亚运动会,体育场将电子记分牌和座椅进行了升级。2021年,体育场再次进行升级,座位调整至28000个,工程于2023年10月竣工。体育场为南北向,看台位于西侧。体育场长260米,宽193米。球场拥有四座高60米的高桅照明灯,每座照明灯都配备了108个功率为2千瓦的金属卤化物灯。看台采用铝制屋顶,总长度为60米,总宽度为41米。停车场可容纳2785辆私家车和158辆公交车。足球场和田径场的建设均符合国际足球联合会和国际田联的标准。体育场北侧设有一个视频计分板,可显示拉丁文和爪哇文的文字和比分。
环保
1921年,斯里巴加湾市政部门成立,称为卫生委员会,以执行1921年1月生效的《清洁委员会法》的规定,并负责保持斯里巴加湾市的清洁和为市政当局提供服务。
治安
斯里巴加湾市治安状况总体良好,重大恶性案件鲜有发生,迄今未发生过恐怖袭击。但近年来盗窃案、走私案数量增加,毒品问题出现不良势头。此外,因其紧邻恐怖组织活动较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南部,文莱面临着恐怖分子威胁的可能。
文莱全国分为7个警区,其中包括斯里巴加湾市的所在区——摩拉区。皇家警察局是负责文莱监狱、消防、移民事项和维护法律与秩序的机构,对斯里巴加湾市的社会治安起着重要的作用。
斯里巴加湾市毒品问题出现不良势头。贩毒集团一直瞄准包括文莱地区的弱势国民,招募毒品快递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毒品走私。
交通
斯里巴加湾道路交通状况良好,除上下班高峰时段斯里巴加湾市部分路段稍有拥堵外,一般情况下道路畅通无阻。且市区分布有高速/快速路网,从市内任何地点驱车几分钟便可上到高速/快速路。斯里巴加湾市内的水陆交通基础设施完备,从市内到摩拉港的公路是全国的主干线,全长为135千米;1981年建造的横跨文莱河大铁桥,全长1000多米。位于斯里巴加湾市市郊的文莱国际机场建于1973年,跑道长约4000米,是亚洲最长的商用机场跑道之一。
公路
斯里巴加湾市交通以公路为主,市内到摩拉港的公路是全国的主要干线,连结着都东、诗里亚、白拉奕等五个市镇,全长135千米。此外,从斯里巴加湾市出发,有一条横贯文莱东西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主干道,全长110千米,一直延伸至文莱最东部白拉奕区的首府白拉奕。截至2022年,摩拉区铺砌道路长达1768.59千米,未铺砌的道路长达229.14千米。
铁路
文莱境内有2525千米的铺砌公路和209千米的通航水道,没有铁路。
航空
斯里巴加湾市境内拥有文莱国际机场(Brunei International Airport),距斯里巴加湾市中心11千米,通过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苏丹大道(Sultan Hassanal Bolkiah Highway)可在10分钟内到达。机场由文莱政府管理,跑道长3658米,宽46米,是文莱皇家航空公司(Royal Brunei Airlines)的基地,最大处理能力为每年200万名旅客。
文莱皇家航空公司为文莱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斯里巴加湾市的文莱皇家航空公司广场(Royal Brunei Airlines Plaza),拥有14架客机,开辟了26条国际航线。每周有多个航班直达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中东、中国(北京、香港、上海市、杭州市、南宁市、昆明市、海口市、长沙市、香港、台北市)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该航空公司还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航空等开通了代码共享航线。2005年文莱皇家航空公司客运量为126.13万人次,货运量为22166.7吨,空运邮件量为291.1吨。
航运
斯里巴加湾市的旧城区为”水村”,现仍有人居住。住在水乡的居民们外出时大多乘坐木舟、舢板或汽艇,水村的水陆往来十分便利。水运在斯里巴加湾市是重要的运输渠道之一,摩拉港(MUARA)是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港口,也是文莱许多珊瑚礁和沉船潜水的发射台。斯里巴加湾市还有93米长的商业码头,141米长的海军和政府船舶使用的泊位和40米长的旅客码头。在海上运输方面,从斯里巴加湾市可乘船前往中国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地。
公共交通
斯里巴加湾市的居民或游客出行有许多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如:渡轮——文莱仅有的一处较大的渡船码头就位于斯里巴加湾市,它承担着首都和淡布伦区的邦阿之间的水上交通。如果想要乘坐,只需要前往市内的任意一个河边码头,招手就可搭乘到;公共汽车——市内拥有很好的公共汽车服务,公交车可开往大部分地区,运营时间到每天下午六点;出租车——市内的出租车收费较为昂贵。
文化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文化中心,拥有苏丹奥马尔·阿里·赛义夫丁清真寺和甘榜阿耶尔水村等许多受本国保护的文化遗产。同时,斯里巴加湾市居民以马来人为主体,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宗教色彩和马来民族的传统氛围较为浓厚。斯里巴加湾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织的缩影。
饮食
斯里巴加湾市作为文莱的首都,拥有人数众多的穆斯林人口,很多饮食习俗遵循穆斯林文化。比如右手用于进食和传递食物,并且所有公共饮食场所的食物都是根据穆斯林食品规则准备的,所有餐饮场所都必须被认证为提供“清真”食品。当地的食物与邻近的马来西亚十分相似,但味道较之更为强烈。斯里巴加湾市典型的早餐包括米粥、咖喱米饭、叻沙、烤饼(大饼)、烤面包、茶或咖啡;午餐包括米饭和蔬菜、鱼或肉,或肉馅糕点(murtabak);晚餐包括米饭和两到三道配菜和甜点,所有食物都同时供应。在斯里巴加湾市居民的餐桌上,典型的配菜是用蔬菜、鱼或肉制成的汤,而甜点通常是新鲜水果或一些由椰子制成的甜食。虽然鱼是穆斯林信徒们的首选,但鸡肉是第二大常吃的肉。其他在斯里巴加湾市较为常见的食物有茄子、南瓜、香蕉、泰国榴莲、红毛丹。另外,在当地较受欢迎的食谱是:甜点椰子木薯蛋糕(Getuk Lindri);配菜:椰浆饭;主菜:咖喱蔬菜(Sayur Lodeh)。
斯里巴加湾市还有一些较为推荐的餐馆:快餐——在斯里巴加湾市区和水晶乐园里会有PizzaHart、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厅;斯里巴加湾市的本地餐厅——Jollibee、Sugar Bun and Express Burger;小吃——斯里巴加湾市中心有很多小吃的摊位,最有名的是Persiaran Damuan公园里Yaohan Megamart一楼的小吃。此外,该市还有许多价格公道的中国菜馆与印度菜馆。
习俗
传统节日
由于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斯里巴加湾市的宗教色彩和马来民族传统均较为浓厚,形成了和谐、委婉、谦恭的马来文化。斯里巴加湾市的主要节日有:新年元旦、国庆节、回历新年、皇家武装部队庆祝日、穆罕默德先知诞辰日、苏丹陛下华诞、斋戒月、开斋节、圣诞节、华人春节。
社交习俗
斯里巴加湾市的社交习俗总体为:“政教合一”重“礼拜”;“破戒”就要受制裁;为人忠恳讲实在;来者准会受款待;吃喝任意不勉强,随随便便不见外。此外,人们很注重待人接物的礼节,待人态度谦逊,说话极为和气。家里来了人,不论认识与否,只要对方向自己请安问好,都要笑脸相迎并给予热情的款待。在他们看来,给对方好脸色是对客人的施舍,向对方问候就是个祈褥。客人来了不能问对方想吃点什么,有吃的尽管拿出来,对方不吃不要勉强,吃了不能问对方喜欢不喜欢。当客人告辞时,还要向客人表示感谢,并邀下次再来。
斯里巴加湾市拥有一些宗教色彩和马来民族较浓厚的传统,另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如,他们与人握手时,通常会把手收回到胸前轻触一下,以示真诚;从有身份的人或长辈面前经过时,要把手下垂并贴着身体,侧身轻步走过等;一般不宜主动与异性马来族握手;不要用手去摸马来人的头部或后背,此举被认为将给其带来灾祸;参观清真寺或到马来人家做客时,进门前要脱鞋以示尊重和清洁;不要从正在做祷告的教徒面前走过;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内祷告用的地毯;在正式场合不要跷二郎腿或两脚交叉;不要随意打听隐私,如个人情感、工资收入等问题;他们喜欢别人称呼其尊称,马来人的名字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自己的名字,后半部分是其父名,中间用bin(意为“之子”)或binti(意为“之女”)断开。一般男性名字前面尊称阿旺(Awang),朝圣过的男子通常在名字前加阿旺·哈吉(Awang Haji)。女性一般在名字前加尊称达扬(Dayang),朝圣过的通常称达扬·哈贾(Dayang Hajah);苏丹和苏丹后称皇帝(当面称 Your Majesty,不当面称His Majesty或Her Majesty),苏丹妃、亲王、亲王妃、王子、王子妃、公主称殿下(当面称 Your Royal Highness,不当面称His Royal Highness 或Her Royal Highness),其他王室成员及王室血亲称本基兰(Pengiran),有封号或勋衔的则称其封号或勋衔,主要有丕显(Pehin)、拿督(Dato),其夫人均称拿汀(Datin)。
艺术
建筑艺术
位于斯里巴加湾市的阿耶尔水乡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水乡的房屋多为用混凝土木桩固定在水中的高脚木屋,木板铺的人行道把各家木屋串连在一起。水乡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陆续安装了电灯、电话,接通了自来水,在水村还建有学校、诊疗所、警察署和消防站等。
传统技艺
斯里巴加湾市的传统艺术几乎已经消亡。斯里巴加湾市曾是黄铜器的产地,主要制造铜锣、铜制大炮和家用器皿(比如铜壶和装槟榔的容器),制品在加里曼丹岛内外备受珍视。但随着古老的苏丹王国的衰落,曾用于铸铜的脱蜡(Oost-Wax)技艺日渐衰微。但是由金线织成的传统服装——琼萨拉(Jong Sarat)纱笼,如今作为正式场合的着装颇受青睐,古老的编织艺术流传了下来。
风景名胜
斯里巴加湾市所在的行政区——摩拉区拥有宏伟的伊斯兰建筑和自然的绿色地理环境,斯里巴加湾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存的缩影,有许多受本国保护的遗产。
重要景点
钟表纪念碑(Time Piece Monument)为斯里巴加湾市的重要历史性地标。这座时钟是为了纪念1959年东姑阿都拉曼(Tuanku Abdul Rahman)访问文莱而制作,东姑阿都拉曼(Tuanku Abdul Rahman)在访问期间为这座时钟进行了奠基。由于许多人都用钟表纪念碑来衡量斯里巴加湾市与文莱其他重要地方之间的距离,斯里巴加湾市的居民把钟楼也称为“归零地”。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伊斯兰名人堂(马来语:Balai Khazanah Islam Sultan Haji Hassanal Bolkiah)于2022年12月12日重新开放,共有九个展厅。这些展厅充满了伊斯兰教遗产和历史文物,参观者能够看到诸如先知“愿真主赐福和平临于他”(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的祝福和来自不同地区的穆沙夫收藏品、伊斯兰手稿、伊斯兰天文设备、各种手杖、念珠、化石等。名人堂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向公众开放,周五除外。
斯里巴加湾市的甘榜阿耶尔(Kampong Ayer)水村完全由带有木制人行道的高跷房屋建造,是文莱的历史核心,还享有东南亚“威尼斯共和国水城”的美称。
斯里巴加湾市市中心最有名的街道为贾兰·罗伯茨(Jalan Roberts)街道,毗邻漂亮街(Jalan Pretty)和麦克阿瑟街(Jalan McArthur)。这条街是以1906年第一任公共工程部负责人E.Roberts的名字命名。在这条色彩斑斓的小巷里,有老式的店屋和经典的木制百叶窗,贾兰·罗伯茨街道周日无车,便于行人和游客在此漫步。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2011年,斯里巴加湾市与中国南京结为友好城市。2021年12月,为庆祝中国文莱建交30周年暨南京与斯里巴加湾市结好10周年,纪念活动在于中国南京举行。
交流合作
1999年,第二十届东南亚运动会(文莱1999)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举办。这是文莱首次举办的东运会,赛项为21个。文莱国王哈吉哈桑纳尔亲自莅临哈吉·哈桑纳尔体育场,出席开幕式。Awang Budiman是本届运动会的吉祥物。
2000年,第八届APEC峰会在斯里巴加湾市举办,会议通过了《领导人宣言》,通过了《新经济行动议程》,并就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开展合作提出了方案。
2005年4月20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并对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以促进双方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2013年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EAS。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主持会议,各国领导人围绕东亚合作发展、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性议题交换意见。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文莱斯里巴加湾市进行访问。斯里巴加湾市中华总商会会长林伯明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来访,将助其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商界应抓住此次机会,积极开展与中方企业的合作。
2020“中国文莱旅游年”开幕式于1月17日在斯里巴加湾市举行,此举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从而强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迎接2021年两国建交30周年。
2021年为中国文莱建交30周年暨南京与斯里巴加湾市结好10周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并期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和第三十九届东盟峰会于2021年在斯里巴加湾市举行。此次东盟峰会主题为“共同关注、共同应对、共同繁荣”,力求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复苏。
2023年11月23日,第19届东盟高级劳工官员会议闭幕式在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东盟所有成员国的劳工部都参加了会议。菲律宾就业和劳工部副部长本尼迪托·厄内斯托·R·比托尼奥(Benedicto Ernesto R. Bitonio,Jr.)强调东盟需要加强合作以及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反应和工人的生产力、竞争力,以实现东盟共同体更好发展。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3年,斯里巴加湾市入选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
2024年3月20日,斯里巴加湾市位居2024年度《世界城市500强》排行榜第48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