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南充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与渠江流域之间,是南充市的东大门,全县幅员面积16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9月,辖3个街道办事处、26个乡镇。截止2021年末常住人口61.6万人。
营山县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有仪陇河、消水河、营山河、流江河等主要河流。营山县历史悠久,东周时属巴国地,秦时属巴郡,后经多次变迁,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时由朗池县更名而来,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名营山县。1993年10月归南充市管辖。
营山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机械汽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产业五大主导产业,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荣誉。2022年营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61.1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413元,比上年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4:35.4:44.2。
营山风景秀丽,拥有众多古迹,早在明朝《营山县志》就有翠屏耸秀、云凤呈祥、九曲流泉、双蓬仙迹、石牛卧岭、龙马归槽、芙蓉晓日、批把夕照“八景”之载,清朝时又增朗池夜月、警阳鸣钟两景共十大景观。2021年1月进士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营山县历史悠久,有“科第仕宦,甲于蜀都”之誉。
名称来历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朗池县更名,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名营山县,营山县正式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东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营山县地域属于东周时期巴国(都江州,今江北县)賨地(古賨城在今达州市市渠县土溪镇境内)。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营山县地属巴郡(治所江州,今江北县)。
汉朝时期,汉承秦制,仍旧实行郡县制,此时为益州巴郡所属的宕渠(治所今渠县土溪乡)属地。晋朝时期,宕渠县划属梁州。
南北朝时期,如今的营山县境域由多个郡、县管辖,如今的安固乡在当时为安固县,为伏虞郡管辖;如今的三元乡为当时为绥安县辖区,黄渡乡为宕渠县辖区,二者为景阳郡管辖,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设立蓬州,首府在安固县,管辖安固、宣汉、仪陇、大寅。
隋唐至宋元
隋朝时期,在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对郡县州进行了改变,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伏虞郡撤郡并入了蓬州治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绥安县改名为咸安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安固县由伏虞郡管辖改为清化郡管辖;由绥安县改名而来的咸安县更改属地,由宕渠郡管辖。唐朝时期,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重新设立蓬州,治所及辖区不变。之后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割了相如县从而设立朗池县。朗池县设立之后几经波折,在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朗池县署因战火被焚迁至歇马馆,又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由果州改属蓬州,同年,并入相如县,之后在开成二年重新设立。也是在宝历元年良山县撤县被并入蓬池县,大中年间(公元847年公元860年)才重新设立。
宋朝时期,在干德三年(公元965年)撤宕渠,并入良山县。而后在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蓬州首府再次改迁营蓬边境的云山城(今属蓬安县燕山寨)用来抵御南下的蒙古军。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朗池县更名,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如营垒状,故名营山县,营山县正式得名。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降营山县东北邻的篷山县(今三元)为镇,并入营山县。
元朝时期,营山县境域变化较小,仅在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时,营山县北邻的良山县(今安固)并入营山县。之后在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营山县人为纪念天宝颜真卿在任蓬州长史时的德政,建宣忠庙,亦名鲁公祠(今县人大常委会会址)。
明清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此时正值元末明初,由于才经历过改朝换代的繁重战事,营山县户口凋敝。时任知县于绍,为了恢复人口,开始主持修筑土城建立县署,招募流民开垦荒地,促进了营山县的人口的恢复。明洪武十年,撤营山县被合入蓬州,三年后才得以重新设立,但仍属蓬州。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营山县人鄢本恕在大宁盐场率众起义,后营山县人兰廷瑞也加入起义军。正德五年,、兰义军夜间攻破营山城,在宣忠庙杀死四川按察司事王源。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由于战争频繁,营山县县城又遭火灾,断壁残垣,人民稀少,没有守御的能力,于是官民弃城逃往灵寨,直到二十年后(康熙六年)才在知县胡印瑞带领下由灵鹫寨归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一月,大汉蜀北军政府在广安市成立,派统领曾心传率民军来营山县,县人方稚厚武装响应。知县桂保闻风而逃;十二月大汉蜀北军政府占领营山,营山县自此隶属大汉蜀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营山县为川北道(驻今阆中市)管辖。次年,改川北进为嘉陵道,营山为其辖县。后因军阀混战,以防区为治,道己名存实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二十日,驻达县靖国军暂编第七师师长颜德基部曾辑五旅由渠县攻营山,知事李龙骧求援于仪陇县、南部、蓬安县、广安市、南充市等县,各县派常备队相助抵御。终因寡不敌众,营山被颜军占领,成为颜德基的防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五月,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派吴景春到县,建立中共营山特支;七月,将特支改建为中共营山县委,吴景春任书记。九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发动营(山)渠(县)战役,从长胜(今仪陇立山)入境,占据双河、消水等地,歼灭杨森部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十月三日晚上,红军占领营山县城。同月六日成立营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办学校、扩充中国工农红军等工作。月余时间后,全县参加红军人数5900余。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初夏,中华民国别动总队第三大队第九分队由广安市进驻营山,进行反共宣传,训练保甲人员,构筑堡,推行“新生活运动”。本年全县划为3个行政区,营山县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行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镇江纵队第二支队,在中共营山地下组织配合下,从渠县向营山挺进,途经青岩铺歼中国国民党罗广文部溃军近1个师。李大椿率领响应起义号召的民众自卫队员起义,县长方勉耕仓惶逃走,营山宣告解放。12月15日,营山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接管旧政权,李大椿为主任委员。1950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营山县委员会和营山县人民政府成立,解放委员会随即撤销。次月,人民解放军南充军分区指战员16人到县,对起义投诚的自卫总队和保警队进行整编,组建县大队,配合解放军剿匪,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新生人民政权。7月,营山县属川北区行政公署南充专区专员公署。1969年,南充专区专员公署改为南充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南充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南充地区行政公署,营山仍为其辖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东部,地处嘉陵江与渠江流域之间,介于东经106°25′45″-106°58′10″,北纬30°54′36″-31°24′25″。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依为唇齿,东北与平昌县错如犬牙,有着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市达重庆市,西至南充近成都市,北上巴中市到秦川的地理位置,全县幅员面积1635平方千米。
地质
营山位于扬子准地台川中台拱的北部,境内构造形态以褶曲为主,从北至南依次是双河场向斜、水口场背斜、玲珑场向斜、营山背斜、龙王寨向斜及观音场鼻状背斜。全境地层,以中生代侏罗系中上统最为发育,次为新生界第四系,从老到新发育有:
上沙溪庙组:主要分布在营山背斜即回龙、城守、骆市、小桥一带,呈浅丘地貌。在水口场背斜的东端即木垭乡一带也有出露,呈高丘地貌,该组地层由单一的河湖相砂岩——泥岩近10个不等厚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遂宁组:主要出露在营山背斜两翼,即背斜北东翼青山、新店至小蓬一带,背斜南西翼的井、茶盘至铁顶一带,岩石主要为鲜红色紫红色泥岩。蓬莱镇组:主要分布在青山、新店至涌泉一线和消水、普岭至明德一线以北及凉风、柏坪一带,主要为低山地貌,次为中丘地貌,该组地层为一套河湖相泥岩,砂岩沉积。其间以“金城寨砂岩”为界,分为下段及上段。下段为灰白色块状钙质岩屑长石砂岩,紫红色钙质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并组成多个从粗到细的正向韵律层,底部以一层紫灰色长石砂岩整合覆于遂宁市组地层上。上段灰白色块状中粒长石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约等厚互层,并组成从粗到细的韵律层,向上砂岩中岩屑含量增加,该段底部为浅灰色长石砂岩。全新统:为近代河流紫色冲积物,均沿消水河、仪陇河、营山河、流江河两岸零星分布,形成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主要为砾、砂和粘土。
地形地貌
营山县地跨盆北低山和川中丘陵两个地貌区。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境内地层平缓,方山地形显著。地形可分为三类,丘陵地形共计面积445.1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7.24%;低山地形面积652.2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9.91%;平坝地形面积约529.9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2.45%。从北而南依次出现低山、丘陵、浅丘平坝地貌,在南部边缘又有低山丘陵点缀。全县平均海拔400-500米,一般相对高度200米左右。东部陈大寨山,主峰高达889米,为全境之巅;最低点在四喜乡于家滩,海拔254.7米,绝对高差634.3米。
气候
营山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多秋绵雨、冬暖、霜期短、云雾多、风速小、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1981年-2010年30年气候平均值——年平均气温17.2℃;最热月平均气温27.2℃,最冷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气温41.0℃,极端最低气温-4.0℃。年平均降水量1068.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日照时数1205.4小时;年平均风速每秒1.1米;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平均蒸发量1002.6毫米,年雷暴日数30.5天。
水文水利
水文
地上水
营山县境内有仪陇河、消水河、营山河、流江河等主要河流,以及众多溪沟小河。流域面积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仪陇河和消水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条,50-100平方千米的溪河6条。主要河流多从西北部入境,斜穿县城,在东南部出境。以仪陇河为主干,消水河,营山河分别从东西侧在黄渡与仪陇河相汇,黄渡以下始称流江河,整个水系呈树枝状。除西南部的新民河、回龙河、增产河、南溪河属嘉陵江水系外,其余皆为渠江水系,统属嘉陵江流域。境内河流多从西北、东北流向东南,蜿蜒曲折,河网分布不均,密度差异较大,低山区,降水较多,地面坡度大,多为源短少水的溪流,河网较密。浅丘平坝区降水较少,地面平缓,地表径流少,水系不太发育,河网较疏。
仪陇河源于仪陇县观紫场,为流江河干流,境内长94千米,流域面积604.47平方千米,落差69米,平均比降0.73‰,平均流量为每秒14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水量为1.98亿立方。
消水河源出巴州区群乐场附近,县内长60千米,流域面积为539.5平方千米,落差41米,平均比降为0.68‰,平均流量为每秒12.26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水量1.7亿立方米。
营山河发源于县内清水乡红岩子,全长49千米,流城面积251平方千米,总落差73.4米,平均比降为1.49‰,平均流量为每秒2.76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水量为0.87亿立方米。
流江河,仪陇河、消水河、营山河在黄渡相汇后始称流江河,境内长21.3千米,流域面积79.83平方千米,落差17米,平均比降0.78‰,平均流量每秒28.76立方米。流江河境内河段多年平均自产水量为0.28亿立方米,输沙率为每秒35.5公斤,年输沙量25万吨。
地下水
营山地下水,按含水层类型划分,主要有松散堆积孔隙水与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其中,松散堆积孔隙水多分布于境内河流的河漫滩和阶地的洪冲积砂砾石层孔隙中。含水量稍富,埋藏浅,易开采;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广布于境内侏罗系地层,但这一地层主要为泥岩夹砂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较发育,但发育不均,含水性较差。
水利
营山县全县流江河、营山河、消水河的水能源理论蕴藏量为2万余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为7150千瓦。已建安固、倒渔滩、照珠、门坎石、陡坑、湾滩、二龙7个水电站,尚有桑园、三元、思凤溪水电站可开发利用。该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7626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5座,小(2)型水库92座,塘坝工程4436处,窖池工程2916处,泵站148处,机电泵井17眼,总蓄、引、提水总量达1.27亿立方米,有效灌面25.63万亩。营山县幸福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38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536万立方米,库区面积5722亩,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营山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金鸡沟水库位于营山境内流江河石高桥河上,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镇和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集雨面积26平方千米,总库容11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4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68万亩,同时可保障灌区2.22万人的生活用水及11.22万头的牲畜用水。灌区工程由1条总干渠、2条干渠、2条万亩以上支渠和库区2座提灌站组成,设计总长35.233千米。能保证灌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春灌用水需求。
土壤
营山县境内成土母质的主要来源是紫色母岩,也有少量的河流冲积物,大致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风化物、侏罗系上流遂宁组风化物、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风化物。全县土壤为4个土类,6个亚类,9个土属,4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土类两个亚类,四个土属,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12%。潮土土类1个亚类,1个土属,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59%。紫色土土类2个亚类,3个土属,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75%。黄壤土类1个亚类,1个土属,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4%。
该县有6个土壤分区,分别为城守、骆市浅丘带坝灰棕紫泥土区;渌井、法堂中丘中谷红棕紫泥土区;绿水、新店高中丘中谷棕紫土区;星火、西桥中丘宽谷红棕紫泥土区;老林、清源高丘窄谷红棕紫泥土区;双河、柏坪低山窄谷棕紫泥土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营山成矿类型单一,属沉积型矿床。矿产资源可分为非金属矿和金属矿两大类,非金属矿以石油、天然气、胆巴等为主,金属矿以磷铁矿为主,磷铁矿贮存于三叠纪须家河组和二叠纪含煤层之中。2006年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出覆盖仪陇县、营山、平昌县等县的龙岗气田,其储量甚大。
土地资源
根据营山县“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结果显示,该县地域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其中农耕地占36.8%,林地占20.6%。全县坡耕地多、分布广,非耕地面积较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及庭院经济和规模经营;未利用土地开发、非农业建设用地利用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实有耕地37566公顷,占23.3%;林地48522公顷,占29.68%。
森林资源
营山县林地面积保持8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9.02%。成片森林主要分布在双河、老林、消水、星火、绿水、新店等区的低山和丘陵地区。林业用地面积中,用材林20.1万亩,占38.83%;木本油料1万亩,占1.53%;疏林地5.2万亩,占8%;灌木林地2.1万亩,占3.2%;未成林造林地1.3万亩,占2%;房前屋后树、竹占地8万亩,占12.27%;无林地27.5万亩,占42.17%。森林覆盖率8.6%。活立木总蓄积66.57万立方米,每亩平均蓄积1.81立方米,每人平均0.86立方米,农业人口每人平均0.89立方米。活立木蓄积中,森林蓄积19.28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29%;疏林蓄积9.41万立方米,占14%。
水资源
营山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5.98亿立方米,占54.3%;过境水量4.25亿立方米,占38.8%;天然地下水资源流量7190万立方米,占6.57%。县环保和卫生部门对境内天然水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境内天然水资源含氯、有机磷及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但营山河流经县城,因城镇卫生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河中,水质被污染。除此之外,其他地区水质一般较好,宜于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该县有100平方千米流域以上的河流3条,50~100平方千米流域的溪河6条。拥有各类水利工程7626处,蓄水总量达1.27亿立方米,有效灌面25.63万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营山县植物类型有柏木林、马尾松林、竹林、次生灌丛、亚热带草坡和水生植被。柏木林广泛分布于钙质紫色土上,多成纯林。马尾松成片分布于低山上部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酸性黄壤上;马尾松林被破坏后,白栎就占优势,呈灌木状或乔木状。次生灌丛的种类成份与原有植被类型有很大关系,常由喜阳的白栎和喜钙的马桑,黄荆、毛轴蕨及多刺灌木组成。该县有野生植物1100种,有较大价值的野生植物按主要经济用途有:马尾松、柏木、侧柏、化香树等。该县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古柏、黄桷树、重阳木等。
红豆树
红豆树是豆科、红豆属植物,属于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20-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幼时有黄褐色细毛,后变光滑;冬芽有褐黄色细毛。生长于河旁、山坡、山谷林内。红豆树具有材用、药用、园林绿化价值,并具有深厚的情爱相思寓意。木材坚硬细致,纹理美丽,为优良的木雕工艺及高级家具等用材。
重阳木
重阳木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50厘米,有时达1米,全株均无毛。心材与边材明显,心材鲜红色至暗红褐色,边材淡红色至淡红褐色,材质略重而坚韧,适于建筑、造船、车辆、家具等用材。果肉可酿酒。种子含油量30%,可供食用,也可作润滑油和肥皂油。
动物
动物资源中现存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野生无脊椎动物有粮经作物害虫24种、果树林木害虫17种、卫生害虫15种、仓库害虫8种、益虫12种、药用及食用动物8种;常见野生脊椎动物有:鱼类15种、爬行类10种、鸟类37种、兽类18种。饲养的家畜、家禽、鱼类、虫类品种、数量均有增长趋势。根据1993年农业部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营山县内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亚洲小爪水獭、小灵猫、雀鹰等9种;省重点和有益保护的有:白鹭、董鸡、家燕等19种。
小灵猫
小灵猫是食肉目灵猫科,陆栖食肉类动物。其体毛短而粗密,无竖起的背毛冠;头小,鼻吻部尖,外耳郭大而圆;基色灰色至褐色。其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栖息于森林、灌丛、土丘、草丛,也常见于农业区和村庄附近,住老树根下的洞穴,夜行性,上半夜活动最频繁,但有时也在白天捕猎。
白鹭
白鹭,别名为白鹤、鹭鸶等,鹭科白鹭属鸟类。眼先裸出部分繁殖期为粉红色,非繁殖期为黄绿色。嘴呈黑色,但冬季下嘴变黄。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灾害
营山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寒潮、低温阴雨、大风、雷暴、冰雹等。2021年8月7日,南充市营山县发生暴雨洪灾,当日最大小时降水量102.4毫米,累计雨量达557.6毫米,而南充市营山县在此次“8·7”暴雨洪灾成功避险被纳入2021年四川省洪涝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9月,营山县辖3个街道、18个镇、8个乡。政府驻地:营山县正西街4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营山县户籍总人口87.3万人。其中男性46.0万人,女性41.3万人;乡村人口69.9万人,城镇人口17.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05人,出生率5.2‰。死亡人口4834人,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2.6‰。年末常住人口61.5万人,城镇化率45.2%。人口密度为377人/平方千米。
民族
营山县人口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20个民族大杂居的格局。其余少数民族为土家族、藏族、壮族回族、彝族、布依族、瑶族、朝鲜族等等。
方言
营山方言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由于外来移民的缘故,在清康熙以后,营山境内除营山话外,逐渐出现了茶盘话、安化话、粤语等方言,营山话说的人最多;广东话说的人最少,且在解放前已逐渐消失。而营山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语音方面,营山话的阴平是高平调,但比普通话阴平调值略低,主要来自古平声清声母字。营山话的阳平是低降调,其阳平字来源于古平声浊声母字和古人声字。营山话的上声是高降调,与普通话的去声相近,但开头没有那么高,末尾也没有那么低,其上声字来源于古上声中的清声母及次浊声母字。营山话的去声是低升调,与成都话的去声极其相似,其去声字来源于古去声字和古上声全浊声母字。营山境内使用的基本词汇跟北方方言大致相同,并且由于境内的人们长期共处,频繁往来,互相交流和影响,其内部方言之间在词汇上的区别就更小了。营山境内的营山话、茶盘话、安化话三种方言,在语法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同普通话也基本一致。
宗教信仰
营山县共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安息日会五个宗教。佛教为唐朝时传入营山。营山道教属正一派,分居家和住庙两种。住庙的不结婚,吃素。居家的结婚,不吃素,俗称“火居道士”。天主教系清乾隆由小蓬乡人周世官从成都平安桥天主教公馆传入营山。基督教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英国籍传教士寇烈弗尔威尔等四人先后来营山县城建立。安息日会,系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全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民国12年传入营山,德国籍艾牧师和马牧师在县城磨子街买街房建警世堂,属重庆市米花街川东区会领导,后因1951年9月川北区天主、基督教“三自”爱国革新座谈会后,营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与外国差会断绝关系。
经济
综述
营山县是南充市的东大门,是南充、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重要地区。2022年南充市的GDP总量排名四川省第五名,属于全省上游排名;2022年营山县GDP总量排名南充市第五名,属于全市中游水平。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工业投资增加37.6%,列全市第3位,技改投资增加24.3%,列全市第3位。该县的特色农业为营山黑山羊、现代水产、油料等;主要工业为机械汽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服务业为现代商贸、特色餐饮、新兴文旅等。
2022年营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6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4:35.4:44.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413元。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
第一产业
营山县传统农业为优质粮油和环保生猪,特色产业为营山黑山羊和现代水产,富民产业为油料(花椒、油橄榄)、绿色果蔬、中药材。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07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9.57万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6.09万吨;蔬菜产量43.62万吨;园林水果产量4.57万吨。全年生猪出栏79.3万头;牛出栏2.4万头;羊出栏39.6万只;家禽出栏947.7万只。猪肉产量5.8万吨;牛肉产量0.3万吨;羊肉产量0.6万吨;禽肉产量1.3万吨。禽蛋产量2.3万吨。牛奶产量0.02万吨。
2022年,营山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8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0.76亿元,林业产值2.56亿元,牧业产值36.10亿元,渔业产值1.7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7亿元。该县共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8个,其中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水产、回龙柑橘(生猪)老林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该县已认定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已成功创建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和老林花椒现代农业园区),营山稻渔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第二产业
营山县主要工业为机械汽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2022年,营山县有食品加工业15户,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户,汽车制造业18户,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户,通用设备制造业9户,金属制品业6户。营山县推动五四机械、奥龙铸造、义丰亨汽配、顺发机械等31家企业成为重庆长安、庆铃、重齿、中船重工、南充吉利等企业一级配套商,年产值也由55.11亿元增至154.3亿元。食品企业杰臻食品已建成市级技术中心1个、研发应用中心1个、劳模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年产值达10亿元,实现了从“县城小企业”到“全球品质牛肉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2022年,营山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7.3亿元。其中采矿业增加值0.1亿元,制造业增加值55.1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1亿元。年末规上工业企业100户。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1亿元,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4户。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67.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营山县的3大支柱型服务业为现代商贸、特色餐饮、新兴文旅,3大主导型服务业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3大成长型服务业为医疗康养、人力资源、家庭社区。达成铁路复线已投入运营,动车始发停靠,南大梁、巴南广、营达高速建成通车,区位优势加速转化成为了经济优势,形成了西干道片区、复兴桥片区、新时代广场片区“三大商圈”。营山县芙蓉水镇文旅产业园、川东北汽车贸易城、依托奥达物流、臻信粮油等项目已在建设中。
2022年,营山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亿元,在三大产业中占比44.2%。并入选2022年四川省服务业强县成为全省10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区)之一。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33.2亿元。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5.1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4.7亿元。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4亿元。
经济开发区
2022年营山经开区建成面积达到8.5平方千米,入园企业172户,构建起集机械汽配、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4+1”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机械汽配产业,四川新迈越等企业落户。新迈越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整个项目预计2024年底全面建成投产。而该公司已与中国重汽、上汽依维柯、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5亿元,并成功签约重庆和业汽车等10个项目,资金达43.9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营山县有各类学校150所,招生19198人,在校学生97462人。其中小学28所,在校生41164人。初中56所,在校生24946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1170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36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83人。成人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6所,在校生1599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考质量继续保持历史较好纪录,年内参加普通高校考试的人数为4073人,普通高校招生上线人数4063人。职业教育方面,参加各类成人高校考试人数666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37科次。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0.8万人。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始建于1925年,是一所占地面积254亩、拥有教学班129个、学生77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初高中一体办学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该校连续12年高考本科上线超千人,连续5年荣获南充市国家级重点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一等奖,2022高考学校特优生目标完成率537.35%,居全市第一位;本一目标完成率182.24%,居全市第一位。该校拥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科技活动室、3D打印室、藏书近30万册的图书室,300平方米社团活动中心、800平方米艺术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该校正高级(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22人,一级教师169人,省、市、县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58人。
医疗
截至2023年,营山县卫生机构数79个。实有床位数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1万人。人均预期寿命78.18。2021年,营山县全县接种免疫规划疫苗81208剂次,国家规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8.78%以上。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传染病防治相关单位500余家,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监测合格率98.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营山县人民医院)是营山县城内唯一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医院共有大南街院区、华西大道新院区、营山县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三个院区。其中大南街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550张。新院区位于县城东部华西大道100号,占地256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0亿元,编制床位2000张。
科技
2021年,营山县科技项目立项3项,申报技术需求15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1户。并且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科技活动,第五届“嘉英荟·南充市双创大赛营山选拔赛”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在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南充)大赛上,营山县企业与各大高校团队成功签订6项意向性合同。
文体事业
截至2023年5月,营山县共有公共图书馆28个,文化馆30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1个,综合文化站54个,广播电视台1座,体育场地2217个。
2019年,营山县先后举办了环四川省国际自行车联赛、营山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青年BMX锦标赛和中国BMX自行车联赛总决赛等赛事。该县先后承办中国BMX自行车联赛、中国BMX自由式联赛、2021营山马拉松、“踢遍四川”四川省业余足球联赛总决赛、2020/2021中国·环四川(营山)公路自行车联赛、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镇竞演大赛(南充营山赛区)、南充市第六届运动会和营山县男子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
社会保障
2022年,营山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51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56万人。
本年度该县为15804名一、二级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10万元;为1363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4190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86万元;为4800名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资助医保缴费48万元;为3500名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资助养老保险缴费70万元。
人居环境
2021年,营山县先后5次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通过行动落实,大气质量达标创优,PM2.5年均浓度28.6微克/立方米,大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2.6%,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大气质量名列全省71个重点县级城市第4名,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营山县积极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建成东大桥污水处理厂、南门河土产公司处及观音桥溢流口应急污水处理站,县城区运行的污水处理能力达5.85万吨/天。通过多管齐下落实治理措施,白兔乡国考断面、清溪河、思凤溪和中滩河市考断面均达Ⅲ类水质标准,县城饮用水源稳定达Ⅲ类水质标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1.4%,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交通
综述
营山县交通网络主要由公路和铁路构成,截至2022年底,营山县境内运营铁路一条,另有成达万铁路在建;3条高速公路通车(巴南广、营达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运营里程108千米,另有1条高速公路在建(营仪阆高速),里程27.6千米。公路上,营山县共有国道1条,35千米;省道6条,320.5千米;农村公路6760千米,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138千米。该县还有“两铁四高一机场”的综合交通建设。
公路
截至2022年末,营山县完成境内5条、共270千米国省道升级改造,建成顺蓬营一级公路营山段,新增S222、S515两条85.5千米省道。规划了G244、S101线过境县城段绕城改线、S101线和S412线绕场镇扩容改建以及营蓬界至营仪界等4条县际快速通道项目;建成西南地区首条绕县城环线公路,以及绥安大道、咸安大道2条连接南大梁、巴南广高速的城市大道。
戒2022年底,营山全县累计改扩建县乡干道7条、66.8千米,已建成琵琶至三元、青岩至会龙、玲珑至涌泉、合兴至悦中、木垭至明德公路5条、49.9千米。大力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通组路建设工程、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累计新改建村道公路1000余千米,已建成700千米,剩余300千米预计年内将全面完工。建成通组路150千米,加装公路波形护栏等安防设施290千米,2022年,营山县还被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铁路
2013年12月,营山站开行始发动车,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动车始发停靠县;2016年9月,营山始发重庆市的动车组列车正式开行;到2023年达成铁路横贯营山东西,每日始发停靠动车组列车最多达18趟;成南达万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航空
营山县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航运
营山县境内流量较大的河流有4条,流经县境总长222千米,其中消水河,流江河和营山河各一段能通航,通航里程53.5千米,占4条河流总长的24%。消水河从消水起经涌泉至黄渡38.2千米可通航。这段河宽25至50米之间,有家河、中坝、石匣子、元郎石、三瞰石、凌盘石、响水滩7个滩口。营山河从沿码头至黄渡一段,河床较宽,落差较小能通航2.5千米。
公共交通
营山县全县有客运企业6家(其中班线客运1家、出租客运4家、公交客运1家),班线客运车辆297辆,出租汽车200辆,已开通公交线路10条,公交车77辆,从业人员1352人。该县投入农村班线客车269辆、城乡公交车64辆、区域客车112辆,开行乡镇客运班线58条、通村客运班线348条、城乡公交线路10条,全县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人文
综述
1982年10月15日,营山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1983年调整为14处,立有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地面文物保护单位由1986年前的110处增加到2000年的153处,馆藏文物由1986年的46件增加到2003年的757件,经省文化厅文物鉴定专家于1993年4月鉴定,确定了104件为三级以馆藏文物。县文管所对全县54处省、市、县级文物的“四有”工作进行了检查落实。
饮食
营山人民历来以食大米为主,间食麦面、番薯、玉米棒、豌豆、胡豆、绿豆等杂粮。民间传统小食有:凉粉、凉面、锅盔、绿豆油锅儿、饨鸡面、肺叶豌等。
营山凉面是营山县的传统名优小吃,色鲜味美,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获得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知名畅销产品(小吃)”殊荣。该县老、中、少三代人都对其情有独钟,凉面加上清、红油各有所爱。大年初一,营山人有在新年第一天“吃凉面象征长寿”这一风俗习惯。
民俗
“川北翻山子”是一种流行于四川省北部的民间舞蹈,在营山,每逢婚嫁、寿诞等喜庆的日子,邀请铰子队前来助兴已是流传久远的乡俗。在营山县乡镇习惯制作和使用竹制器具,如背篼、撮箕、簸箕等。
文物古迹
营山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和馆藏文物。其中,古代文物有深堂寺、滚溪祠、文昌宫、肖家石瓦房、云凤书院、舍利塔和九人合葬墓;近现代文物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政治部遗址和弹药库房、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群;馆藏文物分为瓷器、铜器、铁器、银器、石雕、货币六类,包含自秦至革命战争时期的相关物品。
舍利塔位于营山县太蓬山西面刺沟湾,距县城69千米,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塔为空心,七级塔,六方锥体形。为太蓬山景福寺方丈慧籍之墓。塔每层出檐,塔刹呈罩堆坡形。通高9.5米,底围4米,底层东面三方刻楷书“舍利塔”三字。其余各层每一面均雕刻有比丘、花奔、神兽及戏剧、曲艺表演等浮雕,共27幅。距舍利塔2米远的北面石岩上凿有1个高1.2米,宽0.8米的完窟,完内书刻了修建舍利塔的沿革。1989年县文物管理所为此塔修建了石栏杆,2002年太蓬乡政府又修建了石梯。1982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末,营山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9项。
翻山铰子,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有39种,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在1857年,一个叫聂信忠(又名聂老五)的人,从平昌县一位漆姓民间艺人那里,学得翻山铰子表演技艺,并带回营山县明德、老林一带传习,常见于婚嫁、节庆等场合,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2006年,翻山铰子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
营山县境内特产有营山凉面、营山油豆腐、营山红油、通宝牛肉等。
营山凉面
营山凉面是四川省营山县的特色小吃,麻、辣、咸、香四味兼备,清凉爽口。面条清爽、佐料味浓。其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等化学物质,特辣、但辣而不燥,特香、且香而悠长,特油、却油而不腻。凉面压制需要严格的工序。首先精选的上等小麦粉只需按比例加入碱和水,就可倒入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面粉就可送入压面机进行压制了。经过头道压制的面张表面厚实且坑洼粗糙,待二道、三道压制后,面张表面就显得光滑与细腻了。再将压面机的榨板换成制作凉面特有的圆筒刀片,薄软的面张经过此刀后,便成了一根根韧度高、粗细匀的面条。
通宝牛肉
唐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李隆基携爱妃杨玉环逃至马嵬驿遭兵变,将士要求“天子舍妖姬”诛杀杨玉环,唐玄宗忍痛割爱赐玉环自缢,在高力士及御林军将领的帮助下杨玉环复苏得以脱险,仓惶逃至蜀北名山“太蓬仙山”(今四川营山县境内),隐居寺内。贵妃难咽寺内食物,玉体日渐消瘦。山下一李姓香客进香遇见,心生怜悯,采集野生植物香料烹制牛肉送与贵妃食用,贵妃顿感清香四溢、回味绵绵,食欲顿增,自此贵妃常食此物,玉体恢复如前,美貌若然。李姓香客烹制牛肉的技艺由此远近闻名,独特的配方世袭相传,成为通宝牛肉。
名胜古迹
综述
营山县历史悠久,古迹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早在明朝《营山县志》就有翠屏耸秀、云凤呈祥、九曲流泉、双蓬仙迹、石牛卧岭、龙马归槽、芙蓉晓日、批把夕照“八景”之载,清朝时又增朗池夜月、警阳鸣钟两景共十大景观。虽然由于年久远,有些景观已经损毁,有些急需修复,但也证明了营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县有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一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为西月湖公园。
进士文化旅游景区
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部,占地1600余亩,包括白塔景区、云凤书院、新时代广场、奥体中心、于式枚故居等景点。整个景区以“镇县之宝”回龙塔为核心,布局进士文化主题景观,开展进士文化主题游,开发国学讲堂、国学研读、艺术课堂、声光影造景展示、大型文体赛事等特色旅游产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延续了千年传承的深厚文脉。2021年1月进士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水湖
清水湖距县城15千米,是60多年前集营山人民万众之力修建的一处人工湖。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日报》以《千里长渠万人管水》为题,对千里渠清水湖作了专题报道。千里渠被誉为四川省的“红旗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年来,不仅满足了20多个平坝乡镇、15万亩农田灌溉之需,更解决了县城数十万人生产、生活用水之需,是营山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湖。湖内岛屿港湾众多,湖心岛、半岛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湖面开阔,6000多亩的水面波光潋滟,一汪碧蓝,天光云影共徘徊。2013年5月,被评为“南充市十佳湿地”。同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营山清水湖中国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10月加入长江湿地保护网络。
太蓬山
国家级森林公园太蓬山古时叫做大蓬山,又名绥山镇,自隋唐以来便与峨眉齐名,始称“蜀北名山”。隋朝的中国地图上已标有“太蓬山”。太蓬山位居营山十景之首,又因其山势奇特,峰峦叠障,云烟袅袅,状若蓬莱,故又享有“太蓬仙境”之美誉。太蓬山除了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外,还遗有古刹五座和自唐代以来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造像。在悬崖绝壁上或幽静丛林中,与题造像融为一体的洞府迭出。在这些众多的洞府中,尤以透明岩最为著名。
白塔
白塔(回龙塔)是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营邑县令杨上容为培补文风而主持修建,屹立200年保存完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凤书院建于1826年,古迹完好、书香传世,由牌坊、照壁、长廊、前庭、四合院式厢房组成,是南充市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官办书院。新时代广场的中心景点文运湖联通白塔景区的中轴线,恰似一方印盒。奥体中心位于新时代广场东面,既似一颗蓝色宝石,又像一枚倒立的印章,与形似印盒的文运湖相生相伴,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