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缩写:UESTC)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同时,学校也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56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于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学校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并于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学校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学校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量270万册,电子图书860万册。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共有全日制本科生20426人,硕士研究生19195人(全日制15225人,非全日制3970人),博士研究生4529人(全日制4446人,非全日制83人)。国际留学生815人(其中本科生132人,硕士研究生303人,博士研究生380人)。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700余人,教授8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60余人。
电子科技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101-150名,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86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51名,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3名。
历史沿革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时期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学院先后归属二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三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
1958年学院设夜校部,创办夜大学。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70年,学院划归四机部和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共同管理;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学院恢复高考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电子科技大学时期
1988年,学校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89年,成为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成员;1992年,成立电子工程学院、信息材料工程学院。1993年,学校成立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1994年,成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体育系。1998年,国家冶金部所属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学校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于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4年1月,四川省编办正式下文,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开始了医学院的建设;同年,学校成立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学校于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立宜宾研究院,2018年1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原物理电子学院所属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方向合并组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国内首个AI卫星科研机构。12月18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市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将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并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3年1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教育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在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2023年1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6月10日,学校发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入选“101计划”。9月22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4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沙河园)开源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1月27日,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研究院揭牌筹建;3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6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扬州未来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10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12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科技体育研究院揭牌。12月25日,电子科大举行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校级研讨会。
2025年3月13日,电子科技大学-常州能芯电子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常州科教城举行。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计划增加本科招生人数100人,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此前,该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23年招生5026人,2024年招生5041人。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700余人,教授800余人。其中有两院院士7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75人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通过学科发展引领专业建设,打造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覆盖90.38%招生专业,实现电子信息类与计算机类专业100%覆盖。此外,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专业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1个,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5个专业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教学情况
电子科技大学2023-2024学年,全校共开设本科课程2233门,课程教学班6710个,培养方案中各类课程的开设数量充足,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截止2024年7月,学校共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41门,入选四川省首批高阶课程17门,首批四川省人工智能领域高阶课程3门。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全国性课程平台上线MOOC140门,其中130门课程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134门在四川智慧教育平台上线,14门为面向全球的英文国际课程。全学年开设spoc140门,发布课件19439个。
教学成果
1989~2014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优秀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2018年,该校作为独立完成单位共有5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2023-2024学年,学校获第四届四川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7项,获一等奖数连续四届居全省第一;代表四川赛区参赛的6位教师全国赛再创佳绩,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学校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工作,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3项、省级“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5项(全省第一),立项校级项目40项。围绕递进贯穿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与核心课程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科学教育融汇与产教融合建设,新增省级“创新性实验项目”16项(全省第一)。开设华为“智能基座”开发课程31门,其中2门通过金课验收,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全国20名);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3项,学校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十周年“优秀组织奖”(全国共10项)。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在新工科教育改革方面持续发力,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入选全国首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先锋案例”(全国仅2个)。新增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先进集体奖和全国优秀教材奖;教师教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1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中,名列全国第3。生源质量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参考资料:
学校合作
截至2025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已与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截至2025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有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中心医院4所三甲附属医院。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底,图书馆拥有纸质馆藏270万册,数字资源系统120个,含电子图书860万册,电子期刊6万余种,在线学位论文1332万篇,自建特色数据库,如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课程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等,建成”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开放获取资源+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为一体的全方位文献保障与服务体系,构建多源数据驱动的资源评价体系,实现文献资源建设全流程质量管理。
图书馆引进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超星LSP)和资源发现系统(Primo),采用AI、RFID与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成电小图“智能咨询机器人、自助借还系统、微信服务平台、空间与服务预约平台等,为读者提供泛在式全方位服务。建成由55台服务器和662TB存储组成的灵活、稳定的图书馆虚拟化计算及存储中心,确保365*7*24小时不间断安全运行。
学术期刊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电子科技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电子科技学刊)《Photonic Sensors》(光子传感器)《实验科学与技术》等5种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截至2019年12月,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中国权威数据库列入核心期刊、并被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国际重要文献检索机构收录。该刊主要刊登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电子工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工程与应用、电子机械工程、生物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8105,中国统一刊号:CN 51-1569/C。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译刊名:《电子科技学刊》,简称:JEST;曾用名:《中国电子科技》,简称:JESTC)于2003年12月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类季刊。该刊主要栏目有: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生物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神经网络与智能系统、光电子与光子技术等。该刊已被INSPEC、美国CA、国内万方数据等知名数据库收录,并成为欧洲DOAJ和加拿大CAOD开放获取期刊。
《Photonic Sensors》(光子传感器)(季刊)创刊于2011年,是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国Springer公司联合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两种形式出版,于2011年3月创刊,季刊。该刊被EI Compendex,Scopus等检索系统作为固定收录源刊。该刊设有研究论文栏目和研究快报栏目。该刊为:SCIE(2023版),EI中国期刊(2022版),CSCD核心(2023-2024),目次收录(维普),目次收录(万方),目次收录(超星),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外文期刊。
《实验科学与技术》创刊于2003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由四川省高教学会和电子科技大学主办,西南六省、市、自治区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协办的学术性、技术性的综合科技期刊,是中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之一。该刊为双月刊,中国刊号为CN51-1653/N,国际刊号为ISSN 1672-4550,在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创新创业技术、实验技术、实验仪器研制、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人文社科实验。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获科技成果国家级奖励20项、部省级奖励202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xxxx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其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7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
校园文化
校徽
电子科技大学校徽由数字“1956”(代表建校时间)、字母“e”(代表学校电子类学科特色)、学校英文缩写“UESTC”及中文全称“电子科技大学”字样、深蓝和橘红色交互的两个椭圆(代表电子运动轨迹)等部分构成,整个画面呈圆形。
校训
电子科技大学的校训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做事的准则。“求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就是要在科学探索时追求真理,在教书育人时传授真知。“大气”,就是要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魄和胸怀全局、包容开放的气度。“大为”,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作出大贡献。
校歌
《年华似锦》
银杏茁壮 蔚然成林
桃李芳馨 年华似锦
桃李芳馨 年华似锦
莘莘学子 冉冉光阴
天府滋养 天下胸襟
天府滋养 天下胸襟
梦追科学 情怀人文
岁月可鉴 报国赤忱
岁月可鉴 报国赤忱
求实求真 大气大为
栋梁参天 青鸟凌云
栋梁参天 青鸟凌云
栋梁参天 青鸟凌云
成电人追寻复追寻
成电人追寻复追寻
书山学海 尖端前沿
脚下是路径
脚下是路径 是路径
成电人远行再远行
成电人远行再远行
今朝未来 五洋九天
从此去纵横
从此去纵横
从此去纵横
从此去纵横
社团文化
截至2025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有纸鸢书院配音社、咲桜动漫社、电影协会等各类学生社团110余个,涵盖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公益思政、学术科技等类型。
其中,咲桜动漫社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传播与交流二次元文化,为科大动漫爱好者们打造交流平台。纸鸢书院配音社成立于2013年11月,是以配音为主的兴趣社团,自2014年以来,连获该校十佳社团称号。社团由配音社和Kadio科大好声音电台两部分组成,分别负责社团活动的举办、新社员的配音训练以及骨干社员的值班、节目录制和日常推送播音。社团日常活动包括线下配音交流活动、音频栏目制作以及固定的社团聚会。声优社在举办日常活动的同时也参与了许多联谊活动,例如为西南财经大学配音社助演、协助舞台剧配音等。羽毛球协会,是全校最大的体育社团之一,是该校第一个全国(体育类)百佳社团;和学校老师羽毛球代表队举办了数次师生交流赛并打算长期延续下去,并协助学校举办新生杯成电杯等赛事。数学建模学社成立于1995年,是该校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社团之一,社团开办了数学竞赛系列讲座,社员们在QQ,微信等平台积极交流。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电子科技大学共有有清水河校区、沙河校区、九里堤校区和永宁校区等四个校区。
清水河校区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清水河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为学校的法定注册地址。清水河校区占地4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种植银杏、楠木、香樟、水杉、桂花等各类乔木2万多株。
沙河校区
沙河校区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九里堤校区
九里堤校区位于成都市九里堤西路8号。
永宁校区(在建校区)
永宁校区为在建新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永宁镇东北部,物流大道以南。永宁校区项目的前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2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宿舍楼、教学科研楼、食堂,并配套相应的道路、绿化等。该校区承载电子科大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及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创新研发中心等,重点聚焦“三医+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
校园环境
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在自然景观方面,西湖、东湖等水域景色,为校园增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人文景观方面,钢琴小屋、日晷等特色建筑与设施,既展现了校园的文化底蕴,也为师生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空间。
校友情况
学术界
商业界
文艺界
荣誉和排行
学校荣誉
学校排行
QS世界大学排名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561-570名。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486名。
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第451名。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第101-150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第31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第33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在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第301-350名。
ABC中国大学排名
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电子科技大学位列第26名。
相关事件
2025年1月2日,据军队采购网公告,电子科技大学因串通投标被列入“军队采购失信名单”,自2025年1月2日开始的三年内禁止其参加网络空间部队范围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