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艺术职业学院(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艺术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文旅部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定点培训单位、“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和“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先后在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中获得“优秀成果奖”,获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特殊贡献奖”。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四川省川剧学校和四川省舞蹈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200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川剧学校和四川省舞蹈学校合并成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温江区和武侯区两个校区,占地284亩。全日制中高职在校生7500余人,教职工621人,专任教师520人。开设有10个教学单位,高职专业29个、中职专业8个。
历史沿革
1953年,四川省川剧学校(四川省艺术学校)创建。
1954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音乐专科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1957年:学校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等院校联合培养学生。
1958年:学校开始招收专科学生,并于同年更名为四川省戏剧学校。
1961年:学校成为文化部直属的高等艺术院校之一,更名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200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0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川剧学院和四川省舞蹈学院合并组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
2006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试点院校之一。
201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入选该名单的高等艺术院校。
2013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2021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和“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0个教学单位,开设高职专业29个、中职专业8个。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621人,有专任教师520人。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111人,占专任教师的21.35%,35岁-49岁教师338人,占专任教师的64.88%,50岁以上教师71人,占专任教师的13.65%,专任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10人,占专任青年教师总数的54.27%。其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戏曲名家工作室3个,并常年聘请大批文化艺术名家来校任教。
参考资料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该学校拥有2个全国级艺术类高职骨干专业、1个全国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4个院级重点专业。此外,该学校还立项了4项四川艺术基金项目、1项在研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1项省级教改重大项目。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该学校完成了14项院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和13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学院拥有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1个全国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参考资料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学院师生在全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舞蹈表演艺术最高奖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荷花杯”舞蹈比赛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权威比赛中荣获大奖百余项,享有“艺术家的摇篮”美誉,多次受邀参加重要外事演出活动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
学校交流
截至2022年,川艺已经与日本、德国、荷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十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并与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大学、荷兰阿尔梅勒艺术学院、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互派留学生及专业教师互访等活动。学校选派教师参加“亚洲地区高校教师研修班”,聘请了两位外籍教师到川艺任教,开设了多门本科和硕士学位课程。此外,川艺还与英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其中,与英国肯特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开展“2+2”项目;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巴伐利亚艺术职业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合作开展“3+2”项目;与韩国现代职业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4+0”项目;与美国迈阿密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合作开展“3+2”项目;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开展“2+2”项目;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合作开展“3+1”项目;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学生。此外,学校还在国外建立了9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中国评剧院与四川省川剧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参与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是由原四川舞蹈学校图书室、四川艺术学校图书室和十陵大专校区图书室合并而成。现位于温江新校区的图书馆有相对独立的四层楼馆舍,建筑面积为4449.51平方米,设有藏书库3个,约1514平方米。期刊阅览室1个,约974平方米,容纳阅览座位332席,电子阅览室1个,容纳50机座,观摩室两个,可容纳150人。近几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主要以纸质增量为主,包括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截至2016年年底,纸质图书总量为39万余册,纸质期刊每年订购约300种。此外,图书馆还提供电子资源,包括5万册汇雅电子图书、独秀学术搜索期刊论文库(包库)和1000集学术视频。
学术成果
截至2022,学校有在研课题共计61项,其中院级27项,厅局级32项,省级1项,国家级1项。
2020-2021学年,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9篇。
2023-2024学年,学校成功结项校级、厅局级、省级课题22项,立项校级科研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24项、文旅厅科研课题2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四川艺术基金2项、文旅部科研课题1项,获得2024年度四川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助项目1项。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图案,外环由学校中英文名称组成,内环以“舞者”与“脸谱”组成的“艺”字为主要设计元素。标识的颜色采用蓝色,代表天空与大海,象征浩瀚深邃、开放包容。整个设计出了学校办学历史、文化传承与专业特色。
精神文化
校训:传承创新,德艺双馨
校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教风:进德修业,爱生奉献
学风:学艺修身,致用精进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校区情况
截止2024年12月,学院有温江区和武侯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84亩。
温江校区
温江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星艺大道366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该校区主要用于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
武侯校区
武侯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新生路5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该校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的主要场所。
校友情况
截至2022年:
陈智林: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梅花奖、二度梅奖”得主。
沈铁梅:1979年12月——1985年4月在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
侯宏澜:1986年考入四川省舞蹈学校。芭蕾表演演员、编舞,一级演员,四川省舞蹈学校及四川省职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法国莱茵芭蕾舞团及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席独舞。
邓婕:1973年考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花旦。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
截至2024年7月,四川省文联主席陈智林、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沈铁梅、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独舞侯宏澜、著名舞蹈编导王舸、著名舞蹈家黄启诚、中国原创音乐发起第一人郭峰,中国电视金鹰奖和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邓婕等一大批享誉全国艺术界的大师、名家均毕业于此,新生代演员歌手张歆艺、李斯丹妮、江映蓉、谭松韵、罗云熙等均有在学院求学经历。
所获荣誉
2016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被评为“共产党员示范单位”。
2019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单位”。
2019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被评为“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被评为“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被评为“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四川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