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Polytechnic),简称“湖南机电职院”,是位于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学院始于1974年成立的湖南拖拉机厂技工学校,经历多个发展阶段,于2002年5月独立升格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由湖南常德津市市迁至长沙市。学院于2018年被立项为高职创客教育研究基地,2022年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同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截止2024年5月,湖南机电职院占地600余亩。学院共有教职工854人,专任教师727人,全日制在校生14492人。共拥有9个教学部,36个全日制专科专业。学院有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汽车技术三大省重点建设专业群,牵头制定了全国高职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标准。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74年,湖南拖拉机厂技工学校在常德津市成立,这是一个厂办技工学校,创办之初正值拖拉机厂艰苦创业之际。
1975年,学校从湖南拖拉机厂迁出,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校园。
1978年,学校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南拖拉机厂技工学校改名为湖南省机械工业局津市技工学校,从一个厂办的学校,升格为省局办技工学校,。
1984年,学校完成了第二次跨越,改名为湖南包装食品机械学校,成为全国包装食品行业第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89年,改名为湖南机电学校。
2002年,学校再次升级跨越,升格为高职院校,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湖南机电学校独立升格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学校拍下星沙一处近60多亩地的“烂尾工程”开始建立长沙校区。
2007年,学院长沙校区二期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学校从津市整体搬迁到长沙。
2013年10月,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牵手”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上海三菱中南地区培训中心,学院电梯专业人才由此升级培养。
2020年,获评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2022年,学校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2023年,湖南机电职院入选国家级双创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4年5月,学校共有九个二级学院(教学部),36个全日制专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止2024年5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专任教师727人,共854名教职工(截至2024年1月)。“双师型”教师数24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有406人,在专任教师中比例为76.7%。自2018年起,学院培养了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5名全国技术能手、11名省级技术能手、1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14名。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实施“一师一方案”和“六个一工程”等,建设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共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总成绩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教师队伍建设入选全国首批典型案例,学院遴选了培养一批专业(群)带头人和部分中青年专任教师支持其深造与参加雅思考试培训及考试,已支持30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任教师储备工作。
教学情况
截止2024年5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70%的专业聚焦于装备制造,围绕“智能+”专业发展,共建成有3个省级一流专业群,“楚怡”高水平专业群3个,2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学院对接长沙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了5大专业群,牵头制定了全国高职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立项为湖南省“楚怡”双高校A档建设单位。十三五”期间,学院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7门,省级优秀教材11本,入选国家规划教材5本,获评全国优秀教材1本,2022年3门课程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如山河制造等建造了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共建有1个国家众创空间,联建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校内35个创新创业实训室,12 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成立6个产业学院如三菱电梯学院,2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等,其中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立项“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院拥有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机器人实训中心,并向长沙及周边地区智能制造行业,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获评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培养了1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以做为主”的创客教学改革,该模式获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一等奖,模式包含联合3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与楚天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改革以来学生在创新创业、技能竞赛中等获奖无数,其中机电学子自主创业比例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倍,在“互联网+”以及国赛中的获奖数量连续三年排名省内高职院校第一。获评《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生发展指数全国百所优秀院校。立项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合作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国际交流处,优化菲律宾莱西姆大学交换生、马来西亚沙巴大学访学研修生等项目合作协议,同时准备着对加拿大、爱尔兰等多个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项目,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学校建立在经济开发区,联合知名企业在校内合作共建了山河智能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20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山河智能等3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经开区的三一重工等企业合作,为其储备海外技能人才进行技能培训,为本地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邀请知名制造企业有海外经历的技能大师到学院开展专题讲座。联合3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与楚天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22年,新建增材制造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等20个校内实训基地,与省内各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千家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连续七年被授予“校企合作优秀院校”。
学校联合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中南智能等院校和深度合作企业,先后立项建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所有课程全部实现网络化并配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导书。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为服务于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图书馆建成并使用了多种类教学资源库如英语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截至2024年,馆藏文献资源总量约200万册。2022年积极对接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情况调研工作,进入教育部第一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名单,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读秀、51CTO学院、起点考试网等数据库可使用。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年底,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十四五”高校创客教育研究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教师创建“专企一体”公司、实验室等项目平台16个。
学术成果
学校承担科研课题202项,出版专著87部,授权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470项,专利总数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系列成果。自2017年起,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74项,承担横向课题86项,到账经费3840万元;授权专利87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89项。师生团队研发的智能立体车库、散装炸药混装车输送减阻等15个项目已转化产值1.8亿元,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全国商业科技奖一等奖一项。2023年,职教本科视域下智能制造技术师“一产四性六阶”培养模式研究》被立项为重点课题。
校园文化
校训
明德崇技,自强不息
明德,取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光明之德;崇技,要有匠心,崇技精技。自强不息,意为自己努力向上,奋发图强。
校徽
学院校徽以高架电塔和齿轮抽象变形作为设计元素,塔尖的造型象征着学院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中间环绕的两条弧形体现学院电类专业的行业特征,还隐喻了学院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发展。外环以齿轮为抽象变形,用色彩渐变的手法强调了机械类专业的行业特征,整体造型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现代科技感,稳固而有力。
校歌
机电人,机电情
九情怀,潇湘气概;
机电精神,彰显豪迈;
明德崇技,自强不息;
爱国敬业,开创未来;
德苑广场,青春飞扬;
骏才苑里,鲜花绽放;
胸怀远大理想,肩负民族希望;
机电人,机电情;
精彩人生,从这里起航。
数据来源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2020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评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2022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全省教学能力比赛荣获一等奖的数量蝉联省第一、全省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数量全省第一、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排名全省前三
2022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2022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评《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生发展指数全国百所优秀院校
2022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入教育部第一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名单
2022年,湖南机电职院刷新“双创”国赛获奖。
2023年,湖南机电职院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