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坐落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任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202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全日制城市职业大学即金陵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1984年复建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2002年6月经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2005年3月正式成立。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101.64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5.72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170人。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设有2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涉及经济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63个本科招生专业,现有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金陵科技学院位列第352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全日制城市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1984年复建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2002年6月经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2005年3月正式成立。
金陵职业大学
1980年成立的金陵职业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全日制城市职业大学,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
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为地方发展培养农业专科人才。1984年,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复建。
合并筹建
2002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2005年3月,金陵科技学院正式成立。
2013年,金陵科技学院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
2021年金陵科技学院设立硕士点。
2023年7月6日,南京学研究基地在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揭牌。
2024年7月2日,据央广网消息:金陵科技学院数字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设有20个二级学院(部),63个本科招生专业。
参考资料: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双聘院士1人,聘请了国内外6位院士(一级教授)为学校荣誉(名誉)教授。
另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紫金人才计划”、南京市劳模等优秀人才。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共开设63个本科招生专业,5项“省重点学科”,15个学科为“市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
资料来源: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14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4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2门课程获评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获评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4个(含建设点)。
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一期工程专业,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资料来源:
学校交流
国际交流
自1995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荷兰、美国、英国、瑞士、爱尔兰、俄罗斯、泰国、韩国等国家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学校现有教育部批准的中美园艺(生物技术)、中澳软件工程、中英通信工程、中英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获评“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先进单位”,并先后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高校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国家外国专家项目“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等。学校和澳大利亚、俄罗斯及中国台湾、的高校合作交流频繁,先后选送20余名会计学专业学生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开展校际定向合作培养,向俄罗斯叶列茨基国立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工程技术大学、沃罗涅日国立林业技术大学保荐硕士研究生22名。
国内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和、澳门地区的高校合作交流频繁,选送200余名学生赴中国台湾、澳门地区高校进行学分互认交流学习;向澳门科技大学保荐硕士研究生近百名,接受5名港澳台地区高校大学生和3名菲律宾大学生到校进行学分互认交流学习。有中澳软件工程等合办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由原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图书馆中心馆设在江宁校区,幕府校区设分馆,总面积为41056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3140席。
截至2025年6月,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83余万册,年均期刊订购量约365种,电子期刊129万余册,电子图书565万余册,数据库24个。
学术期刊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国际刊号:ISSN 1672-755X,国内刊号:CN 32-1722/N,发行周期:季刊主管单位: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内容为数理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作物科学、园林园艺、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生理生化、生态与环境、病虫害防治、农业应用、农业工程、生命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文献综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际刊号:ISSN 1673-131X,国内刊号:CN 32-1745/C,发行周期:季刊,主管单位: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内容为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与管理、文学与文化艺术、语言学、历史学、高等教育学等 学科的学术论文。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4个(含建设点)。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近1000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纵横向项目2400余项,3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主动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建设有江苏省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科技平台80个,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科教服务、知识产权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学校荣获“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等奖项,成立20余年的农科教讲师团荣获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资料来源:
学校排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金陵科技学院位列第307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金陵科技学院位列第359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金陵科技学院位列第352位。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兴业。
“厚德”,出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兴业”,兴旺实业。
校风
肯干, 能干, 实干,创新 ,创业 ,创造。
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校徽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背景为白色, 中间是“JIT”的夸张变形,与飞鸟造型同构;外环为蓝色,上 方是中文 “金陵科技学院”,下方是英文“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部分)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江宁区、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101.64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7.69万平方米。
江宁校区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有金陵科技学院文科楼,位于方山东麓。
幕府校区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行知园130号。
白下校区
位于南京市白下路314号。
校友情况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以下校友:
所获荣誉
2018年,学校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2019年,学校获得“度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创新案例十佳案例”称号。
2023年5月,学校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