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简称四川交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主管。学校曾先后获评中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四川省成都交通学校;1956至1964年经历交通部成都公路工程学校、成都交通机械学校、交通部成都交通学校三次更名后,于1974年重建四川省交通学校;1983年学校迁至成都市市温江区麻市街108号。1993年,学校被交通部确认为交通部规范化学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19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2020年,学校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2021年,获批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交通运输与经济管理系、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学院等12个教学部门,开设三年制高职专科专业37个、中美合作办学专业2个、五年制中高职贯通专业6个、职业本科试点专业4个;学院有教职工近1000人,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1项、省教学成果奖35项。截至2023年11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占地面积近800亩。
在2025年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中,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列第31名。
历史沿革
四川省成都交通学校
学校前身为四川省成都交通学校,于1952年创办,位于成都市忠烈祠坝街36号。由川西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川北南充技校土木科运输科会计科、川南泸州工专路工班和成都地区新生组成。1953年,秋季停办公路运输管理专业,增设汽车技术管理与维修专业;土木科更名为公路与桥梁专业。
1956年学校更名为交通部成都公路工程学校并由交通部领导。1958年公路与桥梁专业停办,部分师生并入重庆公路工程学校。1959年更名为成都交通机械学校并由四川省交通厅领导。1960年因工作需要,原校门封闭,新校门改在童子街。1963年学校搬至成都市光华村,1964年更名为交通部成都交通学校并由交通部领导。1970年学校停办。
四川省交通学校
1974年学校恢复办学,重建四川省交通学校,位于眉山县白马乡集中村。1983年学校改迁至成都市温江区麻市街108号。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学校正式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也搬迁至温江区柳台大道东段208号。2004年学校以优秀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通过验收,等级为优秀。
2012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建校60周年大会,省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涂文涛,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冯文生等领导出席大会。
2013年和2015年学校分别获批全省首批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立项建设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
2017年1月12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获评五星级,全国排行第40位。同年11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8年10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同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2020年7月2日,学校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获批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
2024年8月2日,“两路”精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年5月,内江市交通运输局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设有12个教学部门,开办三年制高职专科招生专业37个、中美合作办学专业2个、五年制中高职贯通专业6个、职业本科试点专业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教职员工近1000人,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省优秀教师等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20余人,有省级大师(名师)工作室(平台)12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国家级、省级实训(集训)基地9个,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学院被认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精品课程2门,2024年,新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3门;共承担7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023年,新增认定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新立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9个(第一主持3个,第二主持6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1项、省教学成果奖35项,获批国家级在线课程、国家规划教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等23项,获批省级课程、省级规划教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省级教改项目等120项;学生获得世界技能竞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以上大赛奖励100余项。学院连续多年获评“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合作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等交流合作项目24项,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学院”境外合作品牌。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与川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产教合作关系,建成省级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4个,校内实践教学场所184个。学院通过引入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实现专业设置融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融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打造“贯通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构建起“共融、共育、共研、共享”的校企育人格局。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图书馆是包含有理工、文史、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文献资源并以交通运输类文献资源为特色的大学专科图书馆。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四川交通学校图书室,1984年由图书室升级为图书馆,2003年搬迁。截至2025年6月,图书馆舍总面积达7402平方米,有专用服务器6台,磁盘阵列系统2套,存储容量20T,纸质文献达108万余册,电子资源库20余种,包含了公路水路交通的各类型文献。2008年11月,图书馆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图书馆”称号;2013年6月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称号。
学术刊物
图书馆还着力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2004年开始陆续创办了《信息之窗》《高教信息摘编》期刊,与四川省社会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职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创办《高职教育纵横》内刊,在总结前面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创办了《四川交职院图情》,向广大读者主动传递相关信息;在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方面,除了对新生读者普及《图书馆利用》外,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与《信息分析与预测》课程。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建有四川省长大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省级科研(科普)平台8个,设有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建有全省唯一“交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
“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截至2025年6月,占地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科普设施设备总价值近5000余万元;依托学校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4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3个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为科普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科普设施支持。科普主要是交通文化、交通科技、交通技能、交通精神四个方向,包含了交通历史、品牌、构造、新技术、使用维护、工匠精神等交通运输各方面的科普内容。2021年9月经中国公路学会认定,“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被评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
截至2025年6月,川藏公路博物馆占地总面积达1496平方米,收藏了川藏公路相关实物330余件,从路魂永存等7个展区,以实物、图片、故事、视频等方式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普及交通文化知识,展现交通科技成就。
汽车科普站
汽车科普站有汽车家族、汽车发展、汽车奥秘、汽车社会等四个部分;2023年荣获“2022年度优秀省级科普基地”称号。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院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3项,钢管混凝土桥梁、绿色建筑材料研究水平国内领先。
截至2023年12月,2022-2023学年立项科研项目134项,纵向项目66项,横向项目68项,科研合同经费1044.03万元。学校共获得省部级奖项共21项,其中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奖二等奖1项,2023年度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2项。
2021~2022学年《横断山区桥梁多灾害作用与防灾控制》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该项目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复杂气象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获批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校园文化
共同愿景
学院的共同愿景是奋力把学院建成“行业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院精神
学院的三马精神为“勤俭持校、严谨治学、负重自强、求实奋进、勇创一流”。
学院三风
校风: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教学相长,青胜于蓝。
教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学风: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勤于钻研。
校徽
学院的校徽由内外两个圆形组成,学校中英文名称在内外圆之间。内圆是“四川”的变体以及学校的建校时间1952,中心通过纵伸公路的形态来突出学校公路交通的属性,用“树叶”意作树人、育人、成材来表达办学理念。颜色则表达健康活力。
校训
学院的校训是“敬德修业,拓道致通”。
敬德修业出自《易传·文言》。子曰:“君子敬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敬意为尊重,德意为好的操守,修意为钻研,业为学业和学习。敬德修业是指学校师生立身社会的内在修养与实践行为的导向与追求。拓意为开辟,道意为道路,致意有“使达到”,通意为通达。拓道致通可理解为学校创新型教育和要求学子刻苦学习,指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使之成为交通行业的栋梁。“敬德修业,拓道致通”意为办“敬德修业”之教育,育“敬德修业”之人才,助“拓道致通”之伟业,破千年蜀道之难题。
校歌
学院校歌为《拓道致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学校排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中,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列第29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中,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列第25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中,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列第31名。
所获荣誉
2010年,学院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优秀等级。
2011年,学院获“全国文明单位”,2014年、2017年、2020年连续三届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评。
2015年,学院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学院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获批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
2020年,学院获“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同年,学院获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单位。
2021年7月,学院“交通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2022年,学院获“四川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2023年7月,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