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英文: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位于天津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隶属于原国家劳动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10年,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获批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3年4月,学校发起成立的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入选第四批天津市高校智库。2024年,学校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截至2024年12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共有教职工1352人,专任教师89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4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47人。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学生16168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58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57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9人。截至2025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54.3万平米,建筑面积53.3万平米。学校设有7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学校有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天津市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天津市级优势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天津市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软科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60名。
历史沿革
天津技工师范学院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劳动部恢复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校址为河西区小海地;1983年,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2年建成学生餐厅和3座学生宿舍楼,1984年建成教学楼,1986年建成两栋实验楼(后成自动化学院东西楼)和用于学生演出和召开大型会议的小礼堂,1989年整个校区基建初具规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00年,学校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转为中央与天津市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06年,天津市和教育部把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同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获评优秀;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年,进入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行列;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2月29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发起成立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4月,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入选第四批天津市高校智库。2024年,学校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25年3月消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上线DeepSeek系列模型。4月15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有10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机构,本科专业52个。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352人,专任教师89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7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5.9%;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4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2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4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4.96%,其中490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93%。学校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131”一层次人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特聘5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及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4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教育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拥有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和教育学分别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和一流培育学科,建有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天津市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天津市级优势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天津市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天津市普通高校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19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12个。
2023-2024学年,学校共开设课程1768门,4577门次。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042,占总课程门数的58.94%;课程门次数为2162,占开课总门次的47.24%。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09,占总课程门数的17.48%;课程门次数为487,占开课总门次的10.64%。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03,占总课程门数的17.14%;课程门次数为475,占开课总门次的10.38%。此外,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28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91.43%。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3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最高奖,1997年、2005年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最高奖),2022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3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是中国最早派出职教援外教师的高校,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教育援外基地和“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院校,是外交部、教育部设立的“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设有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高校智库),服务全球鲁班工坊建设。援助埃塞俄比亚俄比亚建立该国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所最高等级的职业院校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国家的技术技能人才和职教师资培养及行业发展,被非盟总部设立为面向整个非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美洲第一个鲁班工坊—尼加拉瓜鲁班工坊。设有“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联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个EPIP应用和推广分中心,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在非洲、大洋洲、欧洲设立了3所孔子学院、6个孔子课堂、2个汉语教学点,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和文化交流。与俄罗斯、德国、英国、加拿大、波黑、新加坡、新西兰、日本、埃塞俄比亚等国的50余所高校及政府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与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大学开展“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英国、韩国、日本、波兰等合作院校开展学生互换交流项目,来自3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校攻读本、硕、博专业学位。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62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1772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5.55万册,当年新增7787册,生均纸质图书132.14册;拥有电子图书290.54万册,电子期刊178.13万册,学位论文1152.33万册,音视频370369.51小时。2023年图书流通量达到0.95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4888.94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527.09万篇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及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TALIS)的成员馆。
学术刊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ISSN2095-0926,CN12-1423/Z)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创刊于1989年,其前身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由于主办单位的更名,经主管部门批准,2011年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该刊为季刊,季末月28日出版。主要刊登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教育科学等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技术工程中心5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天津市科普基地。建有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和非盟研究中心3个CTTI收录智库,以及全球教师发展学院分中心、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职教教师研究分中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成果转化与研究推广中心、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智库等智库平台。
学术成果
2021年初,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承担《世界技能大赛英语实用手册》组织编写工作,该书已于2022年4月正式出版。2021年底,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承担世赛官方文件和技术资料出版工作,《世界技能大赛官方文件》《第41-45届世界技能大赛报告》等6部编译作品于2022年10月正式面世。
截至2022年1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含合作),国防科技173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5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2项,天津市教委项目44项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及重大工程项目160余项。
2021年初,中心承担《世界技能大赛英语实用手册》组织编写工作,该书已于2022年4月正式出版。2021年底,中心承担世赛官方文件和技术资料出版工作,《世界技能大赛官方文件》《第41-45届世界技能大赛报告》等6部编译作品于2022年10月正式面世。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一等奖4项)、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专利金奖1项。获批首批天津市大学科技园。设有38个学术研究机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职业教育研究》为天津市一级期刊,连续多年荣获全国职教期刊评比一等奖。
截至2025年3月,学校瞄准制造业发展重大现实需求,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2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43项(其中一等奖9项),在汽车轻量化技术等领域突破国外垄断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寿命高性能工具涂层关键技术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润滑刀具涂层技术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刀具涂层技术获专利金奖,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天津市首批市级大学科技园,连续2年产值突破2.5亿元。学校近三年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400余项。
校园文化
校徽
以手和脑的基本形态进行艺术再造,象征着智能技能结合、脑手并用的新型“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
校训
爱国敬业团结创新
爱国: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敬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
团结:同心同德密切配合
创新:创造新事物,开拓新局面
校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歌》
海河之滨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培养职业技术教师的摇篮,理论技能集于一身,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我们牢记校训,爱国敬业团结创新,高举科教兴国的伟大旗帜,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阳光照进我们的课堂,阳光照进我们的实习厂,阳光照进我们的校园,阳光洒满我们的心田。
校园环境
天津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坐落在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海河柳林地区。截至2025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54.3万平米,建筑面积53.3万平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下表展示部分名单)
所获荣誉
200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批全国首家“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
2012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评“天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天津市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学校”称号。
2018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高校”荣誉称号。
2019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评“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2020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评“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天津市节水型高校”称号。
2021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2021年度新华网客户端新华号“最具影响力高校”荣誉称号。
2022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天津市创建“无诈”校园反诈知识答题活动中获佳绩。
2022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天津市首届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大赛中获佳绩。
2022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评2021-2023年度创建天津市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202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天津市第二届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机构奖。
202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公益广告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202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2025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入选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2025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荣获“2021—2024年度天津市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排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软科2023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60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软科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47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软科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