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江苏理工”,地处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学校创建于1984年,前身是常州职业师范学院。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常州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定名为江苏理工学院。2020年11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与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
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203万余册。截至2025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1300多人。现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含一流、特色专业)10个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35个,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12个,3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苏理工学院位列第339名。
历史沿革
江苏理工学院的前身是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8月,1985年9月开始招生。
图片来源:
1987年1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图片来源:
1988年9月,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9年,成立东方分院,后改名为东方学院。
2001年8月,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2002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图片来源:
2004年12月,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并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同年,该校与德国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办学,成立中德国际学院。
图片来源:
2011年,获批成为江苏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同年,职业教育研究院、资源循环研究院依次成立。
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
2020年11月学校与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
2022年9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开工仪式正式举行。2022年,江苏理工学院成立了“炎培学院”,用于培养硕士层次职教教师。
2023年6月,江苏理工学院附属牛塘实验学校签约揭牌仪式在牛塘实验学校举行。同年6月17日,江苏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成立。
2024年6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遴选结果公示,江苏理工学院入列。
2025年4月10日,江苏理工学院与泰州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江苏理工学院与长三角碳纤维及复材技术创新中心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4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近800人、博士学位人员近7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0.2%,“双师型”教师占比55.7%。现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校现有江苏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突出贡献专家”“双创人才”“外专百人”“特聘教授”“333工程”“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5个。获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导中心和省制造业人才研究基地。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现有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等3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现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含一流、特色专业)10个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35个,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虚拟仿真教研室1个。学校基于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建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和智能医疗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学院等校级现代产业学院9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多项。现有国家和省级人才培养平台(项目)29个(项),国家一流(精品)课程9门,江苏省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产教融合型课程、规划(重点)教材等省级项目143个(门、部)。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教育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现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2个,获批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建设项目。先后加入中芬应用技术型大学、苏韩高校、苏港澳高校、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等合作联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多次获评“江苏省涉外办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坚持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服务水平,获批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累计承担各类培训项目300多项,培训学员2.9万多人,精准帮扶支持西部职教发展。
2023年,江苏理工学院与大真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同年,学校还与芬兰萨塔昆塔应用科学大学拓展了“2+2”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学位项目和交换生项目。
2024年5月17日下午,江苏理工学院到访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奉贤校区,开展了主题为“职业教育循证课堂的构建”的培训讲座。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85年。截至2025年6月,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3.67万平方米(含学术报告厅),总阅览座位5000多席,馆藏纸质图书203万余册,中外文现刊808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04.2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94.18万册,引进各类数据库48个,自建数据库5个。
学术期刊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95年,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是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CAJ-CD》执行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源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期刊。
《职教通讯》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综合性期刊,是中国职教界重要的主流媒体。长期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5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6个;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230余家、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
学术成果
2023年,在全国本科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中,江苏理工学院凭借233个专利数量位列全国本科院校第181名,以及江苏省本科院校第24名。
截至2025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研成果奖160多项;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230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00多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0多篇。
学校排行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苏理工学院位列第332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苏理工学院位列第317名。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苏理工学院位列第339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图片来源: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的图形为:校徽图案的主体部分由三棵松树、打开的书本及建校年份(1984)等元素组成组成,配以“江苏理工学院”中英文字样。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深厚的德泽、宽广的心胸、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博学:语出 《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说文解字》中“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识渊博。旨在强调通过广泛学习,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笃行:语出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校歌
《放飞梦想》
曲:东民小冬
词:集体创作
齐梁故里东城村,古运河旁,巍巍学府圣殿堂。
凌波桥畔,行知道上,志存高远意气昂。
泛舟学海,青春豪迈,满园春色桃李芬芳。
迎着晨曦,拥抱太阳,求实路上放飞梦想。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迎着晨曦,拥抱太阳,求实路上放飞梦想。
放飞梦想。
社团文化
莱茵社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莱茵社成立于2017年3月,其目的是培养并增强学生对德语的兴趣,提高德语学习水平。 2023年12月,莱茵社组织主办了外国语学院第十五届德语语音语调大赛,赛制分为自我介绍、德语短文朗读答题和德国谚语朗读等3个环节。
2024年12月19日,外国语学院莱茵社于50号楼503报告厅举办第十六届德语语音语调大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世存教授,德语系主任闵志荣,德语系教师周敏、陈冬硕、外教Christoph Schülter以及Christian Schmitt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比赛由23德语2班陆子煜同学和23德语1班章文妤同学担纲主持。23级学生代表和24级德语系全体学生参与了此次大赛。
2025年5月14日下午14时,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德国莱茵TUV集团社于50号楼503报告厅举办外语学学院第二届德语演讲比赛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初赛。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闵志荣老师,张颖老师,刘卫平老师和外教Christoph Schülter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比赛由23德语1章文妤、23德语2朱颖同学主持。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大三学生参与了此次大赛。
手部极限运动社
手部极限运动社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江苏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社团注重手部极限运动的推广,并且为喜欢手部极限运动的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此外,手部极限运动社还定期在学校操场组织体验活动,例如异形魔方的趣味复原挑战、魔方墙拼装挑战、花切展示、飞碟杯竞速等。手部极限运动社自成立以来,在丰富校园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和促进魔方运动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年来,社团团体和个人在各级各类魔方比赛中斩获奖项:2023年第二届常州市高校魔方联赛荣获团体第一、金字塔速拧金牌、第5名、第6名,南京市魔方队选拔赛、南京市魔方公开赛以及上海市“勿忘初心”魔方公开赛斩获两金一铜的佳绩。2024年1月27日,钱文睿在魔域华梦X智荟杯2024上海冬季魔方公开赛获得魔表速拧项目第二名。
数字媒体科创协会
数字媒体科创协会的全称为“计算机工程学院数字媒体科创协会”,其前身为“影视制作协会”,由计算机学院高伟老师协助指导,于2013年成立。数字媒体科创协会是一个专注于影视制作的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成员的技能和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是社团的重要活动之一,邀请高伟老师给社团成员介绍最新的影视制作技术和理论知识,在2023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社团不负众望,斩获了7个国家一等奖、1个国家二等奖以及数个国家三等奖;在2023年度第十四届蓝桥杯元境杯的比赛中斩获1个国家二等奖。
互联网+创新创业协会
互联网+创新创业协会建立于2020年,挂靠机械工程学院,是江苏理工学院的五星级学生社团之一,也是机械工程学院唯一一个五星级社团。社团专注于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社团致力于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工作重点,以“丰富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学科竞赛能力,帮助学生创业者创业”为目标,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常青紧急救护协会
常青紧急救护协会成立于2018年9月,挂靠艺术设计学院。社团在常州市红十字会和常州市义工联的支持下,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在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中普及各类型急救救护知识,致力于宣传普及卫生防疫防病知识。
为提高民众的急救意识与现场急救能力,2023年度社团在陈渡新苑社区及香江华廷社区进行了两次活动。活动共分为知识讲解和技术学习两大部分。其中知识讲解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烫伤和鼻衄。同时对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措施进行了展示。
2023年6月28日,6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了由常青紧急救护协会举办的“生命有限,爱心无限”红十字急救知识宣传活动。
2024年第十一届“一袋牛奶的暴走”于5月12日在常州举行,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常青紧急救护社积极响应常州市义工联总会的号召,召集了6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用热情和耐心为社会增添温暖和力量,用行动和爱心书写奉献的篇章。
2025年3月12日,由常青紧急救助协会主办的“初级救护员培训”活动在江苏理工学院57号楼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212室顺利举行。活动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骨髓捐献日”为主题,面向全校学生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助力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徽音合唱团
徽音合唱团成立于2017年5月,隶属于校大学生艺术团。 社团组织开展了许多活动,如迎新歌会、毕业生晚会、教育学院20周年庆等。
2024年第26届社团巡礼节暨新生才艺大赛(复赛),徽音合唱团表演了《你从未离去》,让人感动。
文体艺术联合会
文体艺术联合会又叫文体部,是由艺术、体育特长生和喜爱文艺的学生组成的校级组织,致力于开展各种文体实践和群众性文艺活动。协会通过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体育团和大学生礼仪团等社团定期进行日常训练和短期集训,进行策划、组织,来举办学校各类大型文体艺术活动和大型晚会。
国学经典研习社
国学经典研习社是由学生组织管理、老师指导引领的非盈利性社团。国学经典研习社以“语林探趣,体悟阅读的至乐”为主题,以“语林探趣 月悦读书”为社团品牌活动,多年来该品牌活动始终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线,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纪念志愿活动,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推动各位同学在党和国家的精神感召下,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责任。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共有两个校区,其中新校区正在建设中。
本部
学校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有各类校舍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203万余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和智能医疗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学院等9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
新校区
经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共建江苏理工学院,2020年11月签署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依据建设任务,由常州市统筹协调,通过老校区置换等途径,加快推进总占地不少2000亩的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建设。
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武进区,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2.19万平方米,总计56栋单体,其中包括教学培训楼、实验研发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实训楼、会议中心,配套建设宿舍楼、食堂、体育健身中心、综合服务用房等。
2023年8月4日上午,江苏理工学院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项目推进会在新校区项目现场举行。
2025年3月5日,江苏理工学院按照学校新校区建设整体部署,召开新校区搬迁准备工作培训会议,做好新校区搬迁准备工作。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规划选址位于武进区牛塘镇,2022年9月,江苏理工学院武进区绿建区协同创新园项目开工,新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校友情况
校园风貌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所得荣誉
2008年,江苏理工学院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江苏理工学院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江苏理工学院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江苏理工学院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江苏理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
2023年,常州市实施“532”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
2023年,江苏省2023年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和优秀报考点。
2023年,来华留学生“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选拔赛优秀组织单位。
2023年,《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2022-2023年度先进单位。
2024年,2022-2023年度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