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燕京理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为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
燕京理工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2005年的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燕京理工学院,2016年入选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同年12月,该校与韩国江南大学签署共建国际研究生院协议。2017年7月,学校正式成立传媒学院。2018年,学校成立建筑学院。2023年4月,建成中国体育博物馆。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共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有63个本科专业和28个专科专业,构建了以工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学科专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工、管、文、理、经、法、教、艺、医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有教师2000余人。截至2024年11月,全校本科生38529人,专科生596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为86.59%。学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1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获批国家专利89项。
燕京理工学院先后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等荣誉称号。位列2024上海软科中国民办高校全国26强,连续六年获得河北省年检优秀单位,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品牌实力民办大学”“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位列第56位。
历史沿革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时期
2005年4月13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通过教育部批复。5月12日,北方学院正式成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楼宾馆举行揭牌仪式。2005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予以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部分高校本科专业名单》,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复。7月1日,教育部公布《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和机构名单》,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具备举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资格。9月15日,2005级2000余名新生入学报到。
2006年4月,学校由事业法人变更为民营非企业法人。2009年4月,学校成立应用技术学院。10月19日,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学校获准设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2010年10月,学校被增选为河北省独立学院副理事长单位。2012年,学校获得学士授予权。6月下旬,学校各学院相继举办2012届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燕京理工学院时期
2013年4月,经教育部评审,同意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转设为燕京理工学院,同时撤销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的建制。燕京理工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1月,燕京理工学院正式入选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同年8月,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成立。
2018年3月,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成立,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学、风景园林4个本科专业本科,以及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2个专科专业。
2023年4月,燕京理工学院中国体育博物馆建成并揭牌,同时举办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论坛。博物馆主要设置奥运会文化主题展区、数字化互动体验展区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及荣誉展区等。
2025年4月,三河法院燕郊法庭与燕京理工学院召开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共设有智能工程学院、环境与健康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会计学院、国际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法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了以工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学科专业为重点,工、管、文、理、经、法、教、艺、医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6月份,学校现有教师2000余人,包括由特聘教授、教育部专家组成的学科专业建设团队,由企业讲师、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团队。截至2023年6月20日,该校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50.3%,其中博导4人、硕导20多人。博硕占比80.02%,双师型教师占比51.5%,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共有有63个本科专业以及28个专科专业,其中省一流本科专业9个,英语专业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以工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学科专业为重点,涵盖工、管、文、理、经、法、教、艺、医等学科门类的专业布局。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全校开设课程1598门,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7.71%,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5.3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含副高)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7.49%。截至2025年2月,学校建立370余家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搭建实习与就业平台。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0月,燕京理工学院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编写出版专(译)著、教材266部。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投资建设“微留学”学习基地。联合国副秘书长娜塔莉亚·卡内姆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教授等到访学校,受聘国际导师、特聘教授。杨与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2019年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刘炼获授中非人口发展会议“中国学生大使”,受邀前往非洲加纳参加会议;李丹阳受邀在肯尼亚参加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徐若焜受邀前往肯尼亚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UPower计划:青年榜样领导力实践培养项目,赴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参加中非青年交流项目。
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
燕京理工学院图书馆于2005年9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设有文科馆和理科馆两个馆,提供阅览座位6000余席。图书馆配有中国知网、万方和五车等多个数据库资源和音视频资源,电子资源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图书馆于2007年加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共享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多馆资源。截至2023年2月,纸质藏书已达300余万册,电子图书200余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5种;中外文期刊227种;报纸26种。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科研平台16个。
学术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1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获批国家专利89项。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省级、国家级奖项达7000余人次。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标识由校徽和学校名称结合而成。校徽中原“燕京理工学院”字样改为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字体,即校名标准字;同时加入“2005”字样,突出建校年份。校名解读:融汇燕赵文化,惠承京津优势,具有全球视野的应用型科技大 学。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和现代化气息。
校训
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培养“四会五有”(即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校园吉祥物
校园吉祥物“京京”:燕京理工学院吉祥物“京京”,以马为原型,神采骏逸,潇洒昂扬,是朝气、活力、坚韧、向上、智慧的象征,蕴含了学校一马当先,龙马精神,千里名驹,马到成功的精神内涵。
校花
校花-海棠:燕京理工学院校花海棠,树姿优美,花姿潇洒,蕊瓣似锦,春始花色娇艳,妩媚动人,秋后金果满树,芳香袭客,表达了师生爱校荣校情怀。
校区情况
燕京理工学院校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迎宾北路45号,毗邻北京行政副中心,距天安门仅38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和环首都、京津冀、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学校总占地1859.82亩,已建成的校舍建筑面积61.5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用房43.3万平方米。校园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和京津冀地区同类学校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和现代电子图书系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学校排名
燕京理工学院在2024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位列第26位,全国参考排名位列第26位。在2025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位列第56位。
获得荣誉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先后获得“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获得河北省年检优秀单位,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品牌实力民办大学”“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