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理工学院(英语:YanT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原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是一所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2005年,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2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正式更名为烟台理工学院。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占地41.9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8432人,有专任教师665人、外聘教师430人。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院(部),46个本科招生专业(包含1个中德合作办学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拥有省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6个。
烟台理工学院在2024年软科民办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72名;2025年位列第67名。
历史沿革
烟台理工学院的前身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2003年,祥隆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其主要投资者,独立出资创办了这所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2004年,该学院被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为首批独立学院。
2005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专项检查并顺利通过。2006年,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中得到了专家的认可。2012年,学校通过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在2015年,学校被选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2020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烟台理工学院。
2025年4月15日,烟台理工学院与烟台淳钧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现设有13个教学院(部),46个本科招生专业(包含1个中德合作办学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涵盖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65人、外聘教师43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635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5人。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团队,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烟台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MOOC课程2门,SPOC课程39门。有工程管理、会计学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工程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生物工程,拥有工程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械制造设计与自动化、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网络新媒体等9个校级优势特色专业。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省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6个;获批省级示范中心、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实习实训基地等7个;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优秀教材、教改项目等共计51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4月,烟台理工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项70余项。融媒体系列教材20余部被56所应用型院校选用。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整合校内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国际班项目和留学生教育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机会。
每年外派交换学生约30余名。自2009年开始接收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年接收各类国际学生项目近百人。2008年和2009年承办烟台市中韩书画作品交流展,2018年6月9日联合哈德斯菲尔德大学、韩国马山大学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举办学生国际艺术作品交流展。与翰林大学合作成立区域经济研究所,已举办3次区域经济研讨会。
国内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先后与中科院烟台计算机研究所、杰瑞股份、喜旺集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基地覆盖到北京、西安市、大连市、济南市、昆山市、无锡、威海、枣庄市、烟台等多个城市。学校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5个。
截至2025年4月,烟台理工学院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共建220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长期发展的实习基地,有山东祥隆美格数码有限公司、烟台鹏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祥隆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震旦集团烟台分公司、烟台蚂蚁摄影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山东广耀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永安国际旅行社、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172个。
同时,烟台理工学院还与各生源高中之间达成合作,2023年6月,该学院与临朐中学、山东省临朐实验中学、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举办“生源基地”授牌仪式。同年2月,与金融学院与高顿教育签约,成立合作伙伴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烟台理工学院图书馆
烟台理工学院图书馆前身为资料室,2003年建校初期成立。图书馆楼2006年规划、设计,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资料室正式更名为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建成了一个管理科学、环境温馨、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现代化图书馆。
截至2023年9月,烟台理工学院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2000.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42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35.36万册,当年新增23973册,生均纸质图书81.26册;拥有电子期刊2.3万册,学位论文98.38万册,音视频21010.93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0.49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469.85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6.53万篇次。
学术期刊
《烟台理工学院学报》(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学报》),2010年创刊,每年出版2期,2016年被山东省图书馆列为馆藏期刊。设有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高校思政与人才培养、社科与自科研究园地、专家论坛、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实践实验教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示等栏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省级平台黄河流域美丽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1个,烟台市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1个、机器人应用研究院1个、校级研究所1个。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2个,2023-2024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4个(其中创新19个,创业5个)。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获批黄河流域美丽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服务机构等省市级科创平台6个。
学术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发表高层次论文1140篇。
校园文化
校徽
烟台理工学院校徽的主体造型由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校徽传承而来,再将“烟台理工学院”英文首字母“Y”“I”“T”的变形后的样式融合。校徽整体造型以海鸥和帆船为主元素,底色为蓝色。
校徽释义
校徽整体造型完美地融合进海鸥和帆船的元素,海天一体的蓝色体现着烟台理工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垠的博大胸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生不息的海洋充满勃勃生机,寓意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帆船取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寓意着学校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校训
烟台理工学校大学的校训为自强,博识,求新,致道。
校训释义
自强,源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是烟理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博识,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识”是烟理工为学育人的素质要求;求新,源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是烟理工进取发展的动力源泉;致道,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道”是烟理工追求卓越的至高境界。
校风
烟台理工学院的校风为和合,责任,学习,创新。八字凝聚了烟台理工学院的核心价值观与育人理念,旨在培养“重品格、善沟通、能做事、会创新”的优秀人才。
校园环境
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美、宜学宜居。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3月,烟台理工学院只有一个校区,校址为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100号。在学生综合服务设施方面,学院已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还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
行政管理
校友风采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