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学院(英文名: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英文缩写为“GXUFE”,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是在2004年5月19日成立,由原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原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是1963年成立的广西财经学校,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1960年成立的广西商业专科学校。201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和2017年分别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广西财经学院有相思湖校区、明秀校区和武鸣区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922.44亩。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23557人,教职工1528人,其中专任教师1149人。
广西财经学院在2025年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4位。
历史沿革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财经学校于1963年成立,后在1985年成立广西财政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财经学校并入在2003年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商业专科学校创办于1960年,1962年更名为广西商业学校,1963年,广西财经学校成立,1984年在广西商业学校基础上又成立了新的广西商业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78年的广西南宁商业技工学校在2003年并入。
广西财经学院
经批准,2004年5月19日,原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了广西财经学院。在201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也由专科教育转向了本科教育。
学校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于2011年成为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年经国家外交部和教育部审批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落户学校。2013年成为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而后2014年又获批广西高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和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在2016年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2017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于2018年成为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单位,并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2年9月20日开始担任“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广西财经学院设有15个教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528人,其中,专任教师114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46人,占比30.11%;具有硕士学位667人,占比58.05%;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13人,占比88.16%;正高级职称160人,副高级职称40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565人,占比49.17%。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全国高端会计人才2人;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桂林市学者3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1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带头人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5人,广西文化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3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2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培养对象3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自治区模范教师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广西财经学院有应用经济学、区域国别学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会计、金融、税务、审计、数字经济、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翻译、保险、公共管理、应用统计、旅游管理、法律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自2018年,2018年至今,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9项,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区高校前列。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获批为广西一流学科。
学校于2018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单位。2023-2024学年,获得8项广西高校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承办权;学生参加各类学生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53项,其中国家级获奖62项,自治区级获奖791项。
教学建设
学校于201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2012年成为外交部和教育部授牌的“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2013年成为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获广西高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2016年获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成为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22-2023学年,学院在全区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获得4个五星、6个四星和2个三星的佳绩;1个虚拟教研室入选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获自治区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27项,自治区级“四新”项目立项9项。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会计学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金融数学专业4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拥有自治区级以上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5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26个,自治区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1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
截至2025年5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数智财会产业学院获批为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教学成果
2021—2022学年,学校获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等次1项、一等等次3项、二等等次6项。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2项。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6项,自治区级教材奖励4部。
学校合作
校企合作
2022年11月,与广西新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就人才培养、实习与就业、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等方面展开交流。
2023年3月24日,学校与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围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5月与广西海纳中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合作座谈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广西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研 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促进行 业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国际合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与柬埔寨国立管理大学、印尼玛琅坎朱鲁汉大学、菲律宾黎刹科技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印尼玛琅独立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市大学、文莱拉克萨马拉商学院、韩国崇实大学等合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合作建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培养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据2024年10月官网显示,图书馆由明秀校区图书馆、相思湖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以经济管理类文献为重点,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门类齐全。图书馆周开放时间为98小时,电子资源24小时开放。截至2024年9月,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2323个,拥有纸质图书188.17万册,电子期刊76.14万册,学位论文688.53万册,音视频68545.9小时。
学术期刊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是由学校主管主办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东盟问题、财税研究、金融保险、工商管理、涉外经济等,东盟问题为特色栏目。据中国知网2021年度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达1.606,综合影响因子达1.068。曾获2017年“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8-2019年度“广西高校精品学报”,2019年在第六届高校社科期刊评优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科研成果
2018年至2025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9项,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2016年—2021年7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科学》、SCI一区等期刊共发表668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共获5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学校排行
在2024年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广西财经学院位列第42+位。
在2025年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广西财经学院位列第44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蓝色和黄色为主,同时以广西铜鼓的形状结合日出之光组合而来。校徽的黄色标识从整体看像大写字母“G”,其中心是大写字母“X”,左边是大写字母“C”,右边是大写字母“J”,意寓“广西财经”。
校训
“诚以修身、信以立业”。
释义:是指要遵守诺言,恪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5月19日。
校歌
校歌:《春华秋实》
歌词:江湾呀绿城美,莲湖悠悠书香醉,财经骄子财经骄子,追梦创新展翅飞,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明德弘毅,和谐日新。诚以修身,信以立业,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明德弘毅和谐和谐日新。邕江湾呀绿城美,镜湖悠悠英才汇。桃李芬芳,桃李芬芳,春华秋实生光辉。
邕江湾呀绿城美,镜湖悠悠英才汇,桃李芬芳桃李芬芳,春华秋实生光辉。经世济用,服务社会,理财强国,功成我辈。经世济用,服务社会,经世济用,服务社会,理财强国,功成我辈。邕江湾呀绿城美,镜湖悠悠英才汇。桃李芬芳,桃李芬芳,春华秋实生光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相思湖校区、明秀校区、武鸣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922.44亩。
相思湖校区
位于南宁市大学西路189号,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镜湖、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知恩阁和品味轩食堂等,宿舍为6人间上床下桌。此校区主要有经济与贸易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等。
明秀校区
位于南宁市明秀西路100号,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文化广场、海丝院、操场、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一食堂、二食堂、三食堂等,宿舍有有4人间、6人间和8人间。此校区主要有中国—东盟统计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鸣校区(在建)
截止2024年,武鸣校区在建中,武鸣校区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截至2021年6月一期建设中,计划建安投资约17.6亿元,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14亩,在校生规模约1.17万人,计划于2025年完成二期工程,并正式搬迁入住办学,可满足27800名学生的教学生活需要。截至2025年5月,校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入家具设备采购安装和入驻管理试运行阶段。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2014年,学校获广西高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2017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0年12月28日,学校获“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2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24年3月19日,学校多项咨政信息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政府信息刊物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