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英文名称: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英文名称缩写:HUAS),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湖南文理学院是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湖南文理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原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本科院校常德师范学院,在升格为本科院校前后,有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艺术学校、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等大中专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常德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2024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74万平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5.04万平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7.96万平米,仪器设备总值3.78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269万多册、电子图书近317万册。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24035人,教职工1588人,其中专任教师1287人,教授125人、博士507人,外聘院士3名。学校设置了18个教学院和1个研究院,开设了6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2025年,湖南文理学院位列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08名。
历史沿革
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文理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建立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随后,常德地区先后有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引进高教培训中心相继成立。1978年,成立常德基础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挂牌为常德高等专科学校。一年后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引进高教培训中心合并到常德高等专科学校。
常德师范学院
1999年,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常德师范学院,学院办学层级升为本科院校。升本后,先后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常德艺术学校并入常德师范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2003年,常德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2016年,学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2017年,湖南文理学院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学校入选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20年,学校入选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2年,湖南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成立。2023年,成立湖南文理学院粤旺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2024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下设18个教学院和一个研究院(芙蓉学院),有63个本科专业。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医11大学科门类。建有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7个、湖南省“十三五”应用特色学科6个、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有校级优质课程300余门;建有省级教学中心2个。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获省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00余项。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一流本科课程68门,省思政“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
附属医院
湖南文理学院现有教学医院10家,包括常德市妇幼保健院(直属附属)、第四人民医院(直属附属)、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石门县人民医院等。湖南文理学院与常德市疾控中心、常德市中心血站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卫生检疫与检疫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湖南文理学院与益丰大药房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作为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588人,其中专任教师1287人,教授125人、博士507人,外聘院士3名。拥有国家杰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芙蓉区学者、芙蓉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90余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10个,国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湖南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2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先后与美、英、德、日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获教育部批准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4年至2024年,招收来自35个国家的400余名留学生。,开展校际交换项目、2+2本科双学士项目、3+1本科双学位项目、4+1研究生项目等多形式国际合作办学交流。学校还坚持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围绕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和学科科研平台、2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3个省社科研究基地,以及100余个其他省部级教学和学科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新建于2005年,馆舍面积29700㎡,阅览座位4588个。截至2025年6月,湖南文理学院拥有纸质图书269万余册,订有中文期刊726种、外文期刊5种、报纸31种,以及全套人大复印资料。古籍阅览室藏有线装书、四库全书、地方文献和其他大型丛书等共计2万册。外文阅览室藏有大英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并订有《数学评论》《物理评论》《化学文摘》等国际权威期刊。拥有电子图书316万余册,可利用的数据库74个,其中包括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超星读秀知识库、北大法宝数据库等。图书馆参加了教育部“211”重点工程——CADAL,CADAL入库数据总计280万册。
学术期刊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湖南省的一级期刊,大16开本季刊,每季度季初出版,主要刊载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多次获奖,2015年获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6年获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8年获得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2018年获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文献成果被多种国际国内检索类期刊和数据库收录。
《武陵学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文理学院主办的教育综合类学术双月刊, 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该期刊位居国内同类院校社科期刊前列。特色栏目主要有“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武陵学刊》于2006、2010、2014年连续三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国家社科成果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1500余件。
学校排名
2024年,湖南文理学院位列2024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89名。
2025年,湖南文理学院位列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08名。
校园文化
校徽
湖南文理学院校徽为双套圆形徽标,学校的中英文名称以白底红字环形围绕徽标中间的后羿射日雕塑图案,中文字体为沈鹏题写。
校训
湖南文理学院为“博学弘文、明理求真”。
校歌
湖南文理学院校歌为石煌远作词,杨歌阳作曲创作的《走向未来的梦》。
校庆日
湖南文理学院校庆日为每年的10月18日。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共有注册社团37个,涵盖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公益服务、体育健身和语言文学五大类,包括浪花吉他协会、WAS自由舞者协会、快题设计协会等社团等社团。为同学们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能力提供了平台。2022年10月30日,学校在第二田径场举办了“百团大战”招新活动,学生社团通过宣传讲解、实物展示、才艺表演、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社团风采,此次招新共吸纳了3000余名学生报名。
校区情况
主校区
湖南文理学院校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紧邻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东北边是商业中心万达广场。学校绿植种类繁多,学校有山茶花、桃花、李花、玉兰花、杜鹃花等十多种春花,每到春季迎来花期。学校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8.33万余㎡,教学用房面积29.75万余㎡,实验室面积15.25万余㎡。学院设有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医十一大学科门类18个教学院。
芙蓉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青年东路,是由湖南文理学院举办、教育部确认的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该学院于2002年成立,学院设有文学与社会科学系、理学系、工程与技术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与体育系五个教学系部,校园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
校园环境
图书馆
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位于白马湖畔,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58年,新建于2005年,馆舍面积29700㎡,阅览座位4000多个。图书馆整体建筑呈现的是一个半圆的“工”字形,图书馆共有5层,空间采用通敞式大开间布局。图书馆周开放时间108.5小时,节假日正常开放,馆内无线 WIFI 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22年,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年入馆读者超过160万人次。2021年,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荣获湖南省唯一高校图书馆“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殊荣。
红楼
湖南文理学院第一办公楼(红楼)为苏式三层砖木混合建筑,外墙装饰采用红色瓷砖建成,这里曾是常德师专的教学楼,始建于1959年,属于建校初期的历史建筑,截至2023年4月仍然保存完好还在使用。2021年,湖南文理学院第一办公楼(红楼)入选常德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