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平原路(东段)699号,由河南省教育厅直属。河南工学院学校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建设示范校和河南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快”高校。
河南工学院创办于1975年的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1980年8月更名为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同年9月新乡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事业单位,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科学校,1992年,由原国家教委规范校名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河南工学院。
截至2025年6月,河南工学院占地面积110.6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3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244.96万元,馆藏各类文献资源341万余册,其中,纸本馆藏170万余册。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获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省级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校企共建42个技术研发中心。有专任教师820余人,博士2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370余人,拥有国家优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37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工学院排名第500+。
历史沿革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5月在原电气控制设备厂的基础上建立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由朱止彬担任名誉校长,1975年7月19日正式开课,开设机床设计与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2个专业。
1976年开始建设新校址,位于新乡市郊区(北干道东段),1977年开始大学开始迁入新校址;1978年3月改为新乡市“七二一”工人大学。
1980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同年9月新乡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事业单位,电气控制设备厂为校办工厂。
1983年3月16日,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改为由省主管,学校体制改为正规大专学校;1984年8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设立有机械工艺、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工业管理工程4个专业,学制为3年。
1992年4月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平原路校区开始建设,位于新乡市区东部,2010年7月建成投入教学使用;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河南工学院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同意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河南工学院,5月6日正式挂牌;2017年经教育部特批,学院在全国高校设立第一个电缆工程本科专业。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是中国唯一的电缆特色学院,拥有全中国首创的电缆工程、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两个专业。2022年11月7日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其中河南工学院申报的电缆行业学院获批立项建设。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河南工学院设有20个教学院部,4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河南工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置了电缆工程本科专业,形成了智能制造、电力电气、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产业经济等兼具特色与优势的专业集群,学校专业设置与河南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3门国家级、2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课程等,建有12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5个入选省级产业(行业)学院。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院荣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共10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9项。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20余人,博士2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370余人,拥有国家优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37人,拥有1个“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课程思政特色化示范中心和5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
合作交流
2019年10月17日,河南工学院与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签订双方合作框架性协议;2020年10月27日,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进行中马校际合作项目视频会谈暨签约仪式;2021年7月27日,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2023年9月7日下午,波兰奥波莱技术大学副校长Grzegorz Mikolaj Krolczyk(杰科罗斯·米克莱·科罗切克)、副校长Aneta Kucinska Landwojtowicz(阿内塔·库辛斯卡·兰德沃伊托维奇)一行访问河南工学院。校长陈丙义、副校长戚新波与来宾进行的会谈。同年11月10日,德国管理应用技术型大学克里斯蒂安·韦尔纳校长、欧洲大学联合体中国区负责人唐雪一行访问河南工学院。副校长戚新波与来宾进行了会谈,对外交流合作处、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谈。2024年4月12日下午,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副校长钟志强一行访问河南工学院。2025年4月18日下午,原阳县人民政府与河南工学院校地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协同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2月,河南工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3.14万平方米,馆内设阅览座位4286个,周开馆时间98小时,电子资源提供24小时服务。目前,电子图书171万册;使用的电子资源数据库37个。截至2025年6月,馆藏各类文献资源341万余册,其中,纸本馆藏170万余册。拥有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期刊、全球产品样品数据库、读秀知识库、汇雅电子图书等20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河南工学院内有学术期刊《河南工学院学报》,《河南工学院学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工学院主办,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开设栏目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车辆与交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合作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科学等。2014年12月9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河南工学院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省级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校企共建42个技术研发中心。
2017年7月,河南工学院被批准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8年12月,河南工学院与卫华集团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依托“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培养博士后工作。
成立于2018年12月,依托河南工学院而建,同时联合河南泰隆电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位于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中试实验场所位于河南泰隆电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依托 “电缆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省重点学科(培育)及河南省特种电缆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研究平台,主要研究线缆结构设计理论、金属材料改性技术、特殊环境用绝缘材料、线缆状态智能感知和寿命预测方法。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河南工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550余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2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逐年提升,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校园文化
校徽
河南工学院校徽以蓝色作为标准色,象征着科技的深,师生的睿智,发展的永恒。同时,蓝色又具有厚重,大气,高贵的气质。给人以权威和信赖感。校徽上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1975。
校训校风
河南工学院校训为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风为 团结、创造、竞争、快乐。
教风学风
河南工学院的教风是修德、爱生、敬业、善育,学风是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校庆日
10月16日。
校歌
河南工学院校歌为《开拓之歌》,由常鸣作曲、群力作词。
社团文化
河南工学院拥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力社团。2022-2023年度,乒乓球协会等30个社团被评定“星级社团”,张俊芳等15名指导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家乐等53名会长被评为“优秀会长”,周珂佳等73名会员被评为“优秀会员”。
校园环境
学校布局
截至2025年6月,河南工学院占地面积110.6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3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244.96万元,馆藏各类文献资源341万余册,其中,纸本馆藏170万余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2012年以来,学校在各省、地、市已开展了校友工作,近30个地区的校友已经自发成立了校友服务组织。
所获荣誉
学校排行
在2023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工学院位列第533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工学院位列第540名。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河南工学院位列第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