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范学院(英文:Quji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是中国云南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1907年开办的“师范传习所”和1912年设置的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56年更名为曲靖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曲靖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建立曲靖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曲靖师范学院。
2020年5月,曲靖师范学院获评2019年度“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学校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共设有校本部、古城、环东三个校区,校园面积92.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89万平方米,非流动资产总值107046.03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62.15万册,电子期刊94.83万册,学位论文613.39万册,音视频165970小时。学校有教职工1041人,专任教师838人,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5779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5741人。学校设有17个教学科研机构,全日制本科专业61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曲靖师范学院位列第407名。
历史沿革
省立第三师范时期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7年开办的“师范传习所”,辛亥革命后,蔡锷任云南省都督,蔡认为:建设需才,育才需学,设学必先师范。为了发展云南的师范教育,决定在曲靖设立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当时的省教育司司长周钟岳即委任谢显琳出任校长。1913年3月下旬,云南省立第三师范正式开学。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是曲靖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工作据点和活动中心。曾培育了徐文烈将军、抗日名将王甲本,《在太行山上》词作者桂涛声等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曲靖军管会代表省、地接管了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曲靖师范学校时期
1956年更名为曲靖师范学校,1977年招收昆明师范学院曲靖普通(本科)班,1978年开始,先后建立了曲靖师范学校专科、曲靖教育学院和曲靖地区师范学校,“三校”并行办学,1993年更名为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建立曲靖教育学院。1984年4月16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曲靖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创建了曲靖教育学院。1993年2月在曲靖教育学院成立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曲靖分校,1997年开办电视师专本科专业,1999年开办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本科专业。
曲靖师范学院时期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曲靖师范学院。十二五期间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学3个学科成为云南省“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2017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入选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名单。2023年4月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下达了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曲靖师范学院综合教学实习实训大楼项目获2000万资金支持。十四五规划新增教育、材料与化工、社会工作三个硕士学位建设点。2023年6月19日,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揭牌仪式在云南曲靖师范学院举行。2024年12月25日,云南省教育厅与曲靖市政府在昆明市签署共建曲靖师范学院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科研机构,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工学专业11个占18.03%、理学专业11个占18.03%、文学专业9个占14.75%、经济学专业3个占4.92%、管理学专业11个占18.03%、艺术学专业7个占11.48%、历史学专业1个占1.64%、教育学专业5个占8.20%、法学专业3个占4.92%,学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9月30日,学校有教职工1041人,专任教师838人,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为39.62%、博士教师占比27.45%。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省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等22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32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6人,高倍引科学家1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6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建有“张弥曼院士工作站”,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担任学校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高级学术顾问,持续深入开展古鱼化石研究。
学校涌现出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等教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开展教师职前职后培训,近五年培训中小学教师6000余人次;近五年承担外单位委托横向项目66项;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合作共建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成为云南省科普基地;建成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曲靖红色文化展览馆;“橄榄纹曲师鱼”成为全国唯一用高校命名的古鱼化石;对“南碑瑰宝”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进行了数字化研发;“测序传感器”研发提高了区域电力智能化水平;设立《曲靖师范学院智库专报》,一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市主要领导批示;建有全日制公办小学——曲靖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承担国家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76项,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优秀成果奖74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交流合作广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建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云南省出国留学预备学院曲靖分院”,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三批华文教育基地、“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在泰国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中心”。65名学生成为中文志愿者,近千名学生到合作学校交流学习。与俄、英、美、加、澳、新、法、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正式交流合作关系,招收长短期留学生。长期聘请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外专外教,获云南省中国政府友谊奖、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1490.52㎡,阅览室座位数265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62.15万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212480册,生均纸质图书102.28册。拥有电子期刊94.83万册,学位论文613.39万册,音视频165970小时。当年图书流通量达到5.13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104.24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92.93万篇次。
学术期刊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曲靖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曲靖师专学报》,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国际国内公开发行刊物,2001年更名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现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6日出版,每期128页,A4开本,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曲靖师范学院学报》主要设有“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文艺学研究”“数学研究”“物理化学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等栏目,其中“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栏目、全国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栏目等奖项,“文艺学研究”荣获全国地方高校特色栏目奖项,“数学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获云南省优秀栏目奖。
学术成果
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从鱼到人”探源研究系列重大成果,曲靖师范学院以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自然》)发表3篇论文。三篇文章Altmetric指数都已超过1500,在《Nature》(《自然》)同时段621篇文章中排第七、第八和第九名。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以封面文章同期发表4篇重大研究成果论文,其中2篇论文以曲靖师范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对“南碑瑰宝”爨龙颜碑和宝子碑进行了数字化研发;“测序传感器”研发提高了区域电力智能化水平。
校园环境
校区情况
校本部:云南省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大道。校园面积1399亩,校舍面积37.89万平方米。承担除继续教育学院以外的其他二级学院的教学任务。
古城校区:麒麟西路328号。古城校区主要承担学校的南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办学层次是函授本科(专升本、高起本)。专业有会计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物联网工程等17个专升本和2个高起本专业,具有学士授予权。
环东校区: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建设路3号。现环东校区已不再承担教学任务。原校区西区已划分给曲靖市第一中学开展高级中学教学。学校原东区作为退休教师居住区。
标志建筑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的校标为圆形,外圈为校名“曲靖师范学院”中英文,中文为爨体,体现了爨文化的特征。内圈圆内变形三角寓意为曲靖师范学院为过去曲靖师专、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合并升格组建而成;变形三角又为汉字“人”的变形,体现了“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思想,寓意“精业乐教,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变形三角又意为山峰,寓意刚正、向上和不断攀登之意,和浪花代表的珠江水结合,刚柔相济,体现了“刚正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精神;数字“2000”标示学校2000年诞生。爨体校名、变形三角、数字“2000”的红色象征红土地,浪花的蓝色代表珠江水,象征深和深远。
校标整体象征曲靖师范学院在乌蒙山下、珠江源头、2000年由曲靖师专、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合并升格组建,扎根滇东高原的红土地,在爨文化的哺育下,秉承“刚正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将育人作为办学第一使命,立足曲靖,面向云南,重点服务滇东北。
校训
校训:刚正博爱 睿智笃行
释义: “刚正”,“刚”是刚健、刚毅;“正”是正直、中正。语出《易经·乾》:“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意为刚劲强健而中正不偏。“博爱”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和“兼爱”的思想。“睿智”,“睿”意为通达、看得深远,“睿智”表示“英明有远见”。“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在求学向善的过程中要博学审问,还要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尽力践行。
校歌
《曲靖师范学院校歌》
歌词:
千里珠江,源远流长。我爱这爨乡沃土,翰墨飘香。刚正博爱,胸怀远大理想;睿智笃行,书写青春诗行。啊!曲靖师院,多彩的人生舞台,快乐的求知殿堂。
千里珠江,源头起航。你看这人才摇篮,桃李芬芳。民主和谐,沐浴幸福阳光;求是创新,铸就灿烂辉煌。啊!曲靖师院,美好的精神家园,永远的心灵故乡。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徐文烈,吴永康,王甲本,桂涛声,樊子诚,周子安,温培群,陈家顺、李青霖等
荣誉与排行
学校荣誉
学校排行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曲靖师范学院位列第422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曲靖师范学院位列第402名。
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曲靖师范学院位列第40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