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文学源远流长,其古典文学包括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两大部分。宗教文学主要由佛经组成,而世俗文学则受到了佛教、婆罗门教及古印度文学的影响。
宗教文学
14世纪中叶,在昭法翁国王时期,佛经从印度、斯里兰卡(现斯里兰卡)通过柬埔寨传入老挝,从而催生了老挝最早的宗教文学。当时最为普及的佛经是《佛本生经故事》,收录了550个关于大日莲前世的故事。其中,《十戒》是从这550个故事中精选出的10个,用于佛教布道。此外,还有一系列描述神灵圣贤的故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吠陀神-因陀罗》。
世俗文学
老挝的世俗文学深受佛教、婆罗门教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古印度文学元素。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经过泰国改编后成为了老挝的经典著作。老挝的寓言集《娘丹黛》则是由马哈维汉根据印度的《五卷书》改编而来。世俗文学还包括诗体小说,如皮亚乔东达的《爷爷教育孙孙》和因梯央的《因梯央的教导》,这些作品通常涉及爱情和英雄事迹,并融入了佛教教义。另外,还有散文体的笑话集和故事集,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
小说和戏剧
自16世纪起,老挝文学开始涌现出一批本土作家创作的小说和戏剧,如《本通与洛乍娜》、《妖女和十二嫔妃》、《大象和蚂蚁》、《巴亚的故事》等。这些作品以其华丽的辞藻、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故事而闻名,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艺术上的显著进步。
史诗
在万象昌盛时期,诞生了一系列史诗,如《坤布隆》、《澜沧史记》、《万象王朝史记》、《占巴塞史记》等。此外,还有多部长篇叙事诗,如《加拉结》、《占巴西顿》、《休沙瓦》、《娘登安》、《林通》、《苏里冯》、《占塔卡》、《盖乔》、《陶洪》和邦坎的《信赛》等。这些史诗颂扬了人类为了幸福而与自然和社会黑暗力量作斗争的坚韧精神,赞美了善良战胜邪恶的力量。其中,《信赛》被认为是杰出之作,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老挝人都会阅读。
民间口头文学
老挝的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多彩,包括谚语、寓言、民俗音乐、民谣以及讽刺故事《香敏的故事》。这些作品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封建统治者的愚昧。老挝的民歌和民谣有两种类型:一是僧侣宣扬善行的寺院歌曲,二是反映民众情感的民间歌曲,其中包括许多情歌。其中,“卡”和“喃”两种曲牌尤其受欢迎,根据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又细分为多种变体。
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影响
19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老挝文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独立运动的发展,老挝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40至50年代,老挝进步文学兴起,早期作品主要发表在进步报刊上,作者多为老挝爱国战线成员和寮国战斗部队战士。他们创作的作品主要是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传播爱国战线的理念,鼓励人民反抗侵略,争取解放。1965年后,出现了更多报道文学、回忆录和小说,如坎连·奔舍那的小说《西奈》、占梯·敦沙万的回忆录《革命的光芒》及其小说《生活的道路》、维昂亨的小说《离别西香顿》、万赛·蓬占的小说《万象街头》等。这些作品描绘了贫困人民、受迫害女性和爱国青年投身革命的经历。此外,还有翁赛、西沙纳·西山的回忆录《革命传统故事》,讲述了老挝第一支武装部队的成立和斗争历史;苏万吞的小说《第二营》,叙述了一支部队突围、转战南北的故事;坎马·彭贡的小说《夺枪》、赛孔的小说《恶有恶报》、塔努赛的小说《洪沙女民兵》以及《不朽的西通》、《小阿努》等。这类以战斗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还有一些短篇小说,如松奔·塔维赛的《订婚戒指》、坎派·皮拉翁的《勇敢的莫罗》、乔玛尼的《在解放的道路上》,以及《暴雨》、《应该告诉她》、《野花》、《新生活》等,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解放区人民的生活与建设。这些作品的内容来源于爱国军民的生产战斗,因而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与时效性。作品的体裁和主题多样,艺术手法也有提升。
老挝澜沧文学繁荣面面观.搜狐历史.2024-10-23
【纸游005/6】老挝&柬埔寨:佛国的血光.豆瓣.2024-10-23
浅论老挝国古代文学.豆丁网.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