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简称:青岛理工(英文名称: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QUT),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的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1953年6月,由山东省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1958年,学校划归山东省管理;1960年,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1978年,学校更名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以冶金工业部领导为主;1998年,学校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学校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黄岛、市北、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60.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9.4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6.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72亿元。共有6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56人,全日制在校生34142人;有69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
青岛理工大学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10名。
历史沿革
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2年12月20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文件,要求以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土木科师生为基础,创办“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6月,学校由山东省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
1954年,经青岛市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学校在西吴家村征地建设抚顺路校区。
山东冶金工业学院
1958年9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青岛冶金工业专科学校,划归山东省管理。
1960年6月,青岛冶金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3年,学校停办学院, 改办中专。同年,山东冶金学院改建为青岛冶金建筑学校。
1970年,青岛冶金建筑学校改建为山东省革委会冶金工业局冶金试验厂。
1972年,山东省革委会冶金工业局冶金试验厂改建为山东省冶金学校。
1978年,山东省冶金学校更名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恢复本科招生,隶属冶金工业部。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85年9月,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93年,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经冶金部批准,青岛矿山职工大学并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同年10月,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黄岛校区正式挂牌。
1998年11月,学院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
青岛理工大学
2004年5月,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
2005年,学校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达成协议,以长江路校区置换嘉陵江路777号1300余亩土地建设新校区。同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6年,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开始建设,原为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
2011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市人民政府、青岛理工大学三方共同签订《共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协议书》,校区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2017年6月,青岛理工大学主校区转移战略二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举行。
2022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取得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15个教学机构,69个本科专业,于2023年4月新增工程审计、环保设备工程、机械工程3个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1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3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9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8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各1人,省级教学名师、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各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4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8人,宝钢优秀教师29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34个专业入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现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位列省属高校第6位,新增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总计获批71门;获批省级精品课程42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19门,名校建设课程271门,校级一流课程111门。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39项,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10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内287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馆藏纸质图书达到266.88万册,生均71.38册,2024年新增纸质图书44475册;电子图书3592173册,电子期刊92.72万册,学位论文1181万册,音视频274660小时。2024年学校订购中文数据库11个,外文数据库12个,免费数据库18个,试用数据库30个。
学术期刊
截至2023年,学校有1种学术期刊为《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青岛理工大学主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在国际上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化等学科的高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CSA》、英国《科学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数据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成果
2018年,学校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重要科研获奖成果25项;2019年,学校获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重要科研获奖成果40项;2021年,学校获国家科研项目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9项,省科学技术奖授奖8项,青岛市科学技术奖10项,校专利成功转化 23 项,发表文科类高水平论文330余篇,SSCI论文43篇,著作27部,授权发明专利239件。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青岛理工大学校标为圆形徽标,中心为“青岛理工”四字小篆形态变化而成的“鼎”字形图案,下方有“1953”字样,代表学校正式办学开始时间。
青岛理工大学校徽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学生的校徽分别以红、白为底色。
校徽为圆形徽标,色彩处理采用深蓝色,体现“青岛市理工大学”的学术内涵和历史积淀,象征“青岛”作为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整体造型以“四羊方尊”为基础,模拟青铜器铭文屈曲盘绕的处理方式,中心为“青岛理工”四字小篆形态变化而成的“鼎”字形图案,体现“青岛理工大学”尊重传统和历史的校风,下方有“1953”字样,代表学校正式办学开始时间。
青岛理工大学校旗采用红色旗面,旗面正中是白色中文校名。
精神文化
青岛理工大学校歌是《理工之歌》,集体作词,智树春作曲。
学校校训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校训确立于1993年40周年校庆,引领师生团结拼搏,奋发图强。
青岛理工大学精神为百折不挠、刚毅厚重、永承重载。“百折不挠”比喻坚强执着的意志,延伸为追求真理、耐得寂寞、永不放弃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气质;“刚毅厚重”形容刚正坚毅、温厚稳重的性格,延伸为坚守真理、持之以恒、厚德载物的科学品质和精神禀赋;“勇承重载”蕴含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延伸为理想远大、志在报国、服务社会的科学使命。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6月,青岛理工大学具有在册学生社团101个,涵盖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六大类别。其中包括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创新创业协会、大学生啦啦操健美操协会、思远剧团、管理工程学院科技爱好创新者协会、军事爱国者协会、BIM科技创新协会、大学生现代武术协会、管文联队足球协会、大学生排球协会等社团。2023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举办“百团大战”暨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各类社团展示其特色,如清涟华裳汉服社呈现汉服风采;幸福理工美食爱好者协会让同学们品尝到美食;红十字志愿服务团传播防艾知识;伯牙室内合唱团举办猜歌名小游戏等。学校为学生社团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党政军界
教育科研界
工商界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2月,青岛理工大学具有黄岛区、市北区、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60.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9.48万平方米。
市北校区
市北校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11号。校区内设有教学楼、食堂、校史馆、礼堂等建筑。是学校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所在地。
黄岛校区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嘉陵江东路777号,南临开发区长江中路街道,北临开发区同江路,西邻井冈山路。校区总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320亩,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餐厅、学生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现代教育中心等共16座建筑物。
临沂校区
临沂校区位于临沂市费县经济开发区东外环1号,于2006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有5个教学系(部)、11个职能部门,开设土木建筑类、机械电子类、管理工程类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4个。校内具有行政大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建筑。
所获荣誉
2006年,学校被青岛市保密委员会评为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学校荣获“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5月,学校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
2009年11月,学校荣获“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0年5月,学校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9月,学校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12年,学校荣获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2011年度先进集体。
2015年,学校被评为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8年,学校荣获2016年度全省无偿献血先进高校荣誉称号。
2019年,学校荣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称号。
2019年12月,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020年,学校荣获教育部2019年度全国易班优秀共建高校。
2021年,经青岛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综合评比,学校获“2021年度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12月,山东教育品牌建设与传播管理研讨会发布获奖榜单,学校分别获2021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和2021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
2022年,经有关部门推荐,学校获“青岛市台港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学校荣获2021年度青岛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学校入选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2023年,学校荣获2022年山东省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
2023年6月,学校荣获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山东省无偿献血工作组织表现突出单位奖。
2024年,学校荣获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4年度融媒影响力高校”,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网·海报新闻“2024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和“2024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荣获2024年度山东教育盛典“新媒体品质运营奖”。
学校排行
青岛理工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14名。
青岛理工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09名。
青岛理工大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