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殿的13人》是NHK综合频道制作的大河剧,由吉田照幸 、末永創、保坂慶太 、安藤大佑执导,三谷幸喜担任编剧,小栗旬、大泉洋、新垣结衣、小池荣子等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活跃在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的武将、镰仓幕府第二任执权北条义时的故事。
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获得第114届日剧学院赏最佳作品奖等奖项。自开播以来,初回收视率17.3%,虽然略低于前作《势冲青天》,但在2022年1月12日八点播出前已成为Twitter全球热搜第一,社交平台反响热烈,是小栗旬的第八部大河剧作品。
剧情简介
平安时代,日本的历史舞台上两大武士家族——源家与平家,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相互辉映,却又相互斗争。源家战败后,源赖朝(大泉洋 饰),这位曾经的武士首领,被平清盛流放到偏远的伊豆国,却因此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在伊豆的深处,北条义时(小栗旬 饰),一个出身于豪族的次子,原本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他并非那种光芒四射的英雄人物,而是一个沉稳内敛、善于观察的年轻人。然而,命运之手却在他毫无察觉间,轻轻拨动了他的生命之弦。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他的姐姐——北条政子(小池荣子 饰)。这位美丽而坚韧的女子,与源赖朝的婚姻,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弟弟北条义时。源赖朝的到来,为伊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之风,也让北条义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源赖朝在关东武士集团的支持下起兵反抗平家,北条义时毅然决定加入赖朝的队伍。他深知,这是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机会。他凭借出色的才干和坚定的支持,逐渐在源赖朝的军队中崭露头角,赢得了赖朝的信任和重用。在源赖朝推翻平家、建立镰仓幕府的过程中,北条义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积极参与政治工作,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打败平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因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随着幕府权力的巩固和源赖朝的离世,二代将军的继任问题成为了幕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三代将军实朝年轻无力,无法掌控大局,将军之位频繁更迭。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北条义时作为两代将军的舅父,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他始终坚守幕府大局,确保源氏的正统血脉得以延续。他运用自己的智谋和手腕,成功地稳定了幕府的局势,为北条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源氏血脉断绝时,北条氏凭借义时的智谋与手腕,稳稳地接过了师爷的大权。他们凭借强大的武力和精明的政治手段,成功地控制了整个日本。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危机。在京都的后鸟羽上皇并不甘心权力的流失,他举兵反叛义时,试图夺回失去的权力。面对这最后的决战,北条义时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深知这场决战的胜败关系到幕府的存亡,因此他赌上了武家政权的命运,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较量中。他调集了所有的兵力,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准备与后鸟羽天皇决一死战。在这场决战中,北条义时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成功地击败了后鸟羽上皇的军队。他不仅保住了幕府的地位,也为自己和家族赢得了荣耀和尊重。
角色介绍
剧集制作
在2020年1月8日NHK举行的记者会上,小栗旬本人没有登场,只有编剧三谷幸喜来到了现场。这次也是两人继《我家的历史》以后再次合作,三谷幸喜表示“看过小栗旬出演的好几部大河剧,不管什么样的角色都演得非常好,演技真的很优秀”。
2021年4月15日,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公开新角色卡司。12月8日,《镰仓殿的13人》发布角色剧照,包括小栗旬、新垣结衣、宫泽理惠、小池荣子、片冈爱之助、大泉洋、竹财辉之助等的剧中造型公开。长泽雅美也为该剧担任旁白解说。2021年12月,官方发布了角色剧中造型照。
剧集配乐
资料来源
播出信息
播出信息
资料来源
收视信息
自开播以来,初回收视率17.3%,虽然比前作《势冲青天》初回收视10%低了2.7%,但是远远超过朝日台节目《离群小屋》13.6%的成绩,在同时段排名第一,在2022年1月12日八点播出前已成为推特全球热搜第一,社交平台反响热烈。
根据日本收视率调查公司(Video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剧最后一集在关东地区的平均家庭收视率(速报值)为14.8%,平均个人收视率为8.9%。而全剧48集的平均家庭收视率为12.7%,平均个人收视率为7.6%,与前一部大河剧《势冲青天》的14.1%和8.4%相比略低。
获得荣誉
资料来源
剧集评价
大众评分
媒体评价
长泽雅美完全做到了编剧三谷幸喜的要求,旁白要贴近人物,又要保持像隔壁传来的细语般的距离感。(新浪娱乐评)
这部剧的人物命运是既定的,所以关于剧透的问题并不存在。其实,最大的悬念在于三谷幸喜如何为全剧画上圆满的句号。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用极其巧妙的手法,完美地终结了这部武家崛起的史诗,仿佛把千钧重负系于一根发丝上。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绝。虽然初代将军源赖朝与他的死对头后白河天皇下线后,镰仓殿的精彩程度有所下降,但整部剧的调性在公晓刺杀源实朝、承久之乱爆发,特别是那举重若轻的结尾瞬间飙升至高潮。(北京青年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