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世界邮政日
编辑:浩

世界邮政日是为了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的成立,能更好的宣传邮政在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而设立的日子,万国邮政联盟于1874年10月9日成立,1984年万国邮联日改为世界邮政日。

1874年10月9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伯尔尼签署了《邮政总联盟条约》,宣告邮政总联盟成立。1878年,邮政总联盟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简称“万国邮联”)。1948年,万国邮政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69年,万国邮联决定把10月9日这个万国邮政联盟诞生的历史性日子定为“万国邮联日”。1984年,将“万国邮联日”改名为“世界邮政日”。

邮政既是身处两地的人们或位于两地的单位、部门进行通信联系的特定方式,也是国家之间沟通交往的重要手段。邮政在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的同时,还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使邮政扩大了它在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使其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2004年组织策划、制作中国中央电视台幸运52》纪念“世界邮政日”专场节目,于10月9日“世界邮政日”当晚播出。

历史沿革

设计背景

1874年10月9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伯尔尼签署了《邮政总联盟条约》,宣告邮政总联盟成立。1878年,邮政总联盟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简称“万国邮联”)。1948年,万国邮政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目前,它已有189个会员国。我国是在1914年3月1日加入该组织的。

万国邮联成立的目的是向邮联各会员国主管当局和广大公众宣传邮政在各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万国邮政联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以促进邮政业务在全世界的发展。每逢此日,各会员国可依据联盟提出的纪念活动主题,开展多种活动。如:发行纪念邮票、举行座谈、学术报告会和办展览会等,广泛宣传邮政在各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的作用。

设计过程

万国邮联的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促进邮政业务中的国际合作,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技术援助活动。

为了更广泛地宣传邮政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各国人民间友好联系中的作用,介绍万国邮联的历史和成就,1969年,万国邮联第十六届代表大会决定把10月9日这个万国邮政联盟诞生的历史性日子定为“万国邮联日”,要求各会员国在每年的这一天组织宣传纪念活动。1984年,万国邮联第十九届代表大会决议,将“万国邮联日”改名为“世界邮政日”,旨在突出邮政,通过世界各国对“世界邮政日”的宜传纪念活动,让人们深刻认识邮政在各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改名建议的是万国邮联前咨询专家—A·M·纳鲁拉先生。

首次节日情况

自1981年开始,万国邮联为每年的“世界邮政日”确定一个宣传主题。最初几年,宣传主题每年更换一次,从1988年起,宜传主题每3年更换一次。各国邮政部门围绕宣传主题开展宣传纪念活动。

活动与仪式

1981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没有边界”,1982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合作与发展促进万国邮联的活动”,1983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世界上最广泛的通信网”,1984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什么也代替不了邮政”,1985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把世界的信息送到你门前”,1986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和平的使者”,1987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向距离挑战”,1988—1990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永远存在,遍布各地”,1991—1993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你的全球性合作伙伴”。1994—1996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你的最佳选择”。

1997年10月9日是第28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是“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揭示了邮政作为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方面拥有强大网络优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0年10月9日是第31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2001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帮您拓展新天地”,这一主题表明了邮政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揭示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赋予邮政的新的历史使命。2002年迎来了第33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帮您拓展新天地”。这一主题揭示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赋予邮政新的历史使命。2003年是第34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帮您拓展新天地”。这充分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时期,邮政将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真诚帮助客户“拓展新天地”,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用邮需求,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服务宗旨。

2004年10月9日是第35届世界邮政日,主题为:“情系万家,信达天下”。这一主题形象地展示了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的邮政服务网络,在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有作用。2004年10月9日前后将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发表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纪念“世界邮政日”署名文章并开辟中国邮政宣传专版;组织拍摄一部反映邮政变迁和丰富历史文化的6集系列专题片。组织策划、制作中国中央电视台幸运52》纪念“世界邮政日”专场节目,拟定于10月9日“世界邮政日”当晚播出;举办“邮票的故事”中国邮票公益讲座,宣传集邮文化,普及集邮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集邮活动,并向中小学生集邮爱好者馈赠盖销邮票。

2005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情系万家,信达天下”。2006年是第37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世界邮政网,情系万家,信达天下”。描绘了邮政把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7年是第38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主题表明,邮政无处不在,邮政网络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着重要的服务。2008年是第39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2009年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

2010年是第41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邮政—正视现实,开拓创新”。这既深刻诠释了在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邮政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明确了邮政应对挑战的路径:适应变化,把握机遇,开拓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邮政。2012年是第43届世界邮政日,宣传主题为“中国邮政—情系万家,信达天下”。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邮政服务社会、关注民生,致力于成为沟通情感的桥梁、传递信息的使者、创造价值的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邮政发展史

中国在公元前1400年殷、商甲骨文就有了明确的关于通信活动的文字记载。中国古代邮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秦、汉、唐等各个朝代都设有邮驿,主要传递官方书信,明代初年有了民信局和侨批局,方便了人民的信息交流。中国近代邮政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890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大清邮政,从而结束了3000多年的古代邮驿,被近代邮政所代替。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邮政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现有办理邮政业务的机构52949处,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疆,凡是有人迹的地方都设有邮政网点。

价值与影响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邮政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

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邮政通信手段比较落后,因此,邮政的改革应逐步完善装备设施,有步骤地推行邮政编码,实现机械化操作建立速递服务公司,改革分拣封发和经转邮运体制。在大力发展各种快递邮件的同时。有条件地发展有声信函、电子信函和传统邮政与电信传递技术相结合的电子邮政,强化现有运能。一些国外邮政利用火车专列、直升机运邮,国内信件次日可达,还有萌芽中的火箭运邮和宇航运邮等“空间”邮务活动。届时运邮时间、空间和距离将大大缩短。

我国邮政部门对“世界邮政日”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宣传邮政、扩大邮政影响、提高邮政在社会上地位的极好机会。每逢“世界邮政日”,各级邮政部门都大张旗鼓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在电台、电视台上请领导人发表讲话,播放有关邮政的文艺节目,在报刊上刊登文章,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邮局等。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