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战斗机(中国代号:J-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力战斗机种之一,已逐步退役,被歼-10战斗机和歼-11所取代。
20世纪60年代,歼-6研发成功并列装部队。但是,这款仿制自米格-19战斗机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高空性能有限,难以应对敌高空侦察机。中国需要一款高空高速战机的呼声愈发强烈。1963年7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的一次技术报告会,拉开了研发歼-8的序幕。1965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新型歼击机歼-8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1969年7月5日上午9时,歼-8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
歼-8主要承担制空与拦截任务。基本型装备两台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LMC)生产的涡喷-7A航空发动机,最大马赫2.2。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七个外挂点。可使用霹雳-2导弹、霹雳-5、霹雳-8短程空空导弹,霹雳-11中程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以及无制导航弹与火箭。
1979年12月31日,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歼-8型飞机设计定型。1980年3月2日,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飞机生产定型。20世纪80年代服役以来,歼-8相继改进、升级出歼-8全天候型、歼-8II等多个系列机型,逐渐开始以一个家族的形态守护着祖国的长空。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军队常派出高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当时,中国空军列装的歼-6、歼-7战斗机,飞行高度不够、航程不足,无法有效拦截美军高空侦察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开始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
1963年7月,在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技术报告会上,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顾诵芬提出了一款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报告。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在新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上提出,要在米格-21战斗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性能更好的歼击机。同年10月25日,航空研究院在沈阳市召开新机方案论证会,沈阳所提出了新型战斗机装单台新研制大推力发动机、装两台成熟发动机两种设计方案,最后确定采用稳妥的装两台成熟涡喷-7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1965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沈阳飞机制造厂提出的新型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同时也赋予了这款歼击机一个新名字:歼-8 。
研制历程
1965年9月,歼-8型飞机设计工作全面铺开。沈阳飞机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方启、副总工艺师罗时大主持制订了歼-8工艺总方案。设计原则为:突出高空高速,不搞多用途,尽可能全天候。主要技术指标为:实用升限2.0万米左右,基本航程1500公里,最大航程下携带导弹2枚、105航空机炮1门,雷达探测距离优于米格-21战斗机型飞机。 国家领导人也对歼-8飞机的研制十分关怀,聂荣臻元帅曾在给张爱萍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信中,详细阐述了新飞机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对歼-8飞机研制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1965年10月,歼-8总设计师黄志千因公赴西欧,途经开罗上空时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王南寿、顾诵芬等人组成的技术办公室临危受命,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12月,歼-8木制样机通过审查。
1966年,高方启因积劳成疾逝世。刘鸿志临危受命,兼任112厂第一副厂长、总工程师,领导歼-8飞机的现场设计和试验工作。同年年初,设计人员去沈阳飞机制造厂与工艺人员、技术工人一起开展现场设计,同年底发出全套图纸。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科技人员、工人还是照常上班,歼-8研制工作没有停顿。
1968年7月,首批两架歼-8飞机完成总装。同年9月15日,歼-8型飞机进行了整机静力破坏试验。当加载到92%设计载荷时,中机身多处折断,试验结果不合格。同年12月,技术人员加强了该机结构的薄弱部位,验证和澄清了各种技术问题。1969年7月5日上午9时许,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机场上,试飞员王焕进行了歼-8原型机首次试飞,高度为3000米,时速500公里,取得了圆满成功。至此,歼-8从方案论证到首飞,期间经历总体布局、技术设计、木质样机审查、发图、新机制造、试验等阶段,共历时4年10个月。
1979年12月31日,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歼-8型飞机设计定型。在1969年到1979年的十年试飞中,歼-8累计飞行1025个起落,共计663个飞行小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
1980年3月2日,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1986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飞机生产定型。
服役历程
列装入役
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12月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
中国空军
1980年12月,歼-8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中国海军航空兵
中国海军航空兵在歼-8完成设计定型后就与中国空军同时装备该机。歼-8使中国海军航空兵具备了一种对海上来袭目标快速拦截的手段,实际装备数量不多。
退出现役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退役歼-8。因为其1969年首飞,但直到1980年才正式服役,在服役时已经属于落后机型,所以生产总量并不多。截至2011年初,中国大约有300架歼-8还在服役。
技术特点
机体设计
歼-8机体细长呈蜂腰状,机头是圆环形发动机进气口,中间装有无级调节的中心锥,机身中段装有辅助进气门,其后机身腹部左右各装一块腹鳍。后机身内并置双发动机,机翼为悬臂式三角形中单翼,尾翼由悬臂式后掠的单垂尾和全动下平尾组成。采用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这种形式,外观紧凑,结构合理,减少了阻力。
动力设计
歼-8设计上参考米格-21战斗机,按照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形式,动力装置选用2台涡喷7甲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400千克力,单台加力推力6000千克力。
1966年,中国第一片铸造多孔气冷基高温合金叶片研制成功,并安装在发动机上试车成功。满足了歼-8飞机高空高速的设计要求,增大发动机推力。
座舱设计
歼-8基本型使用了“前开式”座舱盖,采用了新的座椅、组合仪表、氧气系统。1979年,歼-8I配备了KJ-12自动驾驶系统,20世纪90年代末,歼-8F开始使用“玻璃座舱”。
航电设计
歼-8基本型装备的机载航空电子系统基本上是歼-7相关设备的改进型,包括测雷-2雷达测距器、JHK-03瞄准具以及导弹射击计算机等构成歼-8白天型的机载火控系统。1978年,改进后的歼-8全天候战斗机被命名为歼-8I,换装了性能较好的SL-4单脉冲雷达等电子设备。
20世纪70年代中期,采用1架批生产的歼-8I战机改装为歼-8ACT技术验证机,并且在这架歼-8ACT上完成了中国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由模拟到数字的技术进步,采用该飞行控制技术的战斗机可以明显提高飞行性能。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进后的歼-8系列战机通过升级航电系统,具备了使用半主动/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作战的能力。
武器设计
20世纪70年代后期,歼-8配套的霹雳-3型空空导弹研制迟缓,空军决定仍旧给歼-8配套现有的霹雳-2导弹型空空导弹,根据空军要求,中国相关厂所对霹雳-2型空空导弹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霹雳-2乙重点提高抗干扰和引信早炸的问题,为了提高导弹的机动性能,还使用了来自霹雳-5乙翼面舵,整体性能相当于美国的AIM-9E空空导弹,其他武器包括:23毫米双联航空机炮1门、机载57毫米航箭等武器,歼-8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起落架设计
歼-8基本型仿制米格-21战斗机起落架,为前三点式,液压收放,全为单轮。
1982年,赵振业负责研制国产300M钢,其仿制的300M钢一举达到美国实物标准。歼-8II飞机主起落架采用国产300M钢,疲劳寿命一举达到6000飞行小时,不仅使国产钢制作的起落架首次与飞机机体同寿命,而且超过美国F-15战斗机、F-16战斗机起落架5000飞行小时的最高规定寿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后,歼-8系列歼击机使用300M钢长寿命起落架。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改进历程
歼-8自1965年开始研制,其后漫长的发展过程和中航集团技术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持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改进型。
歼-8I
1976年开始研制歼-8I型飞机,顾诵芬任总设计师。该机改装SL-4单脉冲雷达,原机身前油箱的部分位置改装为航空电子设备舱。歼-8I采用2门23毫米双管航炮。歼-8I配用了改进型“霹雳”-2乙近距空空导弹,基本解决了早期“霹雳”-2导弹性能不可靠的问题。不过,歼-8I没有装备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在航空电子设备上具备了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但机载武器却不能满足全天候作战要求。
1979年,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的需要,针对歼-8I型飞机从机头进气的布局限制机载火控雷达性能的缺陷,提出在歼-8I型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从两侧进气,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飞机。1982年9月,开始进行武器系统装机试飞。装有新型航炮的歼-8I型飞机顺利进行了左右盘旋、俯冲拉起、平飞射击、对地靶射击和升限射击等科目,空中发射炮弹300余发。试飞证明,航空机炮系统和飞机动态系统协调正常。
歼-8白天型
1980年3月,歼-8白天型设计定型。歼-8白天型是由于歼-8交流电、火控雷达进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装备直流电、测距器而来。座舱盖为整体向前开启,装两门单管机炮,机载火控系统由测雷-2雷达测距器、JHK-03瞄准具以及导弹射击计算机等构成。
歼-8R
歼-8R又称歼侦-8,是在歼-8白天型基础上改装的战术侦察机。配备了引进的美制照相侦察吊舱,内装KA-112型航空侦察照相机。最大的识别特征就是飞机的机号为侦察团4位数的机号,以及挂装的侦查吊舱。
歼-8II
歼-8II是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作战的需要和国外战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在歼-8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新型全天候战斗机。歼-8II一改传统的进气设计,从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从而可以搭载更为先进的雷达和航空武器系统。用新型WP-13AII涡喷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6600千克)取代老式的WP-7A涡喷发动机。改进后的歼-8II在中低空飞行性能上比歼-8有明显提高,综合作战性能完全达到了压制米格-23战斗机的要求,并且在基础设计条件上还具有很大的改进升级潜力。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3月18日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II飞机设计定型。
歼-8D
歼-8D是在歼-8II基础上的改进受油机。1991年12月23日,中国的空中加油首次试验成功,歼-8D受油机成功实现了空中加油。1996年,歼-8D完成了飞机设计定型,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填补了中航集团武器装备的空白。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50周年大阅兵中,歼-8D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其座舱右侧安装了一套固定不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管,在接受轰-6加油机的空中加油后,歼-8D可将其作战半径从800千米拓展到1200千米。除了加装了空中受油系统之外,歼-8D在航电系统和气动外形上和歼-8B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歼-8IIM
歼-8IIM是在歼-8II战斗机基础上,为出口而开发的一种飞机,于1996年3月31日首飞,其中歼-8II飞机04架原型机曾经以歼-8IIM的名义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歼-8IIM飞机最大的特征是机翼下可挂载R-27导弹,这是其他任何一型歼-8系列和歼-8II系列飞机均不具备的功能。该机使用俄罗斯法佐特隆(PHAZOTRON)联合集团专门为其开发的“甲虫”ZHUK-8 II 脉冲多普勒雷达。座舱采用“一平两下”设计,并可挂载俄制R-27中距拦射弹,同时还换装了推力增加的WP-13B型涡喷发动机。
歼-8F
歼-8F型被认为是首款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增加的新功能包括装配新的火控雷达、“镜面”座舱,以及强大的WP-13BⅡ涡轮喷气发动机,能够发射PL-12(SD-10)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弹道导弹,对地/对舰攻击能力都被加强。歼-8F可作为PLAAF现有四代战斗机的相对廉价的辅助。F型首飞于2000年,并在2004年春季首次成功试射PL-12MRAAM。F型于2003年进入PLAAF服役并且仍在生产。
歼-8FR
歼-8FR侦察机以歼-8F战斗机为基础研制,具备侦察能力和空战能力。与早期的歼-8R将航空照相设备置于外挂吊舱中不同的是,歼-8FR上的23毫米机关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则是照相器材。除了执行侦察任务外,歼-8FR仍具备较强的空战能力。该机可携带两种型号的空空导弹。此外,歼-8FR还可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飞行距离。
歼-8G
歼-8G于2006年首飞定型,并已列装驻新疆空军部队。歼-8G是中国研制的新歼-8超音速强击机代表作,主要特点是它的高空高速,能在25000米的高度进行超音速巡航,由于其最大速度达到2.5马赫,是中国空军现役战机中速度的极值。歼-8G的发动机采用中国新研制的昆仑发动机涡喷发动机,推重比达到美标准的7.5,再加上涡喷发动机的加速特性好的特点,能很快就能加速到最大速度,这对于快速进入和快速脱离战场很有帮助。
歼-8T
2009年9月23日,歼-8战斗机的新型号“歼-8T”首次公开露面,亮相第十三届北京国际航空展。
重大事件
中美撞机事件
中美撞机事件,又称81192撞机事件,发生于2001年4月1日。当天,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Ⅱ战斗机监视拦截,其中一架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死亡。而美国军机则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中国指责美机故意撞向歼-8战斗机,并在没有通知和许可的情况下降落于中国领土;而美国说法,EP-3是被失控的歼-8战斗机所撞击,并被中国的另一架歼-8带到陵水飞机场。中美双方对此事件依然存在争议,未达成共识。
和平珍珠计划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刘华清访美时,就与美谈过改装歼-8飞机事宜。1983年11月,邓小平在总参、科工委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于开展中美军事技术合作事项的请示》报告上批示“要增加改装歼-8电子火控系统项目”。1984年,美国里根总统同意将歼-8Ⅱ飞机列入美国对外军事销售渠道。1985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原则同意对飞机进行改装,至此,中国与美国最大的一项军事合作项目正式立项,美国人称之为“和平珍珠计划”。1986年,中美签订合同,通过美国军队招标,由格鲁门负责改装,中国购买55套火控系统,这次是把样机送往美国改装。后来,美国单方面宣布暂停中美军事技术合作,把已经装上的一些设备拆了下来,归还了歼-8Ⅱ的机身。数月后,美方又提出可以继续改装,但要求中国额外支付两三亿美元,中国没有答应。“和平珍珠计划”使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但也使其了解到了西方军机发展的一些趋势。
所获荣誉
1985年11月,歼-8战斗机获中国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0年,歼-8Ⅱ战斗机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总体评价
歼-8型飞机从首飞到设计定型,历时10年之久,其研制过程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标志着中国从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评)
歼-8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长。虽然中国已经装备了三代、四代等更加先进的战机,但是我们依然不会忘记,在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还并不强大的年代,歼-8捍卫着祖国的蓝天。(央视网 评)
歼-8系列战斗机在30多年的服役岁月里,一直活跃在与对手主力战机对抗的最前沿,为捍卫祖国的海空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半个世纪的歼-8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航空工业不断壮大的宏大叙事,虽历经坎坷和曲折,却硕果累累。在此过程中,歼-8不仅作为一款战斗机型驰骋蓝天守卫陆域海疆,同时还承担了大量试验飞行任务,这些验证飞行所取得的经验和数据,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后续发展。(中国军网 评)
歼8.中国经济网.2023-12-06
兵器那些事儿:盘点中国歼字系列战斗机.中国军网.2023-12-06
歼-8诞生记:美军高空侦察机入侵我国领空,高空高速战斗机势在必行.中国军网.2025-08-22
歼7.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3-12-11
历史的天空 | 歼8:惟厚积薄发,才有今日海空亮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12-07
歼-10战斗机.中国经济网.2023-12-09
中国航空.中国科普博览.2023-12-06
歼8II飞机总设计师:造出属于中国人的“争气机”.央视网.2023-12-11
中国歼-8喷气式战斗机 研制之路充满艰辛.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5-08-22
中国歼-8喷气式战斗机 研制之路充满艰辛.中国军网.2023-11-28
歼-8战斗机.中国经济网.2023-12-07
歼-8:横跨半个世纪的传奇.中国军网.2023-11-28
歼-8:横跨半个世纪的传奇.新华网客户端-百家号.2025-08-22
今天,歼8首飞50周年!.澎湃新闻.2025-08-22
高空高速!它是传奇.澎湃新闻.2025-08-22
中国国产歼击机发展之路.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3-11-27
航史撷芳| 高空高速!它是传奇.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2
解放军第一代高空高速飞机歼-8研制历时10年之久.中国新闻网.2025-08-22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问题.聂荣臻元帅网.2023-12-06
顾诵芬:炮弹炸出的航空报国梦.中国日报网.2023-12-16
亲自坐上战机上天观测,顾诵芬攻克歼-8研制难题.人民网.2023-12-16
(英俊济跄)黄志千: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创者.交大西迁博物馆.2025-08-22
中国航空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歼-8原型研制总指挥刘鸿志逝世.澎湃新闻.2024-01-02
军工英才高方启:国产喷气式战机制造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1-02
中航沈阳所首任所长刘鸿志逝世享年99岁 系歼-8原型机研制的总指挥.东方网.2025-08-22
歼-8战斗机.中国经济网.2023-11-28
深瞳丨一飞冲天:中国战机70年.中国日报网.2023-12-16
今天,歼-8战斗机首飞50周年!.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2
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歼-8战机:试飞员在生死之间选择保飞机.华夏经纬.2023-12-09
歼-8飞机夜训时浙江安吉失事 飞行员牺牲(图).闽南网.2023-12-16
歼-8战斗机.张家界航空职院士官管理学院 国防教育科普站.2025-08-22
歼-8型战斗机迎来退役时刻.中国经济网.2023-11-28
米格-21——歼-8的“良师益友”.中国军网.2023-12-15
赵振业.中国工程院.2023-12-15
【中国青年报】顾诵芬:心怀“国之大者” 逐梦蓝天70载.中国科学院.2024-01-02
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战斗机:歼8II.网上展览馆.2023-12-08
歼8,永远的丰碑.航空知识-百家号.2025-08-22
【必看系列】你知道歼-8有多少种型号吗?歼-8系列最全图文盘点.手机凤凰网.2025-08-22
“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记“歼八之父”顾诵芬.中国日报网.2023-12-16
国产“歼”系战机发展之路:从歼教-1到歼-31.中国军网.2023-12-09
两院院士顾诵芬:舍命研发首架高空高速歼击机(图).中国新闻网.2023-12-16
中国国产歼击机发展之路.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3-11-27
解放军已装备高速侦察机 配备两种空空导弹.央视网.2023-12-16
俄媒:中国已开始装备新型高速侦察机.内蒙古医科大学武装部.2025-08-22
国产歼-8T战斗机今日首次公开亮相(图).新浪网.2025-08-22
南海撞机十六年祭 | 弱者煽情复仇,强者砥砺前行.澎湃新闻.2024-01-02
中美撞机事件大事记(4月1日-11日).CCTV节目官网首页.2024-01-02
揭秘歼8Ⅱ战机赴美改装:中国损失巨大仍有收获.人民网.2025-08-22
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人民网-百家号.2025-08-22
顾诵芬:为了祖国的蓝天.中工网-百家号.2025-08-22
孙志远在困难时期主持航空工业.人民网.2023-12-07
50年前的今天 这型飞机的首飞开启了中国战机的新纪元.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