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1962年生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学士,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
高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和现代人起源与演化。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曾获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中国考古学会金鼎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5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工作经历
2000年,高星从美国留学归国,先后主持和参与了重庆三峡库区、湖北丹江口市库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抢救性发掘项目和水洞沟、周口店镇、泥河湾遗址等穿洞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担任职务
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主席,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人类学学报》和《第四纪研究》副主编,《中国科学》《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Ethnology-Anthropology of Eurasia、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L’anthropologie、Lithic Studies、Reviews in Anthropology等期刊杂志编委。
学术成就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涉猎范围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史,更新世人类在东亚地区的生存模式和技术发展,东西方旧石器时代文化比较研究以及现代人类的起源等。
主要著作
高星提出中国旧石器时代两期断代模式。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学实验研究》等专著。
所获荣誉
高星曾获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中国考古学会金鼎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