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是全国两会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通过开设通道采访的形式,邀请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以使政协委员进行积极建言献策、回应百姓关切的重要渠道,其与“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合称为全国两会“三大通道”。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大会首次开通“委员通道”,随后“委员通道”逐渐成为全国两会的常设环节,其不仅是展示中国民主、开放、自信形象的平台,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期间,举行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开设历程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时,人民大会堂东门内中央大厅北侧通向会场的通道既是委员的必经通道,也是媒体记者临时的集中采访区域,中外媒体记者会在通道提前“蹲点”,向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提问社会关心问题。
2008年起,大会在通道上逐步增设秩序线、添加话筒架、配置音箱,通道采访也因此固定下来。此后,两会新闻组打造了“部长通道”。2018年,两会新闻组又新增了“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至此,全国两会开设的“三大通道”全部亮相,在两会期间对中外媒体开放采访。
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委员通道”转入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们在梅地亚新闻中心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与委员互动问答,不再设在通道上的“委员通道”仍然保留“通道”二字。2023年,“委员通道”采访形式从网络视频连线、隔屏提问,再次回归现场面对面交流,全国政协委员重新可以与中外记者“近距离”接触。
历年记录
2025年
2025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计划举办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2024年
2024年全国两会在3月4日、7日和10日举行了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进行现场直播。
2023年
2023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通道”分别于2023年3月4日、7日和11日举行,并恢复现场答记者问的形式,共有24名委员在“委员通道”受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主题,传递民生温度。
参考资料:
2022年
2022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委员通道”分别于2022年3月4日、7日和10日举行,有23位全国政协委员“隔屏”与媒体记者交流。
参考资料:
2021年
202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委员通道”分别于2021年3月4日、7日和10日举行,共有23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参考资料:
2020年
2020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通道”分别于2020年5月21日、24日和27日举行。同时,因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此次“委员通道”首次开辟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的分会场,媒体记者的采访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向主会场发问,这一年走上“委员通道”的全国政协委员减少至18位。
参考资料:
2019年
2019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继续组织“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大会共安排了三场“委员通道”,分别于2019年3月3日下午、9日下午、13日上午开启,共27位全国政协委员在通道上回答媒体记者提出的35个问题。
参考资料:
2018年
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委员通道”主题是“新时代的人民政协”。会议开幕前,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内中央大厅北侧举办首场“委员通道”,围绕科技、生态、教育、社会和法制建设、创新发展、实体经济等话题,邀请来自多个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现场接受媒体采访,这也是大会首次开通“委员通道”。3月3日、10日和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共举行了三场“委员通道”,33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红毯,回应百姓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参考资料:
开设意义
“委员通道”自2018年首次开设以来,逐步成为代表委员与媒体“零距离”交流的桥梁。不论“屏对屏”,还是“面对面”,“委员通道”都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民主开放的中国故事,展现了全国两会开放、透明、务实的姿态。截至2023年,已有近3000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近2000人,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人。彰显出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清新有序的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