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48号,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红色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以及多家高等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现任馆长为吴先斌。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由馆长吴先斌个人出资建立,为纯公益性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共有两层展厅,分别为“南京保卫战”主题馆和“抗战文献”史料馆。2006年4月20日,南京市文物局批复同意成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12月11日,陈列馆正式免费开放。2008年1月4日,南京市博物馆年会召开,四十余家博物馆参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是唯一参会的民间馆。2015年6月10日,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组织相关近现代史专家推出的“1945•中国记忆”丛书首发仪式在该馆举行。2018年5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讲座:《抗战中的第五军》,由中国台湾学者丘智贤主持,海峡两岸一百多位第五军后人及历史学者参加讲座。2022年11月,《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2025年7月3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捐赠人王晓思将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生前珍藏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证、华北新华日报通讯员证等一批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给该馆永久收藏。
截至2014年7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已接待参观群众近7万人次,其中接待美国、日本等外籍访问团17个。截至2022年8月15日,博物馆拥有两座展厅三个基本展陈,分别为“1937·南京记忆”南京保卫战史实展、“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老兵资料展、“典籍里的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革命文献展。
2009年9月16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命名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7月10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命名为“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5月13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入选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2021年10月,其被命名为第三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
发展历史
建设背景
2005年12月12日-18日,《现代快报》与吴先斌联合推出“南京城的控诉——南京沦陷民间图片收藏展”,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免费开放。展览从2万多张史料中精选280幅1937年照片展出,近80幅为独版,极其珍贵。张连红教授撰写展览说明。展览分7部分,展现日军侵华罪行、民族精神及军方罪证。
成立开放
2006年3月,吴先斌购得日军侵华时期纪念邮戳小册子,含71枚日军占领城市印记“图章”。4月14日,他做客中国江苏网谈收集史料及筹建陈列馆情况。4月20日,南京市文物局批复同意成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10月25日,吴先斌购得日军军用避孕套等实物,成驳斥日本右派势力否认慰安妇历史的铁证。11月24日,扬子晚报网报道筹建情况。12月11日,陈列馆正式免费开放,占地1000余㎡。12月12日,日本NHK综合频道采访遭拒。12月13日,多批师生、网友关注陈列馆开放,央视网专题报道。12月14日,南京老年体协骑游总队来馆参观并齐唱国歌。
2008年1月4日,南京市博物馆年会召开,四十余家博物馆参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是唯一参会的民间馆。4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收集到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教师周廉臣的“逃难日记”,记录日军暴行与生活艰辛。同月还收集到1938年胡蝶演唱抗战歌曲的老唱片。9月3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办抗战胜利63周年座谈会。2009年9月16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命名为“南京市爱国教育主义基地”。2014年7月10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命名为“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6月10日,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组织相关近现代史专家推出的“1945•中国记忆”丛书首发仪式在该馆举行。6月14日,抗战大讲堂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开讲。7月5日,33位抗战老兵齐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参加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活动暨纪念抗战胜利专项公益基金签约仪式。2018年5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讲座:《抗战中的第五军》,由中国台湾学者丘智贤主持,海峡两岸一百多位第五军后人及历史学者参加讲座。
2020年12月15日,南京市城管局机关第四支部前往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21年5月19日,馆长吴先斌带着40多册文献图书来到南京体育学院羽毛球训练基地,向运动员们讲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5月22日,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受其兄戴靖东委托, 将一枚戴安澜将军的勋章捐赠给该馆。6月9日,该馆向新华日报报史馆捐赠、借展18件抗战珍贵资料。9月9日,是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纪念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听老吴,韶文物”视频号正式上线了。
2021年12月11日,由著名导演李杨执导的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痕》小型放映会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12月13日,由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共同举办的《青春热血保家乡——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文物展》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式开展。同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江苏省党史办公室评为《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
2022年11月,《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黑色唱片上用烫金字体写着“上海EMI集团唱片”“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等字样,还标着首版黑胶唱片的编号34848b。唱片另一面则是另一首歌《铁蹄下的歌女》。
2025年7月3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捐赠人王晓思将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生前珍藏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证、华北新华日报通讯员证等一批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给该馆永久收藏。同年7月1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红色铸魂·艺韵西舍”实践团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通过深入考证南京大屠杀等相关历史事件的民间视角,了解南京抗战历史。
位置境域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48号。
建筑布局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由馆长吴先斌个人出资建立,为纯公益性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共有两层展厅,分别为“南京保卫战”主题馆和“抗战文献”史料馆。
展厅布局
截至2020年12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二楼展厅主题为《南京保卫战》,三楼陈列厅包括“1937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等几部分。展厅迎门镌刻有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侧面悬挂72张1937年的那场大屠杀幸存者照片,整个展馆布局简朴、凝重。展厅四楼作为资料室,陈列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4万余册。
截至2022年8月15日,博物馆拥有两座展厅三个基本展陈,分别为“1937·南京记忆”南京保卫战史实展、“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老兵资料展、“典籍里的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革命文献展。
馆内收藏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曾从一名锺姓的南京猿人手中购得日军轰炸南京、屠杀平民的历史照片。照片纪录了“惨死于敌机之下的南京市民”,画面上有被烧焦、被炸死的中国人的尸体;它们还纪录了日机轰炸后留下的弹坑,房屋炸塌后的惨状,也有被“击落下来的墨(应为木——记者注)更津航空队敌机残骸”。摄影者为著名学者顾毓秀的表亲、后来加入中共的薛宝鼎。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王卫星说,日本飞机轰炸南京的惨状,历史上留下的照片并不多,而吴先斌收集到的这组历史照片,有4幅直接反映了我同胞被日机炸死后的惨状,应当说是对现有日机轰炸南京的历史照片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8年针对全省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登记工作的要求,2018年10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已将馆藏6100余件藏品上报备案。截至2020年12月,馆内珍藏文物5700余件,包括300余张侵华日军的作战地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实物,各种抗战徽章,以及终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采访幸存者的影像资料和书籍等珍贵历史文物。截至2022年8月15日,博物馆共有藏品6100余件,图书4万余册,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800多本。
社会活动
自2014年开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联合日本韩国等热爱和平友好人士,每年在日本组织开展“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呼吁两国人民共同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让两国人民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史实。
自2015年开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与中国各地关爱老兵志愿者长期致力于抗战老兵的走访慰问工作,帮扶和救助贫困老兵。8年来共计慰问老兵3200多位,投入公益资金242万余元。长期与老兵建立起感情,在公益活动方面有基层经验,组织开展多场老兵聚会活动。
自2015年开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组织举办公益讲座《抗战大讲堂》,以学堂的气氛,轻松对话的形式,邀请研究历史方面专家到场交流,并将讲课内容整理出版。并且聘请南京近代史研究的20位教授为博物馆历史顾问。已经举办共40期讲座,总计到场听众5200多人,网络在线收看直播的听众累计82万人次。
自2016年开始,博物馆与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合作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调查采访》,组成摄制组于中国范围内走访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收集录制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影像资料。收集抗日战争老兵口述历史资料1460位,手印2800余份。2019年1月,该馆启动“思源爱民抗战老兵公益项目”第一期“抗战老兵春节慰问”活动,向每位老兵发放800元慰问金,涉及湖南省、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等地100位贫困的抗战老兵。
自2020年开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与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新华日报社、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九一八事变纪念馆等单位合作办展,提高我馆举办大型展陈的业务能力。
自2021年开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成为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博物馆志愿服务”“日常拜访慰问抗战老兵”两个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了志愿服务平台,为志愿者实行志愿服务计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相关数据
截至2022年8月15日,博物馆开馆15年来共接待参观者约40万人次。
截至2014年7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已接待参观群众近7万人次,其中接待美国、日本等外籍访问团17个,举办过学术报告会四场,派人参加国际交流2次,先后有100多家媒体来馆采访、报道。
相关事件
2025年2月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到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挑选借展文物,选定5件珍贵展品,即镇馆之宝《日本投降矣》版面原件、《东京日日新闻》“百人斩”暴行报道原件、1938年《大美画报》周恩来封面期刊、含陈毅题字的1943年新四军《拂晓杂志》创刊号、1950年讲述“伯力审判”的招贴画,这些展品于7月8日起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