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大街

新民大街(英文名:Xinmin Street)是中国长春市朝阳区境内道路,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全长1445米,宽54.4米。

1933年,伪满国都建设局为了配合皇宫建设工作,重点兴建了一条官厅街——今新民大街,当时取名“顺天大街”,其主要特点是道路中央规划有一条宽16米的散步道。它是仿照当时日本统治台湾时的建筑特征建设的。1936年,顺天大街基本建成,街名取自《圣经》“人应顺天”。1946年,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街名根据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改名“民权大街”。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民大街,一直沿用至今。1954年,在新民大街建成长春地质宫。2009年,新民大街“伪满四部一院一衙”与伪满皇宫博物院旧址一并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新民大街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12年6月8日,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东北地区历史上的第三条国家级“名街”。2023年,电视剧《人世间》在新民大街取景拍摄,随后这里也成为网红打卡地。

新民大街作为曾经的“行政中心街区”,两侧分布着四个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此外,还有“一院一衙”,即伪满洲国国务院、伪满洲国综合法衙。这些建筑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民大街是长春市历史建筑及历史风貌最集中的区域,同时街区还延续了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典型建筑,其遗产特征在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

历史沿革

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2月25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以“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其“新国家体制”规定:“国名”定为“满洲国”;“元首”称号为“执政”;“国旗”为“红兰白黑满地黄的中华民国国旗”;“年号”为“大同市”;“首都”设在长春市,改成“新京”;“新国家的政治为民本方义”等等。1932年2月,也就是长春作为“首都”正式对外公布之前,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秘密派遣关东军特务部嘱托赤濑川安彦和是安正利到长春调查原有街区的主要建筑和设施,为新政府设置临时办公场所作准备。之后,两人直接转赴吉林市,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进行交涉,关东军请吉林省政府发布了以长春为中心、包括近郊在内,长、宽均为40华里的正方形区域内,禁止进行土地买卖的命令。

1932年3月29日,“满铁”经济调查会开始着手制定城市规划方案。7月,伪满洲国政府设立首都建设局,由国都建设局开始调查、立项工作。此后,由关东军特务部主持召开了由军方、“满铁”、伪满洲国三方出席的联席论证会。会上三方代表对“满铁”和国都建设局所做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之后,确定了基本规划。“满铁”经济调查会主张把新皇宫建在南岭,还专门收集了白金汉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德国卡尔斯瑞宫以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堪培拉、新德里等地政府机关建筑的朝向资料,主张大门朝向东北。“国都建设局”则提出要建在杏花村、在确定新京规划方案时,关东军也征求了时任伪满洲国执政溥仪的意见,溥仪提出“恳请一定要面南”的建议。首都建设局听取了溥仪的意见,而且按北京故宫为例,坚持要朝向正南,以顺“面南称帝”之意。1932年11月,由关东军参谋长小矾国昭、参谋副长冈村宁次出面仲裁,决定先采纳“国都建设局”的意见,在杏花村建一个临时皇宫,且正面朝南,以后可以作为别馆使用。而与老城区较远的南岭和大房身预选地则作为绿地予以保留。新民大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确定的位置。

1933年,伪满国都建设局为了配合皇宫建设工作,重点兴建了一条官厅街——今新民大街,当时取名“顺天大街”。杏花村是一块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地块,其地势南北较高,而中间较低,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新皇宫就建在北端最高的台地上,坐北朝南,象征着龙首,可以俯瞰南面的伪满国务院及各部建筑。从龙首铜像顺延下去的龙身,也就是当时的顺天大街。这条大街全长1445米,宽54.5米。当时设计的是全长1445米,宽60米,是伪满洲新京的轴线道路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道路中央规划有一条宽16米的散步道。它的设计理念是仿照当时中国台湾时的建筑特征建设的。

1936年,顺天大街基本建成,街名取自《圣经》“人应顺天”。大街北起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南到安民广场(今新民广场)。新民大街北端一侧是伪满国务院,一侧是伪满军事部,一文一武,正对皇宫,位置正是下方臣子的位置。皇宫东西两侧,今天分别是东民主大街和西民主大街,当年分别叫东、西万寿大街,取祝愿皇帝万寿无疆的意思。在顺天大街正南连接黄龙公园,就是今天的南湖公园,按照日本人指定的“大新京都计划”,于1937年利用伊通河之流的水源,沿今天的工农大路修筑了高10米,长800米的拦河坝,湖的面积为66万平方米。该公园与当时的伪满新皇宫(今地质宫)、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成南北一轴线。也有皇家公园的味道,故命名为黄龙公园,所谓的黄龙,指的就是“皇帝”。

1946年,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街名根据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改名“民权大街”。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民大街,一直沿用至今。1954年,在新民大街建成长春地质宫。2009年,新民大街“伪满四部一院一衙”与伪满皇宫博物院旧址一并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新民大街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12年6月8日,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授牌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长春市新民大街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东北地区历史上的第三条国家级“名街”。2023年,电视剧《人世间》在新民大街取景拍摄,随后这里也成为网红打卡地。2025年3月13日,新民大街整条街十余个保护提升院落的施工全部启动。此次提升保护工程覆盖整条新民大街,起点为解放大路、工程终点为新民广场。工程内容包括,大路红线范围内及沿线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大一院、吉大三院新民院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大学新民校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原长春日报报业集团、长白山宾馆、银贸大厦、吉大一院体检中心、电子信息研究院、吉林广播电视台、德苑(朝阳公园)、中泰海洋世界、吉林电视塔等该街区上院落的保护提升。6月28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活化利用项目工程(以下简称新民大街项目)进入尾声,7月5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将正式开街。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新民大街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全长1445米,宽54.4米,公交站点按500米一站计算,整街不足3站长,开车仅需7分钟,步行不过半小时,在长春主干道中,是最短的一条。新民大街建有街心绿化带,街心绿化带宽16米,含有散步道,一路走来可以欣赏苍松、垂柳青杨、白榆等。

气候

新民大街所处地区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地形地貌

新民大街所处地区地处东北平原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伊通河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

建筑布局

新民大街作为曾经的“行政中心街区”,两侧占了四个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此外,还有“一院一衙”,即伪满洲国国务院、伪满洲国综合法衙。这些建筑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以新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会路口为中心,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栋“官厅”。

主要景点

伪满国务院

伪满洲国国务院,即第五厅舍,位于新民大街,兴仁大路东南部。1934年7月19日动工,石井达朗设计,大林组施工。建筑坐西向东,左右对称,平面呈横“王”字。地下一层,主体五层,两翼四层,塔楼六层,建筑面积19115平方米,于1936年11月20日竣工。1937年1月,伪满国务院迁入此址。据历史档案记载,1937年9月16日中午,溥仪曾驾抵伪满国务院,“国务院厅舍内庭有职员全体行最敬礼以迎”,在接见完官员后登上楼顶,览望长春市5分钟有余,于11时58分沿顺天大街南行,抵安民广场(新民广场)后再次登高“眺望市政建设”。

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此楼为中国国民党励志社、东北地区“剿总”第一兵团部占据此楼。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南方医科大学接收,后随军医大学移交地方,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楼。

伪满治安部

伪满洲国治安部,即第九厅舍,位于新民大街,兴仁大路西南部。1936年8月31日开工,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大林组施工,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楼五层,建筑面积15764平方米,1938年10月31日竣工,1943年改为伪满军事部。溥仪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在1942年8月调任伪满治安部参谋司第三科科员,曾在此楼工作。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为军用。长春解放战争期间,建筑被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1970年接建一层,楼顶大屋脊被调转90度。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部。

伪满经济部

伪满洲国经济部,第十厅舍,位于新民大街。1937年7月17日动工,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清水组施工。大楼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9778平方米。地下室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两翼为三层,建筑面积10254平方米。建筑两侧外墙是深褐色面砖,中间贴灰白色石材,中间高起部分设有两坡屋顶,其他部分较少装饰,是顺天大街两侧形式和外部装饰都最简单的建筑,1939年7月31日竣工。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为国民革命军新七军青年教导团团部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现为吉林大学第三医院。

伪满司法部

伪满洲国司法部,第六厅舍,位于新民大街。大楼建于1935年,相贺兼介设计,建筑物成十字形,正门朝西,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378平方米,建筑塔楼、屋顶及檐部均以宝蓝色玻璃瓦装饰,是伪满官厅建筑中最具日本风格的建筑,1936年竣工。1946年国民政府时由吉林省检察院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作为校部楼,现为吉林大学医学院校部。

伪满交通部

伪满洲国交通部,第八厅舍,位于顺天大街。建于1936年8月18日,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长谷川组施工。大楼平面呈“U”形,主体四层,两翼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056平方米,是典型的“兴亚式”风格,1937年12月20日竣工,1938年伪满交通部迁入。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为军用。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军医大学接收,现为吉林大学医公共卫生学院办公楼。

伪满综合法衙

伪满洲国综合法衙,位于安民广场(现新民广场)东南,1936年6月25日开工,地下一层,地上裙楼四层,主楼六层,建筑面积14859平方米。大楼外立面采用圆角过渡,不设外直角交叉,为欧洲城堡式造型,主楼塔楼部分采用“兴亚式”四方长屋脊尖顶,1939年7月31日竣工。伪满最高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新京(长春)特别市高等法院、最高检察院,新京(长春)特别市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均在此办公,故称“综合法衙”。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由吉林省高等法院和长春市地方法院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原址由解放军空军461医院使用。

伪满军事部

伪满军事部旧址,又称“第九厅舍”,是由伪满营缮需品局设计、日本大林组施工建设的。这栋建筑最初是为当时的伪满军政部所修建的办公楼。“第九厅舍”于1936年8月31日开工,选址在当时“顺天大街”最北端(今解放大路与新民大街交会处西南角)。现在看来,这里似乎只是一处交通繁华之地。但在20世纪30、40年代,这里的位置却显得格外“重要”,它的北侧隔“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与规划建设中的伪满“新帝宫”相望,东侧与伪满国务院隔“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相望。新中国成立后,新民大街两侧兴建起来一批50年代的建筑。

顺天公园

顺天公园(现长春德苑),建于1934年,是伪满时期规划建立的主要公园。公园位于顺天大街中段东西两侧,以自然地形见长,地势西高东低,是一座园林湖泊亲水公园,因毗邻市区内最大的湖泊——南湖,故有小南湖之称。当时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向东穿过大同大街(现人民大街)与动植物园相连。1946年国民政府改名民权公园。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民公园,后改名朝阳公园,1980年重新修整后开园,2016年9月改称“长春德苑”,现仅存新民大街西侧部分。

长春地质宫

新中国成立后,在伪满政府“宫廷建筑用地”新建的长春地质宫,地质宫建成于1954年,采用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两侧为双重歇山绿琉璃瓦顶,檐口、斗拱、梁枋分别进行了彩绘,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长春地质宫从竣工伊始,便成为长春市的著名地标,后来因其为著名影视剧《人世间》取景地而成为网红打卡地。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于1957年建成,原为吉林省图书馆,造型上与伪满官厅建筑相似,同样以绿色琉璃瓦为顶,建筑样式与周围环境契合,简洁的色彩与外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吉塔

吉林省广播电视塔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长春德苑内,是集广播电视发射、传输和高空旅游观光、旋转餐厅、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高塔。1995年6月,主体工程钢结构开始施工;1997年10月,附属设施竣工并对外开放。历时3年完成。是吉林省电视、调频广播节目的发射中心和节目传输中心,同时也是长春市观光游览的胜地之一。

“新民1445”

2025年7月5日,“新民1445”雕塑揭幕,“1445”这组数字代表新民大街从解放大路至新民广场1445米的长度,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14”象征着抗日战争的十四年;“45”则代表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年份。在雕塑边的《新民·1445》铭文写到:新民大街,伪满时建。原名顺天,曾更名民权县。长春解放,定名新民市。春华秋实,沿用至今。街长1445米,历14年浴血奋战,1945年光复。荣历史文化名街,获重点文物保护。值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启保护修缮新姿。开街之际,塑此以纪念。

开发与保护

截至2017年8月,在旧城改造提升中,除对街路两侧的伪满“一院四部一衙”旧址进行保护修缮外,还根据新民大街的风格,定制了120余套专属新型LED路灯,不仅让街路景观更加富有韵味,也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对新民大街的绿化,则通过园林小品融合历史文化元素的方式,充分展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而在街路中央16米宽的散步道内,还设有长凳等休闲设施,为游人休憩提供便利,漫步其间,惬意舒适。

2024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长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保护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延续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合理利用,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规定及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编制了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3-2035 年),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5年2月,长春市正式启动新民大街保护提升工程,秉持节约、高效并坚守“保护第一、文化引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对文物本体产生任何扰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系统性修缮与改造。3月,长春市开展长春市启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活化利用项目,此次保护提升通过新改建博物馆、旅游设施更新、机关单位腾退、慢行系统拓宽等措施,将全面提升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近代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其中,原长春日报报业集团旧址,将规划建设为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街区特色

空间特色

地质宫(伪满“帝宫”)坐北朝南,位于区域内地势高处,并以此为起点规划一条笔直宽阔的“官厅街”,作为伪满“帝宫”的中轴线。轴线两侧的“官厅”建筑对称分布,道路布局也以中心线为轴,形成方格网状,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遵循了中国首都传统的布局模式。长春市是“伪满洲国国都”,新民大街的道路布局呈现中西结合的特点。街区内形成以中国都城传统的棋盘式方格路网结合西方放射状道路加圆广场的路网格局,文化广场(原“顺天广场”)和新民广场(原“安民广场”)构成街区的端景和视觉汇聚点。新民大街做为长春当时最宽的马路,城市的轴线道路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道路中央设置了一条16米宽的散步道,道路断面形式独具魅力。新民大街两侧庭院内的建筑在街道界面内后退,建筑隐藏在树木后成为背景,造就了新民大街宜人的街道尺度。

由于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伪满时期的行政中心,建筑性质为政府办公建筑。建筑的使用性质决定了街区的空间肌理,街区内的街阔形态大体以长方形为主,每个街阔内开放空间包围建筑,建筑是视觉的焦点,这与大多数历史街区通过建筑围合出封闭的公共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独特的空间肌理也更具开放性。宫廷园林(“御花园”)、德苑主题公园(原“顺天公园”)、南湖公园(原“黄龙公园”)三处公园,街巷绿化及新民大街两侧庭院绿化构成街区多层级的绿地体系。街区内植被品种丰富,绿化品质较好,整体形象呈现绿林如海、美观朗润。街区内大量的古树名木,为街区的历史风貌增添了色彩。

建筑特色

新民大街街区内建筑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与风格的建筑所组成。伪“满洲国”时期的“折中主义建筑”、建国初期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与改革开放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并置一处,彰显整个街区的历史价值,特别是伪满时期的建筑与相对简单的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以“满洲式”建筑为代表的伪满皇宫博物院及日伪军政机构旧址文物建筑在符合殖民主义政治意图的同时,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平衡以及将西方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建筑样式与日本建筑形式和中国固有民族形式相结合,其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伪满洲国国务院、交通部、综合法衙等建筑,在外观上兼具西方公共建筑的恢宏肃穆和东方传统建筑的秀美优雅,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日本乃至亚洲近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并对长春市现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新民大街沿线分布的建筑秉承“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两侧建筑层数不高,体量不大,外部形态、构件造型、材料质感、色彩运用相似。建筑颜色多以褐色、咖啡色、米白色为主,建筑立面多采用陶瓷贴砖、屋顶多采用塔式,深红色或深绿色琉璃瓦覆顶的风貌特色。

人文特色

新民大街作为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是许多名人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是长春市历史的重要载体。新民大街是长春市市重要的城市开敞空间,是长春市民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由于街区内的建筑风格特征明显、近代历史风貌显著,因此具有较高的认知程度。

所获荣誉

价值意义

作为城市文旅新地标,新民大街串联起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历史地标,构成了城市核心区;向东形成以净月潭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为中心的生态文化之旅;向西形成以长影旧址博物馆等为载体的产业文化之旅。同时,伊通河55公里滨水绿道等构成的城市滨水景观带,与新民大街共同绘就长春市“一心一带两翼”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格局。

新民大街的开街,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休闲娱乐好去处,更对长春这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价值来看,它承载着长春百年来的历史记忆,通过改造和开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春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城市精神。从文化价值而言,它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让历史文化“活”了起来,成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从旅游价值来讲,它进一步完善了长春市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成为展示长春城市魅力的新名片。同时,新民大街与周边的红旗街、桂林路商圈联动,商业促销、明星见面、作家签售、网红探街、音乐演出等活动此起彼伏,延伸了文化辐射力,使这里成为了消费新热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新民大街是长春市历史建筑及历史风貌最集中的区域,同时街区还延续了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典型建筑,其遗产特征在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

"Xinmin Embracing the New": Unlocking the Code for Urban Renewal .长春市人民政府.2025-08-21

寻城记|新民大街:出身“不凡”的百年历史文化名街.新浪财经.2025-08-21

东北地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交通路线参考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2025-08-21

网红打卡地 | 新民大街.今日头条.2025-08-21

把长春的“梦”打包送你!“热题”答案在这里→.今日头条.2025-08-21

Xinmin Street opens to public after renovation in Changchun, China's Jilin .新华网.2025-08-21

百年老街焕新彩 一城文化绽芳华.吉林省人民政府.2025-08-21

假期不停工,新民大街新貌初显 .闪电新闻.2025-08-21

长春新民大街那点事儿~ .悠游吉林.2025-08-21

新民大街:出身“不凡”的百年历史文化名街 .吉林文脉.2025-08-21

长春老街1公里多~步步景,N个打卡点→.今日头条.2025-08-21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新民大街:探寻长春魅力 唤起历史记忆.今日头条.2025-08-21

军史上的今天|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与全民抗战的号角.今日头条.2025-08-21

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性改造启动!一座神秘博物馆即将在此诞生 .中国吉林网.2025-08-21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7月5日开街 | 新民焕新韵 老街展新貌 .掌上长春.2025-08-21

寻城记|新民大街:出身“不凡”的百年历史文化名街 .中国吉林网.2025-08-21

新民大街.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21

长春·百年新民大街|新民大街126号.今日头条.2025-08-21

深读长春 | 伪满洲国军事部旧址:与伪满“新帝宫”相望的庞大建筑.搜狐网.2025-08-21

新民大街1号:一座建筑的“重生”,一个时代的奋进.今日头条.2025-08-21

文化味儿“贼”浓,来这儿逛一圈,收获满满!.澎湃新闻.2025-08-21

《人世间》沧桑变化,邀您来“吉春”共赏.今日头条.2025-08-21

寻城记|新民大街:出身“不凡”的百年历史文化名街.网易新闻.2025-08-21

新民大街开街|“新民1445”雕塑揭幕,新民大街今天刷屏朋友圈.今日头条.2025-08-21

旧改故事 | 新民大街,见证长春历史,承载悠久文化 .掌上长春.2025-08-21

长春市9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草案公示.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5-08-21

百年老街焕新颜:长春新民大街连接历史与未来.千龙网.2025-08-21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3-2035年)》(公示稿).gzj.changchun.gov.cn.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