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曼,1940年6月出生于广东佛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一曼于196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徐旭生先生学习商周考古。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刘一曼留在考古研究所工作。1973年,刘一曼参与小屯南地甲骨发掘。1991年,她全面主持花东H3坑甲骨发掘。2005年,刘一曼正式退休。2019年10月,刘一曼的专著《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出版。2021年2月,她加盟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盛典。2025年2月,刘一曼参加安阳市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次月,刘一曼在节目《寻古中国》中表示自己从一个字推理出未发现的文物。
刘一曼主要从事商朝考古、甲骨文及中国古代铜镜研究。其参与编著的《小屯南地甲骨》(全五册)获1993年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全六册)获2007年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她发掘的花东甲骨坑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被甲骨学界称为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2018年10月,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向刘一曼颁发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人物经历
1940年6月,刘一曼出生于佛冈县,高中毕业于广州市的广东广雅中学。1962年,刘一曼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她考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徐旭生先生学习商周考古。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刘一曼留考古所工作。1972年起,刘一曼在河南安阳从事考古发掘。1973年,她参与小屯南地甲骨发掘,共出土卜骨5260片、卜甲75片。1991年,刘一曼全面主持花东H3坑甲骨发掘,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完整的有字卜甲300多版,可与著名的H127坑相媲美。1998年5月,刘一曼赴中国台湾参加“殷墟考古老少谈”学术交流。2005年,刘一曼正式退休。
2017年10月,刘一曼在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作题为《殷墟发掘与甲骨学研究》的学术报告。同年11月,她参与创作的书籍《甲骨文书籍提要》正式出版。2018年10月,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向刘一曼颁发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2019年10月,刘一曼的专著《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出版。2020年3月,刘一曼参加第五期《国博好课》,讲述她亲身经历的殷墟考古。2021年2月,她加盟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盛典。2025年2月,刘一曼参加安阳市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让甲骨文“活”起来,焕发新时代的风采。
研究领域
刘一曼主要从事商朝考古、甲骨文及中国古代铜镜研究。
主要作品
刘一曼在整理出土甲骨的基础上,合著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上、下册(共五分册)收录了出土甲骨的全部拓片,做了释文、索引,并对甲骨出土层位及分期、钻凿形态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是重要的甲骨资料专刊。著有《小屯南地甲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考古发掘与卜辞断代》《安阳殷墟甲骨出土地及其相关问题》《安阳小屯南地发现的“师组卜甲”》《略论“午组卜辞”》《商代甲骨文的新发现与研究》《论武乙文丁卜辞》《试论卜辞中的师和旅》《试论战国铜镜的分区》等论文数十篇。并著文讨论武乙、文丁卜辞和■组卜辞,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结)合殷墟文化的分期,论证它们的年代,成为在研讨甲骨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出版书籍
以上为部分作品信息
发表论文
参与节目
社会任职
2021年2月,刘一曼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在节目《寻古中国》中,研究员刘一曼介绍,因为“车”字的笔画有直有弯,她推断当时必定有横木弯曲的车。后来经发掘,真的发现了这样的车子。